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5%,中國經濟增長率將達7.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干散貨市場造成了嚴重的沖擊,BDI指數全年均值為1 066點,與2019年的1 353點同比下跌21.2%。
經歷了2020年歷史性低點后,國際干散貨市場終于在 2021年迎來了觸底反彈,前四個月淡季市場超旺,在各大貨種需求階段性增長的帶動下,靈便型船、巴拿馬型船和好望角型船相繼領漲,4月29日BDI突破3 000點,5月5日BDI漲至3 266點,年初以來累計上漲超過120%,再創 11 年新高。1—4月的BDI均值為1 916點,同比上漲215%。2021年國際干散貨航運市場總體表現可望大幅好于2020年,BDI指數均值可望達到2 000~2 500點,小宗散貨市場將扭轉2020年的頹勢,迎來4%的大幅反彈。
一、全球小宗散貨海運貿易整體發展趨勢
小宗散貨作為服務于一系列行業的各類貨物,總體上可分為“工業產品”“糧食產品”“金屬及礦物”三大類。具體包括鋼材、木材、農產品、化肥、糖類、水泥、鋁土礦、廢金屬、石油焦、鎳礦、鹽類、錳礦、無煙煤、礬土、焦炭等。
1.全球小宗散貨海運量整體呈增長態勢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小宗散貨海運貿易量回落到19.59億t,同比降低3%,增速較2017—2018年高峰時期3.5%的平均增速有所回落,但預計今明兩年市場將繼續恢復到3.5%的平均增速 ( 如圖1所示 )。

數據來源:Clarksons。
2.全球小宗散貨主要貨種貿易量增勢明顯
從貨種來看,鋼材、林產品的貿易量在小宗散貨中占比最大 ( 如圖2所示 ),2020年海運貿易量皆超過3億t;化肥、農產品、水泥和鋁土礦的貿易量也超過1億t。

圖2 2020年小宗散貨海運貿易量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Clarksons。
從增速來看,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多數貨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工業產品、金屬及礦物廢品增速降幅分別達到7%和3%,其中鎳礦、鋼材、林產品、焦煤、廢金屬、錳礦、無煙煤增速的降幅分別為28%、8%、6%、11%、7%、4%、9%。主要原因是歐洲和亞洲國家的疫情封鎖措施影響汽車、制造和建筑業生產,從而減少電力、鋼鐵需求,抑制了相關的“工業產品”和“金屬及礦物”需求。2021年這兩大類貨物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預計增幅為5%和6%,上述貨種增幅分別達到6%、4%、6%、11%、6%、7%和3%。
鋁土礦、水泥、化肥、農產品和糖類的貿易量2020年保持增長,增速分別為8.6%、0.2%、0.2%、3.2%、14.9%;2021年大都延續增長態勢,增速分別為7%、5%、2%、0%和-8%。
印尼環保政策將繼續影響鎳礦產出,鎳礦價格一直在上漲,預計馬來西亞、菲律賓先后放開禁令增加出口,將一定程度上彌補鎳礦的缺口。其他雜類貨種如鋼材、化肥、石油焦的貿易量將保持穩定上漲。在環保壓力下,中國部分木材資源長期短缺,仍需進口木料補充??傮w來看,全球小宗散貨主要貨種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3.全球小宗散貨貿易量增長的主力是鋁土礦
鋁土礦不僅貿易量的絕對值大,而且年度增量和增速都比較快,是小宗散貨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2020年海運貿易量達到1.45億t,2021、2022年有望達到1.56億t、1.64億t ( 如圖3所示 )。

圖3 鋁土礦海運貿易量與年增速
數據來源:Clarksons。
全球鋁土礦產量不斷提升,今后將在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礦山的帶動下,繼續快速增長。隨著美國鋁業實施改擴建項目增加產能,阿聯酋鋁業、俄羅斯鋁業和中鋁等企業在幾內亞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幾內亞產量將達到7 000萬t左右,同比快速增長15%,且未來幾年將呈幾何級增長。牙買加、加納等新興供應國也將逐步增加產出,將給鋁土礦市場帶來新的增量,只有馬來西亞鋁土礦受禁令延長影響以消耗庫存為主。未來全球鋁土礦海運量增長空間將不斷擴大。
4.全球小宗散貨貿易量較大的貨種農產品和糖類貿易量將穩定增長
這兩類貨物作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2016年以來貿易量相對穩定,分別在1.65億t和6 000萬t上下波動。2020年、2021年、2022年農產品的貿易量分別達到1.69億t、1.69億t和1.73億t,糖的貿易量分別達到6 550萬t、6 030萬t和6 180萬t。
全球農產品將不僅繼續發揮其保障人民生計、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傳統功能,而且將擔負起提供再生能源以緩解全球能源危機和為人類提供優美生存環境等新的歷史使命,因此農產品貿易增長明顯。同時,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以及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盡管貿易緊張局勢和各國關稅政策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但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美國、加拿大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亞等傳統農產品出口大國的出口量將不斷增大,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農產品的需求也日趨旺盛,未來農產品海運需求將大幅增長 ( 如圖4所示 )。

圖4 農產品海運貿易量與年增速
數據來源:Clarksons。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糖類用途范圍的擴大,人類對糖的需求日益增長。糖類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生產相對集中,且多數是第三世界國家,如巴西、印度和泰國。而一些大的消費國食糖不能自給,如俄羅斯和美國,尤其是中國和美國主要依賴進口糖,因此糖類的貿易量和海運需求量未來將十分可觀 ( 如圖5所示 )。

圖5 糖類海運貿易量與年增速
數據來源:Clarksons。
二、中國小宗散貨海運貿易發展趨勢
小宗散貨的主要增長動力在中國,中國小宗散貨進、出口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出口總量呈減少趨勢,但減幅變緩;進口呈快速增長趨勢,增幅也逐步趨緩。
2010—2020年中國小宗散貨海運貿易量年增長超過3億t,為中國干散貨海運貿易總量的增長貢獻了約35%的份額。2017—2020年中國小宗散貨海運貿易進口量持續快速增長,年增速依次為19.3%、16.9%、14.2%、29.3%,如圖6所示。中國小宗散貨海運貿易在全球的比重已從2009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33.6%,2020年總量達到6.58億t,2021年有望增至6.74億t,增幅為2.4%。

圖6 中國小宗散貨海運進出口量
數據來源:Clarksons。
在國內需求穩定以及海外供給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近些年中國“金屬及礦物”進口量增長強勁,2017—2020年平均年增長18%,其中,受到中國鋁材產量的增長以及中國企業在幾內亞鋁土礦礦山的大量投資的支撐,2017—2020年間中國鋁土礦海運進口量平均年增長22%。與此同時,近些年,中國“糧食產品”以及“工業產品”的進口量也在穩步增長,2017—2020年間分別增長了4%和14%。
1.中國小宗散貨進口量將持續增長
在“工業產品”“糧食產品”及“金屬及礦物”三大類別中,近年來主導中國小宗散貨進口增長的是“金屬及礦物”( 如圖7所示 )。

圖7 2014—2021年中國小宗散貨進口量
數據來源:Clarksons。
2017—2020年,中國在小宗散貨領域的進口量變化比較大,其中2 0 2 0 年鋁礬土的進口量達到1.1億t,比2017年增加了4 280萬t,增幅為62%;2020年進口錳礦3 100萬t,比2017年增加了1 010萬t,增幅為76%;2020年進口鋼材4 800萬t,比2017年增加了3 070萬t,增幅為177%;2020年進口木材 6 720萬t,比2017年增加了390萬t,增幅為6%。其貨種如生鐵、鎳礦及糖類的進口也值得關注。
( 1 ) 中國鋁土礦進口總量將不斷增加,來源地多元化
隨著國內氧化鋁產能不斷釋放和國家環保政策陸續出臺,鋁土礦供應吃緊,對海外鋁土礦的需求迅速加大。2019年中國進口鋁土礦1億t,首次超過了1億t大關,2020年進口1.116億t,同比增長10.8%。預計2021年的進口量有望持續增長5%,達到1.172億t ( 如圖8所示 )。

圖8 2017—2021年中國鋁礬土進口量及預測
數據來源:Clarksons。
幾內亞是我國主要鋁土礦來源地。全球鋁土礦貿易的傳統流向是:印尼、澳大利亞、幾內亞、印度流向中國;巴西、牙買加流向北美;幾內亞流向歐洲。目前,這種流向有所改變,印尼的禁礦出口政策導致鋁土礦出口量下降,幾內亞流入中國的鋁土礦大幅增加。2020年幾內亞、澳大利亞和印尼是中國鋁土礦前三大進口國,中國從幾內亞進口5 267萬t、從澳洲進口3 701萬t、從印尼進口1 862萬t鋁土礦,占中國鋁土礦進口總額的97%。2020年4月6日,中國鋁業的首個境外鋁土礦礦山項目——幾內亞博法鋁土礦項目全線貫通投運,1 200萬t/年的建設規模帶來了巨大的貨運潛力。
中國氧化鋁企業布局正在向沿海地區轉移。由于中國氧化鋁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河南、山西、廣西等地鋁土礦品位貧化,預計2020—2021年將出現中國氧化鋁行業的轉折點,氧化鋁廠很有可能被重新布置在遼寧、山東、廣西等沿海地區,便于利用國外鋁土礦資源,至2025年中國鋁土礦進口量可達到1.4億t。
( 2 ) 中國錳礦進口量將增加,高品礦需求仍會上升
隨著中國鐵合金的需求增長,加上國內環保要求導致錳礦產量下降,對進口錳礦的需求擴大,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錳礦的最大進口國。2020年錳礦進口累計達到3 100萬t,同比因疫情下降了6.7%。2020年錳礦市場整體隨疫情變化,前期受國內疫情影響,終端下游庫存累積,企業復工復產效率較低,國內需求走低;而后海外疫情暴發,各國管控措施不一,錳礦主要發運國南非、馬來西亞等部分國家紛紛實行最嚴封鎖政策,除非必需品外多數商品禁止發運,港口錳礦發運多處于停擺狀態,錳礦到港減量。5月以后各國管控措施放松,貨物正常流通,同時由于除中國外其他主要需求國制造業生產低效率運行,以及加蓬的出口增量,國內錳礦到港量增加明顯,庫存出現大幅度累積。2021年中國作為唯一一個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國家,同時又是全球錳資源第一大需求國,發往中國的貨量仍會繼續增加,2021年有望增長5.5%,達到3 270萬t ( 如圖9所示 )。

圖9 2017—2021年中國錳礦進口量及預測
數據來源:Clarksons。
高品礦的需求仍會上升。礦熱爐大型化、密閉改造逐步完成,以及燒結設備的增多,將推動中國對高品質錳礦的需求。
( 3 ) 中國鋼材產品進口量激增,未來市場規模巨大
2021年全球用鋼需求從疫情影響中明顯恢復,需求增長加快。世界鋼鐵協會預測,2021年全球鋼鐵需求量將恢復至17.951億t,同比增長4.1%。隨著國外主要經濟體逐步從疫情沖擊中恢復,鋼鐵生產和需求都將逐步改善,從而帶動鐵礦石需求。其中發達經濟體2021年的鋼鐵需求總量預計將增長7.9%,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2021年有望快速恢復,東盟的產量則在越南的帶動下保持快速增長,在基礎設施投資的帶動下,新興經濟體 ( 不含中國 ) 的鋼鐵需求量預計2021年將恢復性增長10.6%。考慮到基建和房地產用鋼占到中國鋼材消費的50%左右,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擴張性政策將會逐步反轉,再加上“再生鋼鐵料”進口開放政策或將增加國內廢鋼供應并替代部分鐵礦石需求,預計中國用鋼需求整體平緩 ( 如圖10所示 )。

圖10 2017—2021年中國鋼材產品進口量及預測
數據來源:Clarksons。
( 4 ) 中國糖類進口量將持續增長
2020年,中國超過印尼成為全球上最大的食糖進口國。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累計進口了527萬t原糖,同比增長55.5%。從全國食糖進出口數據來看,我國食糖的進口數量遠遠高于出口。從整體上看,我國的食糖出口量由2011年的5.94萬t上漲至2020年的11.1萬t,上漲幅度比較大。我國進口食糖的數量不穩定,在2011年到2020年間,最高時達到了527萬t,最低時在2017年,進口數量降低到了229.05萬t。但2017年至2020年間,我國的食糖進口量又開始呈現增長趨勢。2020年我國食糖主要進口國包括巴西、古巴、薩爾瓦多、印度和韓國。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食糖貿易的最大買家,但進入2021年,隨著進口利潤降低以及中國保稅倉庫中大量的進口糖堆積,中國食糖進口商已大幅削減了海外采購 ( 如圖11所示 )。

圖11 2015—2020年中國食糖進口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
2.我國小宗散貨出口量將持續減少
與進口量的不斷增長相比,中國小宗散貨海運出口量表現得更具波動性。2016—2020年,我國小宗散貨出口分別減少2%、11% 、7%、2%和4%;2020年出口量降至1.82億t。鋼材產品、水泥出口的減少是主因,2020年分別出口5 240萬t、290萬t,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2 160萬t和930萬t,降幅分別為29.2%和76.2%。2017—2020年,中國小宗散貨出口減少了 3 320萬t,其中鋼材減少量占了65.1%。中國政府為了平衡國內過剩的鋼材產能而進行供給側改革,導致鋼材出口明顯下降,2017—2020年間下滑了29%至5 240萬t。中國鋼材出口疲軟的態勢仍在繼續,“金屬及礦物”出口同樣不景氣 ( 見圖12、圖13 )。預計2021年小宗散貨出口量持續下降3%,降至1.759億t。

圖12 2014—2021年中國小宗散貨出口量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

圖13 2017—2021年中國鋼材產品出口量及預測
數據來源:Clarksons。
其他出口變化相對較大的小宗散貨有:化肥,2020年出口3 250萬t,比2017年多500萬t;砂石,2020年出口5 580萬t,比2017年多1 350萬t;焦炭與石油焦,2020年出口600萬t,比2017年少480萬t;木材產品,2020年出口1 280萬t,比2017年少270萬t。
另外,我國針對水稻、小麥及玉米等長期以來庫存較高的問題,通過出口去庫存,推動我國糧食出口逐年攀升,2018—2020年出口量分別為428萬t、341萬t和397萬t。玉米出口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而小麥與國際市場上的相比還有質量差距。
展望未來,中國小宗散貨貿易的前景依然樂觀。盡管進口量與出口量不同的走勢仍可能繼續,部分貨種走勢會出現大的波動,但隨著中國不斷向高附加值制造業轉型、國內資源有限以及供給側改革等因素的推動,中國小宗散貨海運進口量預計仍將不斷走高,中國小宗散貨貿易在未來的發展值得高度關注。
三、小宗干散貨運力分析
2021年國際干散貨運力增速將繼續保持低水平。據CLARKSONS估算,到2021年底,全球干散貨運力規模將達到9.30億t,同比增長2.3%,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2020限硫規則》實施可能繼續影響實際運力供給 ( 見表1 )。

從小宗散貨運輸的主力船型來看,2019年45%的小宗散貨通過大靈便型船運輸,34%的貨物通過小靈便船運輸,12%的貨物通過沿海船運輸,巴拿馬型船的市場份額僅為9%,而好望角型船的份額幾乎為零。從小宗散貨在各船型市場的份額可以看出,小宗散貨占沿海船舶需求的78%、小靈便型船需求的68%以及大靈便型船需求的55%。2021年小靈便型船隊載重噸為10.237億DWT,增長0.5%,船舶數量達3 527艘;大靈便型船隊載重噸為21.917億DWT,增長1.9%,船舶數量達3 906艘;巴拿型船隊載重噸為23.528億DWT,增長2.6%,船舶數量達2 910艘。近幾年來運力均增長比較平穩,與小宗散貨運輸需求基本平衡。
四、小宗干散貨運輸市場供需展望
展望2021年,在各國疫苗研究紛紛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供應鏈不斷進行階段性調整和區域性變化,全球經濟可望觸底快速復蘇。預計2021年國際干散貨運輸需求增速達3.8%,超過運力增速1個百分點,其中小宗散貨海運貿易增速將達到4%,大、小靈便型船運力增速分別為1.9%和0.5%。預計2022年國際干散貨運輸需求增速為1.9%,超過運力增速0.9個百分點,其中小宗散貨海運貿易增速將達到3%,大靈便型船運力增速達到1.8%,小靈便型船運力負增長0.3%,市場運力平衡大幅改善 ( 見圖14 )。

圖14 未來全球小宗散貨海運貿易增長預測
數據來源:Clarksons。
從國際干散貨市場需求的發展歷程來看,三大大宗干散貨鐵礦石、煤炭和谷物的海運需求量長期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但是中國“十四五”期間城市化進程放緩,大型項目減少,而且碳減排方案將導致五年后的中國鋼鐵產量下降,鐵礦石和煤炭消費也將隨之減少。小宗散貨種類較多,且大多是工業生產的原材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這些貨物的運輸需求航線分布廣,單批量大,增長幅度大,且正在形成一定的穩定規模。從單一品種來看,小宗散貨貿易對國際干貨航運市場的影響不大,但所有品種加起來,其需求對航運市場的作用和影響將日益突出,不同貨種可能繼續呈現此消彼長的不同走勢,但是整體進口量可能持續增加,支撐中國干散貨海運貿易增長。
據咨詢機構marsoft 的2021年春季報告,小宗散貨市場運力的供需基本面在2020年下半年持續改善,糧食和小宗散貨貿易增加帶動靈便型船貿易量增長了3%,同期,1萬~6.5萬載重噸的船隊規模同期增長率略高于1%。2021年中國的鋁土礦、錳礦和林業產品進口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5到10年內,小宗散貨貨運需求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繼續支撐小型散貨船市場。
本文來源于世界海運,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