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鄂州機場投產后,順豐航空成本的節約以及傳統包裹業務量的擴大預期充分。我們認為臨空經濟的發展對順豐供應鏈業務的提振的想象空間可能更大。本文我們從國際比較、政策、產業等角度出發,認為鄂州臨空區有望復制,甚至超越鄭州臨空區在手機產業鏈的成功。未來不論是早期的倉儲產業還是中后期的高端制造業,順豐的供應鏈業務都大有可為。
01
臨空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利好機場綜合價值
1. 臨空經濟利于機場價值提升,政府規劃影響臨空經濟發展
高端制造等借助機場提高供應鏈時效性,臨空經濟有利于機場價值提升。臨空經濟是指依賴航空運輸發展起來的區域性經濟。該區域中,除了直接服務于航空運輸的相關企業,其他企業主要關注航空運輸帶來的時效優勢,對運輸成本的敏感性有限,例如醫藥、高端制造企業等。對于機場來說,臨空經濟的發展有助于和機場的客貨吞吐量增長形成正循環,進一步提升機場效益,世界客運量前20、貨運量前20的機場周邊都發展出了一定規模的臨空經濟。
臨空經濟存在圈層結構,高端制造一般位于機場周邊中外圈。一般來說,臨空經濟覆蓋了機場周圍15公里的區域。參考戴德梁行的分類,距離機場5公里以內的航空樞紐環主要是航空運輸及相關產業,5-10公里的航空服務環主要是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等產業,10-15公里的展貿制造環主要為會議會展、高新技術等產業。
航空物流是臨空經濟常見產業,高端制造是主流選擇。從臨空經濟的產業選擇來看,參考《臨空經濟發展淺談》,除了必不可少的航空運營及配套服務外,航空物流及配套服務和商貿旅游是主要選擇,選擇比例超過 90%;總部經濟和創新科技 是主流選擇,選擇均超過 60%。
從貨運帶動的臨空經濟來看,臨空經濟規模大小與機場周邊規劃密切相關。2019 年全球前五大貨運機場為中國香港、美國孟菲斯、中國上海浦東、美國路易斯維爾、韓國仁川,其中美國孟菲斯受益于 Fedex、美國路易斯維爾受益于 UPS,韓國仁川受益于國家政策規劃發展出了規模較大的臨空經濟,中國上海浦東(上海雙機場,浦東機場臨空經濟以機場物流、航空制造等航空直接相關服務為主) 和中國香港(新機場填海建成,周邊無平整陸地,臨空經濟以高端服務為主)臨空經濟相對規模較小。
從臨空經濟的發展特征來看,多種發展模式均有成功案例。目前幾個比較成熟的臨空經濟發展模式包括,自貿區模式,如韓國仁川;產業聯動模式,如中國鄭州新鄭;綜合交通模式,如中國上海虹橋;航空物流模式,如美國孟菲斯。
2. 國際經驗:區位優勢和政府支持是臨空經濟成功重要因素
國際上,目前臨空經濟較為成功的主要包括綜合性的韓國仁川、荷蘭阿姆斯特丹和阿聯酋迪拜、航空物流為主的美國孟菲斯和美國路易斯維爾等。
1)韓國仁川
憑借政府的全方位規劃與政策支持,仁川機場經濟帶迅速發展成以物流為核心的多功能機場城市。在韓國政府著力打造“東北亞經濟中心”的戰略背景下,仁川空港城的開發迅速拉開帷幕。2003年,政府將仁川國際機場和港灣在內的松島、永宗、青蘿地區劃入仁川經濟自由區的戰略計劃,在原有的“BOT”開發模式上進行創新,鼓勵企業參與園區的開發建設,節省了大量投資建設資金。
目前,仁川機場經濟自由區已發展成為一座集住宅區、商業區、國際商務區、休閑娛樂區、教育區等為一體的多功能航空城。在仁川航空港的建設中,韓國政府先后投入近50億美元的建設資金。
為了吸引跨國企業入駐,韓國政府在土地與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吸引新航空公司的加入,仁川機場將對新成員免收第一年的著陸費,此后兩年均以較低收費標準收取服務費。
為支援海外投資企業的經營活動,政府保證外資公司在盈利后的首個3年期內享受所得稅全額免除,之后兩年再減免50%的待遇。進口固定資產關稅在入駐5年內也將全額免除,并提供土地使用費的優惠政策。政府還允許企業直接建設物流、制造等建筑設施,最長可運營50年。在各項政策的指導下,目前已入駐的有三星生物制藥、賽爾群生物制藥、波音、寶馬、通用汽車等75家跨國公司。 為了提高物流運輸及海關管理的效率,韓國政府還加強了物流配套設施及綜合服務的建設。韓國海關通過改善進出口物流管理系統、加強快遞貨物的通關服務、完成“電子海關”建設等措施,為企業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配套設施,簡化了海關通過程序。目前,在169個世界海關組織成員國中,韓國海關的清關效率是最高的之一。
2)荷蘭阿姆斯特丹
機場地理優勢明顯,已發展成匯聚物流運輸、工業產業、旅游娛樂等為一體的“國際空港城”。荷蘭地處歐洲中心位置,距離歐洲主要城市的飛行時間均在2-3小時內。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荷蘭政府于1988年提出了“Mainport”的樞紐港戰略,計劃將史基浦機場打造成一座世界級空港城。
通過不斷引入核心資源,政府在機場周邊有序建設了商務運營、產品開發、高新技術研發等產業園區,目前已形成以航空服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為主導,集航空樞紐、物流中心、區域經濟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為一身的多元綜合體。
政府主導機場周邊土地開發,并給予大量優惠政策。通過形成以政府為主導、機場等多主體參與的土地開發模式,史基浦機場成功參與到周邊地區的土地開發。機場區域的建設從緊鄰區、相鄰區、拓展區三個層面依次推進,使得整個航空城的開發協調有序,產業布局合理。
同時,為了更好的招商引資,荷蘭政府還提供了包括關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稅收優惠:政府保證存儲貨物可以延期繳納關稅;貨物進口后增值稅可以延期至增值稅抵扣時繳納;為了避免雙重征稅,企業可以事先與主管機關談判確定優惠的所得稅稅率。
在政府引導下,機場周邊形成航空物流、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多項產業的聚集。目前,史基浦機場地區有200余家國際物流服務供應商、貨運承運商、運輸代理商以及運輸集成商,已是540多家跨國公司的總部、市場和銷售中心,涉及的產業包括IT、航空航天、汽車、醫藥、電子、金融、時尚等。
3)美國孟菲斯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孟菲斯成為聯邦快遞在美國國內的貨運中心,并借此引來更多航空物流企業的入駐。由于孟菲斯地處美國國內航線網絡的中心以及俄亥俄快遞中樞帶上,聯邦快遞于1973年將孟菲斯機場確定為其美國國內的貨運中心,并將總部遷往孟菲斯。
之后的幾十年間,在聯邦快遞的帶動下,一批世界先進的航空物流企業陸續入駐孟菲斯:由于靠近孟菲斯機場可以帶來最晚截件時間,UPS、DHL等國際知名物流公司均在機場附近建立自己的倉庫;美國西北航空將其運營的第三大客運樞紐設在孟菲斯機場,Cathay Pacific、KLM等航空公司也陸續入駐。 通過聯邦快遞超級中心的設立,孟菲斯機場實現了在航空物流規模、服務設施、貨運效率等方面的領先地位,并進一步帶動了區域內物流管理、倉儲、生物醫療等企業的興起。孟菲斯機場高效的物流空港確保了時間敏感型企業可以以最快速度將零部件、產品運入運出,因此在孟菲斯空港經濟區內,逐漸形成了以生物醫療為典型的臨空高端制造產業集群,區域內約有1100家相關企業。
目前,孟菲斯已成為美國第二大矯型裝置制造中心,擁有Smith&Nephew、Medtronic、Wright Medicine Technology等醫療器械企業。同時,世界上最大的角膜庫——美國國家眼庫中心及美國最大的通宵麻醉藥品監測站——Advanced Toxicology也在此設立。
4)美國路易斯維爾
為了尋求城市發展方向,路易斯維爾市政府把UPS的發展作為重要目標,將機場作為UPS的重要樞紐進行運營。發展初期,路易斯維爾市政府先后完成了UPS停機坪擴建、新航站樓建設等。
在1993-1998年間,政府不斷完善路易斯維爾機場的翻新擴建工作,逐漸完成了新跑道、新美國郵政航空郵件設施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引來了諸如西南航空、Delta等知名航空公司的入駐,為機場帶來了更多的客流量。2002年,UPS完成了對路易斯維爾機場價值10億美元、耗時5年的樞紐擴建工程,UPS全球轉運中心——路易斯維爾世界港正式投入運營。
路易斯維爾世界港的建設成為了路易斯維爾機場的核心競爭力。憑借UPS及其相關產業對機場發展的支撐,路易斯維爾機場成為了美國境內少有的可以與孟菲斯機場抗衡的貨運樞紐機場。至今,路易斯維爾機場已為該地區創造累計超過104億美元的收益,間接或直接帶來了8萬的工作崗位。
3. 國內經驗:臨空經濟發展需要借助自身比較優勢
我國臨空經濟相對起步較晚,但發展較為迅速。1992年我國第一個臨空經濟區成立,隨后的十年,我國臨空經濟區都是以航空運輸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產業和功能相對單一,臨空經濟區數量也有限。
近十年我國臨空經濟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目前臨空經濟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城市發展的引擎。目前我國共有14個國家級臨空經濟區,已規劃并建設的臨空經濟區達到67個,臨空經濟發展呈現由單一產業功能向多元化發展功能過渡的特征,大量的臨空指向型產業向臨空經濟區聚集,產業結構向高端化發展演進。
1)中國香港
背靠珠三角貨源且航線豐富,香港機場貨運吞吐量長年居世界第一。香港國際機場于1998正式建成通航,距香港市區34千米,2007年完成二期擴建工程(T2航站樓),是粵港澳大灣區運量規模最大的機場,總占地約13.1平方公里,貨運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中珠三角地區貨運的70%由香港國際機場完成。 受土地資源和產業規劃影響,香港機場周邊臨空產業以服務業為主。2006年,香港地區著手建設的航空城(Sky City)項目,臨空經濟以航空物流業、會展業、金融服務業、旅游業為主。
區別于其他大型綜合機場,香港機場的臨空產業規模相對有限,產業集中于服務業,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香港可利用面積相對有限,后期新建的國際機場填海而造,且周圍環山,導致可建設臨空經濟區的土地面積有限。另一方面,背靠珠三角豐富的制造業資源,香港主要承擔樞紐的作用,產業以服務業為主,特別是貿易及物流業,臨空產業的發展主要目的也是推動貿易及旅游發展。
2)中國鄭州新鄭
富士康帶動手機上下游產業聚集,大力推動鄭州機場及臨空經濟發展。2007年,鄭州航空港區設立。2010年,鄭州航空港區獲批成立綜合保稅區并迎來富士康入駐,此后華為、OPPO、魅族等手機品牌及上千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鄭州航空港,鄭州空港區逐步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手機生產重要基地之一。
2013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受益于此,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在2013年前后進入高速增長期,連續三年增速超40%,2020年貨郵吞吐量63萬噸,排名全國第6。同時,臨空經濟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鄭州進行產業升級。
航空港區擁有航空和鐵路資源,重點發展航空物流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鄭州航空港區經歷了三次擴容,目前規劃面積415平方公里,除了空港核心區,東、北、南區分別為臨港型商展交易區、城市綜合性服務區和高端制造業集群區,重點發展航空物流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航空港區除了機場資源外,還擁有高鐵、地鐵、城鐵等多種交通資源,是一個立體綜合交通樞紐。
3)中國上海虹橋
臨空經濟起步較早,規模持續提升。1993-2002年,虹橋機場周邊地區作為傳統工業園區開始發展臨空經濟。2003-2015年,虹橋臨空經濟區轉型發展為“園林式、高科技、總部型”園區。
期間,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在2009年成立,2010年明確虹橋商務區范圍,總面積86.6平方公里,其中東、南、西、北虹橋分別以航空創新、醫療和文體等公共服務、會展和商貿、創新創業為主。2016年,國家同意支持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規劃面積13.89平方公里。2019年,虹橋商務區擴容至151.4平方公里。
多優勢支持下,虹橋臨空區成功發展總部經濟。虹橋商務區背靠長三角,依賴軌、路、空三位一體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結合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以及大體量商務和城市配套規劃,聚集了大量的總部和貿易機構,其中總部經濟尤為成功。虹橋商務區總部企業接近300家,臨空經濟區總部企業超30家,世界500強企業超10家。
02
“重客輕貨”時代一去不復返,“大變局”深遠影響現代物流格局
1. 機場傳統意義上僅是運送客貨的周轉場所
我國現有的238個機場都是綜合性機場,沒有一個專業貨運樞紐。20年前,中國貨郵周轉量不及美國的20%,機場貨運70%是普貨、30%是快遞,但現在中國貨郵周轉量約為美國的60%,機場貨運快遞占70%、普貨占30%,總量快速提升的同時,結構完全相反。以順豐為例,2016年順豐航空發貨量99.60萬噸,占全國民航貨郵運輸量的14.91%,此后順豐依賴更高的增速,2019年航空發貨量市場份額提升至17.93%。
2. 大變局提示供應鏈安全的緊迫性,航空貨運樞紐迎來大發展
2020年遭遇“百年未有之變局”,航空貨運得到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前所未有的重視。初步統計,過去一年國家層面頒布的有關航空貨運的政策文件,超過了過去10余年的總和。
特別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首次表明“轉變重客輕貨觀念,客貨并舉協同發展”,并指出要在建好鄂州貨運樞紐機場的同時,優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綜合性樞紐機場的貨運設施。加強航空貨運能力建設,這對于我國應對國際供應鏈安全等問題至關重要。鄂州機場的建設速度正是在2020年明顯加快。 貨運樞紐將成為全球制造、商貿、金融等領域的重要節點,以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它不斷吸引眾多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聚集其周邊。貨運樞紐網絡的建設,可能形成新的現代物流格局。 目前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正在加速進行,主要由大型物流企業主導。2006年,郵政在南京建設航空樞紐,二期建成后處理能力54萬件/小時。2017年,順豐與湖北省簽訂相關協議,開始推進建設鄂州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項目投資預計約150億元,順豐另外投資約150億元建設轉運中心及順豐航空公司基地工程,預計2021年底啟動校飛。2020年,圓通和京東分別與浙江嘉興和安徽蕪湖簽訂相關協議,開始建設東方天地港和京東超級港,遠期規劃貨郵吞吐量分別約240萬噸和810萬噸。
03
鄂州機場臨空經濟發展條件優異,發展或分兩階段
1. 資源稟賦:區位優勢顯著,聯通方式多樣
鄂州機場目標成為全球第四貨運空港集散中心,短期目標接近迪拜機場水平。鄂州花湖機場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燕磯鎮杜灣村附近,目標成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貨運空港集散中心,2025年目標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萬噸(接近2019年阿聯酋迪拜機場水平,迪拜機場2019年排名第7),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30萬噸(接近2019年中國上海浦東機場水平,浦東機場2019年排名第3)。 鄂州機場建設被定位為湖北“一號工程”,預計2021年底啟動校飛。工程主要項目包括機場工程、轉運中心及航空基地、供油工程,總體被湖北定位為“一號工程”。其中,機場工程近期規劃擁有東和西兩條4E標準遠距平行跑道、126個機位的停機坪、1.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2.4萬平方米的貨運用房等,總投資148.12億元,預計2021年年底啟動校飛。順豐航空基地工程占地578畝,總建筑面積38.42萬平方米,總投資36.97億元,規劃建設時間為2020年至2022年。
鄂州處于“武鄂黃黃”都市帶中,都市帶為形成半小時生活圈。鄂州市與武漢市相鄰,與黃岡、黃石共同組成“武鄂黃黃”都市帶,位于鄂東轉型發展示范區內。“武鄂黃黃”都市帶內部擁有兩條城際鐵路(武石城際和武岡城際),形成了半小時生活圈。鄂州花湖機場距離武漢市市區直線距離約70公里,距離武漢天河機場直線距離約90公里。
都市帶地處全國經濟和人口中心,航空可覆蓋全國90%經濟總量。“武鄂黃黃”都市帶位于中國人口和經濟中心附近,南北方向位于京津冀和粵港澳之間,東西方向位于長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區之間、處于長江經濟帶中間位置。從交通角度來說,武漢是內陸最大的鐵路、水陸、公路、航空綜合交通樞紐,2小時高鐵可覆蓋中部6省10萬億元消費市場,2小時航空可覆蓋全國90%經濟總量和10億人口。
鄂州機場的綜合交通規劃上,高速公路半小時通達都市帶,高鐵2小時達中部主要城市。道路方面將建設機場高速和鄂黃第二過江通道等高速公路,實現高速公路30分鐘通達武漢、黃石、黃岡,普通公路1小時通達核心樞紐周邊重要經濟節點;鐵路方面將建設機場連接線等鐵路,實現高鐵2小時通達中部主要城市;水路方面將建設棋盤洲港區三期工程等碼頭,充分利用長江資源實現高效多式聯運。
2. 1.0版本:基礎通達為主,倉儲產業先行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的綜合交通規劃分為兩個階段,近期以基礎通達為主。近期(2019-2025年)主要以機場及其周邊公路網建設為主,總規劃投資預計475億元,其中機場建設(含其他周邊地區通用機場建設)約170億元,公路建設約296億元;遠期(2026-2045年)主要以功能提升為主,包括公路網改擴建、鐵路網建設、水運碼頭建設、公共交通建設等,總規劃投資預計698億元,其中公路建設約330億元,鐵路建設約45億元,鄂州機場改擴建約50億元。
考慮臨空經濟發展模式和周邊建設規劃,短期臨空經濟以倉儲等航空服務相關產業為主。參考臨空經濟圈層結構,臨空經濟的發展往往從內層逐步向外發展,從與機場直接相關到與機場間接相關發展。圈層外層的高端制造等相關產業一般需要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配合。
考慮鄂州機場周邊15公里內目前基礎設施和產業相對薄弱,以及政府短期之內在鄂州機場周邊的建設規劃,我們認為,短期之內鄂州機場的臨空經濟發展更多以圈層內層的航空服務相關產業為主,特別是與鄂州機場定位密切相關的倉儲相關產業。
鄂州空港核心區產業功能分區規劃中,10公里范圍內主要規劃倉儲物流相關產業。機場10公里范圍內主要規劃保稅、供應鏈服務、總部辦公、生鮮冷鏈等產業,機場20公里范圍內主要規劃教育培訓、科技研發、航空配套制造等產業。10公里范圍內的規劃基本與倉儲物流相關。2021年鄂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推動鄂州花湖機場片區等片區,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綜合保稅區建設。
3. 2.0版本:產學基礎雄厚,政府大力支持,高端制造集群
臨空經濟逐步成熟后,鄂州機場與武漢機場之間或可發展出大量高端制造企業。隨著鄂州機場的物流基礎功能逐步實現,預計鄂州機場帶來的臨空經濟效應將進一步拓寬,特別是與武漢天河機場組成的大航空港地區。根據政府規劃,武漢天河機場和鄂州花湖機場組成的航空港綜合試驗區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
湖北擁有大量國家級高端制造基地,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等領域優勢突出。湖北擁有包括國家存儲器、國家航天產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2019年10月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湖北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入選,數量與上海市并列第一。同時,湖北重視高端制造發展,多項政策打造“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
位于武漢天河機場和鄂州花湖機場之間的光谷是湖北高端制造的核心地區,地區產學基礎雄厚。光谷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高新區,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術服務等產業為主導,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的“5+2”產業體系,其中光電子領域競爭力強勁,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同時,湖北擁有7所重點高校(985及211高校),數量位列全國第五,僅次于北京、江蘇、上海和陜西,而這7所大學基本都集中于光谷周邊。
結合其他城市臨空經濟發展經驗,政府的有效規劃和積極支持可有效幫助臨空經濟成功發展。湖北政府詳細制定鄂州機場及其臨空經濟發展規劃,出臺了《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和《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綜合交通規劃》等文件,內容包括如何構建物流樞紐、如何推動臨空產業發展、如何建設航空都市區等。
疫情體現了物流穩定性和空運重要性,疫情后政府加大力度推進鄂州機場建設。
1)2020年3月,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調研鄂州機場項目建設并現場辦公,強調要全面加快項目開工復工,全面加快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設進度,全面加快項目運營籌備工作,全面加快產業發展謀劃和布局,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和企業家投資湖北的信心和預期。
2)2020年8月,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的楊進書記組織召開鄂州機場工程推進調度會,強調要加大工程推進力度,全力沖刺工程年度進度目標。
3)2020 年 11 月,鄂州市委書記王立在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鄂州指 揮部指揮長會議上強調,要全面加快機場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設進度,打造加快推動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標桿示范。
4)2020 年 12 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王建鳴來鄂州開展代 表回訪調研,指出要借鑒先進經驗,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大力支持,通盤考慮 機場整體功能布局與周邊功能配套,齊心協力,主動作為,全面加快鄂州機場建設。
疫情后湖北和武漢獲得一批政策支持,有利于鄂州機場及其臨空產業發展。2020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確定了支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資金上提升貸款額度,扶貧資金向湖北傾斜,在項目上,重點支持湖北穩定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鏈。武漢政府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疫情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新產業和優勢產業。
04
臨空價值逐步顯現,鄂州機場利于順豐供應鏈業務發展
1. 相較于包裹的成本節約,鄂州樞紐的更大想象空間在產業集聚帶來的供應鏈業務爆發
過往臨空經濟發展受制于經濟結構,未來臨空經濟價值有望逐步提升。相較于國外,國內臨空經濟長期成功案例有限,特別是與生產和運輸相關的臨空經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國內經濟特征有關。空運主要適用于時效要求高、運輸成本敏感性低的貨物,比如商務信件、生鮮和高附加值產品等。過往國內消費水平有限,高端制造業占比較低,導致空運的生鮮、高附加值產品需求不足,同步也制約了臨空經濟的發展。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升級,臨空經濟區的價值將逐步提升。同時,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完善和高鐵貨運模式的探索,大量同時擁有航空和高鐵資源的臨空經濟區有望發揮航空和高鐵的組合優勢,發展臨空+臨鐵經濟。
鄂州臨空經濟發展有利于順豐供應鏈業務的進一步成熟。目前市場對鄂州機場如何助力順豐的認知主要集中在成本端和產品端,較少認知到鄂州機場臨空經濟的發展對順豐供應鏈業務的利好。從鄂州機場的資源稟賦來看,鄂州臨空區有望復制,甚至超越鄭州臨空區在手機產業鏈的成功。在鄂州臨空經濟的逐步發展過程中,不論是早期的倉儲產業還是中后期的高端制造業,順豐都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順勢發展其供應鏈業務。
企業客戶供應鏈解決方案對物流的需求數倍于零售端快遞需求。從行業體量來說,2018年全國物流總費用13.30萬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快遞業務收入0.60萬億元,僅占4.54%,大量物流需求發生在制造端和非快遞形式的銷售端。以iPhone為例,蘋果每年公布200家核心供應商,另有部分非核心供應商。同時,蘋果主要的產品包括Mac、iPad、iPhone和Watch。平均來看,預計iPhone的供應商數量約50家。相較于最后銷售至消費者的快遞需求,這50家供應商均會產生物流需求,即使考慮集約化供貨,預計物流需求也是快遞需求的10倍以上。
2. 鄂州樞紐增加的成本相對較小
鄂州樞紐規劃占地面積約1180萬平方米,包括機場、轉運中心、順豐航空公司基地、供油工程等四大工程,其中轉運中心和航空基地考慮建筑面積下預計占地面積分別為71.9和38.4萬平方米,機場預計占地面積1000萬平方米。
土地價格預計一畝不超過20萬元。轉運中心和航空基地預計土地價值分別不超過2.16和1.15億元,占工程的投資額比例分別約為1.87%和3.06%。機場預計土地價值不超過30億元,占工程的投資額比例約為20.25%。
假定土地、廠房和設備折舊攤銷年限分別為50、20和10年,廠房和設備的殘值為5%,在不設定廠房和設備的投資額占比情況下,投資115.29億元的轉運中心年折舊攤銷額范圍約為5.42-10.79億元,37.52億元的航空基地年折舊攤銷額范圍約為1.75-3.48億元,投資148.12億元的鄂州機場年折舊攤銷額范圍在6.23-11.86億元。考慮順豐在鄂州機場中31.73%的持股比例,歸屬順豐的年折舊攤銷額范圍在1.98-3.76億元。 綜上,機場項目、轉運中心和航空基地歸屬順豐的年折舊攤銷范圍在9.14-18.03億元,假定2022年順豐收入規模2300億元,預計影響比例為0.40%-0.78%。
3. 盈利預測
預計2021至2023年順豐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0.68、110.29、130.80億元,EPS分別為1.99、2.42、2.87元,對應3月26日收盤價PE分別為41.38、34.03、28.69倍。
風險提示:新業務發展不達預期,快遞需求低于預期,資本開支超預期,快遞行業價格戰加劇。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