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正在邁入新的階段。
十薈團完成D輪7.5億美元融資;興盛優選被傳計劃年底上市;美團、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持續加碼社區團購業務,讓外界再次看到了團購市場的硝煙。
短短一年中,社區團購這場戰役從“閃電戰”過渡到“陣地戰”,從早期的粗放式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而開啟這場賽事的號角依舊向團長吹響。
經歷了“被搶、被篩、被淘汰”的過程,業績不好的團長面臨被“淘汰”,優秀的團長依舊是各家爭搶的對象,平臺對團長呈現兩極分化:一方堅守“團結團長”,另一方“去團長化”。而對于團長而言,這一切早已在心中埋下不安的種子。
01
兩極分化的團長
“拼多多不需要團長再幫助聚焦用戶。”這是近日拼多多財報電話會上,其戰略副總裁David Liu被問到多多買菜時的回答。
這一回復傳遞出非常明確的信號——拼多多正在弱化團長。
這并不稀奇,拼多多的打法就是用APP引流,不完全依賴社群,而拼多多的團長只是收貨、分發的終端履約環節,換句話說,多多買菜團長的作用和快遞自提點幾乎沒有區別。
表面上減輕了團長的壓力,不需要其主動推薦商品,可實際上,在多多買菜上的團長則變成了前置倉的服務人員,與社區的鏈接也被弱化。
這是多多買菜對團長的終極態度。而弱化團長的根本原因,是其一定程度上擔心將主站流量會導給團長,畢竟,行業發展到現在,不少團長擁有私域流量思維,越來越多團長選擇自己建立小團。
早在社區團購興起時,各大電商平臺大肆搶人、搶地盤時,“去團長化”的不安全感就在團長們心中埋藏。隨著戰火正酣,團長數量也接近飽和,平臺對團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門檻,對于大多數團長而言,走到這一步是過去曾預見的。
“總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被架空,手中的社群最終會被平臺以更低的價格打穿,私域流量成了平臺的內部流量,到時候團長恐怕就是炮灰。”一位社區團購的團長稱。
可“去團長化”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團長的主要作用是引流獲客。實際上,不少平臺的團長還擔負著推薦、配送和售后反饋的工作,幾乎不可能被替代,相反,繞開團長就不是社群電商,就是B2C電商了。
對比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信任度和交互效率,團長的存在并非中間的媒介,鏈接平臺與消費者,提供有溫度的信息推送和高效率的服務,甚至在引流、推品、履約和售后等方面也發揮重要的作用。
當平臺“去團長化”之后,傭金一降再降,門檻增加,同時,消費者缺失團長的服務,社區團購模式淪落為“自提點”。
縱觀社區團購市場,對待團長的態度正在呈現兩極分化的現狀。
一邊,是拼多多為代表的“去團長化”;另一邊,則是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和京東,它們更明確團長在社區團購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美團優選提出自己的愿景“攜手百萬團長,服務一億家庭”;興盛優選的團長本就是芙蓉興盛的店長;京東更是高喊“不讓團長當炮灰”。
對于重視團長的平臺而言,團長不僅在于流量,更重要的是服務用戶、提高用戶粘性的抓手,尤其在下沉市場,只有社區店和團長,才是社區私域流量的真正所有者,顯然,繼續“關照”團長的平臺明白這個道理。
02
團長洗牌期到來
在社區團購的戰爭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團長”爭奪戰。
回想2020年下半年,幾家頭部社區團購平臺在各個城市密集開戰,而在進入每個城市前,它們率先將產品的小程序上線,再雇傭大批BD在當地開拓市場,進行地推,團長則通過特定的二維碼在平臺完成登記,申請成為團長,業內也稱為“跑團”。
“得團長者得天下”也在業界流傳,團長越多,團購市場就越大。
市場認為,只有掌握團長才能更容易獲取用戶的精準需求,而社群模式也順理成章成為獨立于B2C和線下之外的第三種零售模型的核心。
不僅在團長端,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從團長到BD再供應鏈、物流,補貼燒錢之勢兇猛,直到“九不得”政策出臺,各家才“休戰”。競爭者們的腳步放緩,社區團購玩家也從早期的粗放式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
今年1月開始,巨頭不再執著開城、“搶團長”。政策原因之外,各平臺也意識到,團長正呈現三大特點:一,沒忠誠度,有的團長身兼數家平臺;二,平臺要付出毛利;三,不易管理。
這正是前期為了爭奪市場,團長的加入門檻低,市場充斥過多的團長,最終留下的后遺癥,因此,不得不將投入度不高、缺乏一定用戶運營能力的團長擠出平臺。
而從團長端來看,零售行業本就利潤稀薄,團長需要提高運營和服務能力,才能獲得穩定的收入,再為小店引流,但當下,市場在“暗中”競爭,團長宛如“熱鍋上的螞蟻”。
平臺陷入團長能力良莠不齊、投入度不一的困境,團長則在心里種下“自己是炮灰”的種子。
03
團長的未來
在業內,有很多討論,關于團長是不是社區團購的核心?關于“去團長化”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盡管在社區團購領域,商品供應鏈、運營和技術都非一蹴而就,尤其是運營,需要大量的實踐和長時間的積累,因此,當評判社區團購模式成立與否時,供應鏈等基礎設施沒有足夠的資本和精力去投入時,不應該忽略商品抵達終端消費者,團長在社群運營中的重要性。
這個誕生于B2C電商和線下店之外的第三種零售模式,需要高度的本地化和社交運營的基因,并非能靠資本傾力燒錢而成功,反而需要更大的投入、耐心和用心。
弱化團長的平臺將團長作為履約工具而非合作伙伴,省去這個漫長的過程,但也有平臺選擇精耕細作,或扶持團長成長,或通過零售供貨平臺等系統與線下門店深入合作。
以美團優選為例,通過一攬子扶持計劃賦能團長,為團長提供有競爭力的傭金回報和獎勵金、系統化的培訓、高品質和高性價比的商品供應以及售后服務支持。
為了幫助團長掌握“開團”技能,提升經營和服務能力,美團優選推出“優選團長學院”,針對團長進行系統化的分層培訓,設置新手入門、專項提升、團長幫手、團長文化等280余門課程內容,并通過標桿團長授課分享店鋪經營、用戶服務等實操經驗,在線累積學習人數超過200萬。
另外,美團優選還有數千人的線下bd團隊,為團長提供面對面的指導與服務。美團優選已覆蓋全國2000余個市縣,數萬個村鎮。
而興盛優選依托線下門店,店主同時也是團長,為門店提供商品和技術支持,通過社區團購的到店自提環節為小店引流,團長則為平臺拉用戶、增訂單。
團長不僅連接平臺和顧客,同時,其另一重要的角色是推進“預售”模式,不再需要商品的多層批發轉運再進行銷售,團長只需要將訂單和物流分成2個環節,降低了庫存成本,改變渠道成本結構,再反向影響到產業鏈上游的品牌商。
或許,對于該如何衡量團長在平臺中的地位,各平臺恐怕要視情況而定,但不可否認的是,平臺需針對團長進行規范化、精細化管理,賦能團長并提高其能力和收益,才能讓團長與平臺長期合作共贏。
而現階段的傭金減少、收入降低帶來的團長汰換等問題,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主是因為在政府規范監管的背景下,行業逐步進入有序發展,補貼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傭金減少,但長期看有利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如今,社區團購的戰火越演愈烈,經歷“百團大戰”之后,終究要回歸到盈利、持續發展的軌道上,即便是互聯網巨頭也不可能一直做虧本的買賣,只有將環環走通,才能走更遠,而在此之前,玩家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團長忠于平臺?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