在快遞物流巨頭們忙著為價格戰打得難解難分時,德邦和韻達卻轉換思路,選擇戰略合作,化干戈為玉帛,此后共謀生路。
近日,德邦物流股份公司發布公告稱,擬對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發行對象進行調整,將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對象由福杉投資調整為福杉投資的母公司韻達股份,擬定增募資不超過6.14億元。
除去福杉投資這一中間的“牽線人”,改由韻達股份直接和德邦股份“搭線”,對其進行戰略投資,此舉明顯釋放出韻達和德邦之間關系變得更為親密的信號。
德邦和韻達這份“戰友情”,早在去年5月的時候就結下來了。當時,韻達就計劃以不超過6.14億元的“見面禮”戰略投資德邦,間接持有其6.5%的股份,雖然規模不大,但在當時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在國內七家上市快遞企業中,這樣的“抱團”舉動可謂是頭一回。
從快遞物流和電商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韻達投資德邦的做法其實也不難理解。隨著近年來大家電、家具、建材、運動器材和衛浴等為代表的大件商品電商市場規模的增加,大件快遞運輸需求上漲。
貝恩咨詢公司預測,大家電、家裝等品類到2020年電商渠道滲透率將分別達到55%和25%。受益于大件電商滲透率提升,快遞市場5-30kg增速將達到25%,30-100kg公斤段增速將達到20%。
那么,戰略投資德邦,韻達看中了什么?業內大多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德邦的快運和大件快遞的業務能力。
此前,韻達在快運方面發展得并不理想。公開數據顯示,韻達快運業務在2018年虧損了1.75億元,2019年一季度繼續虧損0.34億元。為了不再拖累上市公司業績,2019年,韻達將快運業務從上市體系中剝離,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但韻達方面并未放棄快運業務。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韻達更是加大了對快運公司的投資。天眼查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7月起,韻達快運已對外投資成立了快運、物流公司,投資總額達8000萬元以上。

相比韻達需要大量投資來慢慢培養自身的快運能力,德邦在這方面就顯得輕松一些。這是因為,德邦以快運業務起家,前身廣東德邦物流早在2004年就已成立,主營公路快運業務。2013年德邦戰略轉型開展快遞業務,2018年正式全面發力大件快遞業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德邦物流共有網點28725個,其中直營網點6328個,合伙人網點2535個,服務點19862個,轉運中心148個,已基本實現全國地級、區級城市的全覆蓋,鄉鎮覆蓋率達到94%。
是以,德邦的歷史經驗優勢或將對彌補韻達在快運市場的短板有所幫助。
那么,韻達對于德邦的價值又在何處呢?有觀點認為,其主要體現在小件快遞、電商、物流科技上。
首先,韻達在小件快遞領域位居行業前列,根據公眾號“快遞雜志”梳理的數據,韻達在2020年第一、二、三季度的份額分別為15.24%、17.42%、18.02%,穩妥保持行業第二的位置。
而德邦去年發布的半年報指出,德邦收入和票數保持較快增長,但整體業務量相對同行仍然偏低,規模效應不顯著,單位成本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毛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快遞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的不斷提升短期內對公司整體毛利率造成了一定壓力。德邦和韻達合作,或許可以利用后者的規模優勢,彌補自己小票快遞業務的不足。
其次,韻達的電商快遞業務經驗也是讓德邦羨慕的一部分。得益于2019年“雙11”等電商購物狂歡節的強力助攻,韻達成為繼中通之后,全球第二家年業務量累計突破100億票的快遞企業。
最后是科技創新方面,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1~9月,韻達研發投入的多層交叉帶,效率較以往提升2倍,處理能力達每小時8萬件,分揀準確率超過99.8%。韻達在科技上的創新是自身在提高產能的同時降低了分揀成本,而這恰好是德邦正在尋求的效果。

據悉,德邦近年來的轉運中心人工成本持續增加。此外,伴隨傳統物流轉型智能物流的行業趨勢,德邦曾表示將致力于打造前瞻性的信息平臺以促進管理和業務的持續優化,提升核心競爭力。
因此,德邦發布公告稱,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將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凈額擬全部用于德邦的轉運中心智能設備升級項目、IT 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
在雙方都“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德邦和韻達達成戰略合作便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德邦股份曾在公告中透露,其與韻達股份達成的合作預計可為其帶來每年約5億元的收入規模增長,并提升其末端網點鄉鎮覆蓋率約2個百分點。同時,結合韻達股份的富余分撥中心資源及運力資源精細化管理支持,預計可為其每年減少約1.8億元相關成本,及后續定制化場站約15%水平的運營效率提升。
在頭部快遞企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韻達選擇和德邦股份強強聯合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若后續其他快遞企業也效仿這種 “抱團取暖”的策略,那么國內快遞市場或將上演一出精彩如“戰國時代”的好戲。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