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集運市場極度缺箱缺船,依賴冷門航線的韓國小型出口商更是“一船難求”,甚至考慮改用漁船來運輸貨物。
據報道,韓國釜山一家年營收200億韓元(約合1760萬美元)的小型企業Dongkwang International Co.表示,該公司的交貨時間已經比計劃延遲了一個月,如果能夠解決包裝問題,該公司考慮使用停靠在釜山港進行維修的拖網漁船來完成向俄羅斯的汽車機油出口訂單。
Dongkwang的負責人Lee Sang-hoon直言,中國在本次航運危機中猶如黑洞,將所有集裝箱船吸引過去。在目前運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集運公司優先考慮在中國沿海地區裝運大宗貨物,等到釜山港停靠時載貨空間已經所剩無幾,部分船舶甚至直接跳過釜山港。
韓國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國,而釜山港是世界上第七大繁忙的集裝箱港口,碼頭每天處理的集裝箱數量超過59000個,航運吞吐量約占韓國的75%。釜山港務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釜山港出口同比大增23.4%,但釜山入港的集裝箱船數量卻下降了近10%。
韓國最大集運公司HMM(原現代商船)的全球主要船舶實時地圖顯示,其所在海運聯盟的集裝箱船船隊主要集中在中國和新加坡附近,而不是韓國。
雪上加霜的是,類似Dongkwang這樣的小型出口商往往使用冷門航線,因此運輸成本更加高昂。舉例而言,釜山至海參崴的運價增速比美西線還要快,目前Dongkwang需要支付的運價為2200美元/TEU,較一年前貴6倍。
Lee Sang-hoon指出,Dongkwang每月需要出口約30個集裝箱,但只能保證其中70%至80%左右,集運公司有時根本不接受預訂,或是強迫客戶接受價格高得多的現貨運價。由于船運成本提高,該公司最近也相應地調漲貨物價格。
HMM表示,全球集運量正在增長,雖然集運行業的旺季通常是在第三季度,但由于出口商受到擠壓,該公司現在預計這種趨勢會持續到第四季度。
另一方面,對于三星、LG等韓國大型企業而言,運力吃緊的問題相對沒有那么嚴重,因為集運公司會優先處理此類資金雄厚、商品出貨量較大的客戶訂單。
目前,韓國政府已經承諾提供援助,支持HMM訂造更多集裝箱,并擴大現金發放,以支援受影響的中小型出口商。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