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快遞業價格戰愈演愈烈,惡性價格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傳導鏈條。快遞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快遞網點普遍盈利難、快遞員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消費者網購頻率增多但體驗不佳......不過,這個惡性循環正在逐步被打破,為打破這種惡性循環,都有誰出了一份力?
相關部門連出奇招
為打破快遞物流業價格戰引起的惡性循環,相關部門連出奇招。7月15日,江蘇省郵政管理局依法集中約談極兔等3家快遞企業江蘇區負責人。針對約談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通報。3家快遞企業存在未經用戶同意即將快件投遞至快件箱的違法違規行為;下屬加盟企業超越地域范圍進行攬件,嚴重擾亂了快遞市場秩序;存在因低價競爭導致末端不穩、扣件問題等時有發生。江蘇省郵政管理局要求各被約談企業要切實承擔總部統一管理責任,強化企業內部管控,依法依規經營,不斷提升快遞服務水平,推動快遞價格回歸理性。
其實除了郵政快遞業主管部門,其它部門也在行動。2021年7月,兩份與快遞行業相關的文件先后出臺。
7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在“低價傾銷”行為上,《規定》指出,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并處違法行為發生期間銷售額 1%以上1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7月8日,由國家郵政局、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聯合起草的《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該文件提出了利益分配、勞動報酬、社會保險、作業環境、企業主責、規范管理、網絡穩定、職業發展等八項任務措施,初步明確了做好快遞員權益保障工作的路徑。
在相關部門不斷推出一系列政策之下,或將有效的抑制快遞價格戰引起的惡性競爭。
市場秩序已失靈?
其實,快遞企業的價格戰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其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僅靠快遞市場的控制已經不能發揮效用。
從快遞單價分析。相關數據顯示,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從2007年的28.50元/件,快速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2020年以來,在極兔等企業的參與下,快遞行業競爭逐漸白熱化,單票價格持續下降,2020年10月全國快遞件價格首次跌破10元,2021年6月,快遞單票價格僅為9.4元,同比下降12%。
從單票收入看,最新數據顯示,快遞業單票收入進入“2元時代”。
從快遞業總部情況看,許多頭部快遞企業“賺錢難”。7月13日,順豐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繼一季度凈利潤虧損9.89億元后,二季度公司扭虧為盈,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6.29億元——約18.19億元。雖然成功扭虧,但二季度歸母凈利潤比去年同期(28.54億元),仍減少約10.35-12.25億元。整體來看,順豐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6.4億元至8.3億元,同比下降78%-83%;申通快遞近日也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將虧損1.4億元-1.6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公司盈利為7067.78萬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收盤,韻達股份報收于13.53元,較2020年末的15.70元下跌13.82%。
從快遞基層觀察。從2018年至今,共有12家快遞企業陷入困局。快遞價格戰愈演愈烈,派件費的大幅下調,進而使得快遞員的收入也受到了影響。今年3月出臺的《2020年全國快遞員基層從業現狀及從業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快遞員的主力是“80后”和“90后”,比例分別為42.81%和41.74%,其中3年以下快遞從業經歷的人員占到了61%。
從派件數量來看。據了解,超四成快遞員每日派件量在100件以下,八成快遞員每日派件量不超過200件。從收入水平來看,超五成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占1.3%。在今年物價上漲較大、勞動力價格節節走高的情況下,快遞小哥的收入逐步在“縮水”。快遞小哥們派費過低,加上罰款高,被迫跑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留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認真的給予了回應。
價格戰不停歇,快遞網點也難以為繼。特別是農村鄉鎮快遞網點幾乎要“活不下去”。百世快遞某網點負責人稱,今年2月,原本6毛錢的派件費份再次下調了2毛,他只能無奈選擇關閉網點。還有一些新入局的快遞小白不懂行業規則,服務上不去,也造成了快遞服務滿意度不同程度的下滑。
是時候動用政策這只手了
快遞行業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自然要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向更高質量引導。在市場機制已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只有依靠政策引導上場。近年來,國家對于社區團購、校外培訓等一系列細分市場出臺各種政策、干預手段,無不表明——國家對于一些行業亂象已不能再容忍。
一方面是國家對快遞員、外賣小哥等新業態員工權益保障的關切和指引。相關部門對于快遞業的這兩方面措施,是看準了問題、對癥下藥的,相信對于終結快遞業價格惡性競爭有著相當的功效,明顯低于成本的價格戰行為將會越來越少。當然,政策引導作用不可能立竿見影,這并不是用行政手段越俎代庖直接干預價格,仍是主要讓市場之力跑在健康的跑道上、從而自身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國家郵政局雖然在半年工作會上強調了規范市場等方面工作,但對規范價格惡性競爭等著墨不多,主要還是江蘇、浙江等地方主管部門在行動。
在7月26日國新辦舉的行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金京華表示,正在開展快遞市場秩序的清理整頓工作,整治違規收費等行為。下一步還將重點對未按名址投遞等行為加強執法,督促企業嚴格按照約定去提供服務,并未提及規范價格惡性競爭。
該如何跳出快遞價格戰怪圈?雖然快遞業價格惡性競爭可以得到規范,但快遞業是否最終可以跳出價格戰的怪圈?
對于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快遞企業競爭已經處于白熱化狀態。快遞業從2000年左右的春秋時代“殺”至當前的戰國時代,盡管二三線快遞基本全部出局,但付出的代價也慘重:行業從良性競爭到過度競爭到進入惡性競爭,從暴利時期到平均利潤時期到進入微利時期。
自2020年以來,順豐殺入低端市場,極兔開啟低價搶市場模式,在行業業務量屢創新高的同時,快遞企業卻進一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特別是欠薪、跑路、網點倒閉等情況再次規模出現。其結果可以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其情危已,不得不由主管部門來約束托底。
此外,盡管頭部快遞企業已紛紛上市,但大多基層快遞企業仍然處于野蠻生長狀態,若是不進行改革,那么這些企業將難逃被洗牌的命運。
另一方面,作為供應鏈底端的物流業,難免受到上游行業的擠壓。特別是在快遞領域,在國內80%的快遞市場被電商市場占據,快遞業已經被電商業深度綁架。
然而,當前電商業也處于水生火熱的競爭之中,根本不可能給予快遞業漲價的空間。而快遞企業要想漲價,而對于習慣于包郵的消費者來說更是難以接受。因此,快遞企業想要跳出價格戰的怪圈,有一些困難。
不過,世上本沒有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
近年來,順豐在多元化上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道路,通達系也在加緊提升“內功”。改變快遞被電商綁架的局面,或許可以通過產學研聯合,探索一條變革之路……相信快遞業的創新能力,相信快遞業在重壓下的改變、毅力與決心。
也許,快遞業最大的變革已在路上,值得等待。(作者單位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寄遞事業部)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