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有分析人士認為,新政的出臺,或將使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高速增長的跨境電商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那么,作為保障電商業發展的基礎行業,快遞物流該如何把握政策紅利,抓好發展機遇呢?
會議做了哪些部署
6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措施,推動外貿升級,培育競爭新優勢,并對此作出四大部署。
一是要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制定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防范假冒偽劣商品。
據新華社報道,2020年,中國新增46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總數擴大到105個。目前,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建設330多個產業園,帶動就業超300萬人。
隨著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中國消費者對優質進口商品的需求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足不出戶“買遍全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發展的空間也因此更加廣闊。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跨境電商作為貨物貿易新方式殺出的黑馬,將很快和一般貿易以及加工貿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一般貿易繼續占據半壁江山的同時,跨境貿易和加工貿易的比重會越來越接近。
二是要積極推動海外倉發展。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參與海外倉建設,提高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促進中小微企業借船出海,帶動國內品牌、雙創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目前,中國跨境電商海外倉數量已超過1800個,2020年增速達80%,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
三是要積極發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引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升集中代辦退稅工作效率和風險管控水平,支持綜合保稅區、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離岸貿易。
四要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跨國物流等領域國際合作。
數據顯示,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在5年內增長已近10倍,2020年進出口達到1.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1%。不難看出,跨境電商正不斷促進著外貿的轉型升級,并逐漸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跨境電商更是為穩外貿等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為何是跨境電商帶來的新機遇?
如今,我國快遞物流業已經基本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均3億件、服務用戶4億多人次已成常態。在我國電商高速發展的紅利下,中國快遞市場規模自2014年起,連續六年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快遞業務量更是突破800億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快遞大國。
而對于企業來說,除了深耕國內市場外,海外也是不可錯過的競爭之地。顯然,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便是當前中國快遞物流企業不容錯過、且必須抓住的出海機遇。
首先,如前文所述,在疫情影響下,跨境電商已加快了“買全球”普及的步伐。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的普及促進了網上購物,推動了全球電商市場的增長。根據艾瑞諮詢報告,2020年全球B2B電商市場規模約為6.6萬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25.7萬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8.5%。2020年,全球B2C電商市場規模約為3.7萬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7.6萬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4%。
其次,出口跨境電商發展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近些年跨境電商保持兩位數增速發展,對我國外貿發展貢獻顯著。特別是2020年,我國外貿在嚴峻挑戰下實現V型反轉,與跨境電商的發展不無關系。
跨境電商方面出口增長40.1%,增速大約是同期中國出口整體增速的10倍。據海關總署統計測算分析,2021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7.73萬億元;預計在未來3年,整個市場將持續目前的增長態勢,交易規?;驅⑼黄?萬億元。
再有,國家大力支持。2020年開始,海關總署創新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并配套便利通關措施,試點企業可適用“一次登記、一點對接、優先查驗、允許轉關、便利退貨”等通關便利化措施。
在此之前,國家政策層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跨境電商穩步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政策意見,重點包括企業稅收減免、行業監管、外貿創新發展等方面,為跨境電商帶來眾多利好,使得跨境電商可以合理規劃供應鏈,相關配套政策提供數據支持促進企業報關信息化并簡化申報,海關監管創新也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本次國務院新政出臺,不僅對跨境電商眼下保持增勢意義重大,更關乎長遠競爭力。
最后,支撐跨境電商是中國快遞物流業實現出海的最佳途徑。電商物流是國際快遞巨頭的短板,卻是國內快遞物流業的長處,加之我們又背靠全球“世界工廠”,因此,快遞業一定要抓住近幾年跨境電商“爆炸式”增長的時機,與世界各地物流對接資源、深度整合,不斷提升跨境物流服務水平。
“抱團出?!被虺勺钣行Х绞?/span>
6月11日,在第四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上,圓通、中通、申通、韻達、順豐、極兔、郵政、百世、菜鳥等16家企業共同發起浙江省國際快遞物流出海網絡聯盟。聯盟倡議企業代表宣讀了“浙江省快遞抱團出海十條宣言”,表示將緊密團結,建設融政策研究、合作發展、資源共享的協作體,切實推進“抱團出?!辈椒?。
出海網絡聯盟的成立不僅意味著快遞物流企業對進軍海外市場的決心,同時還體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發展理念和姿態。
近年來,出口跨境電商高速發展,但跨境物流并沒有及時跟上跨境電商大發展的形勢。
一方面是發展不平衡,菜鳥一家獨大。阿里巴巴集團提出了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和全球物流骨干網的概念。這當中,作為物流層面的頂層設計,eHub將主要承擔物流樞紐的功能。
目前,包括吉隆坡、香港、迪拜、杭州、莫斯科和列日(比利時)在內的第一批六大eHub,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菜鳥還在全世界布局了231個海外倉庫。
順豐、中通、圓通、百世等雖然已布局中國周邊區域,并為華為、小米等中資企業提供了跨境供應鏈服務,但它們基本都處于起步階段。
另一方面是即便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和全球物流骨干網的架構很宏大,但在落地各個國家和地區方面,基本上是分段將運輸、派送等各環節分包給當地郵政、快遞企業。
究其原因,不得不說建設國際網絡是相當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要人才、技術、經驗等的支持。特別是融入當地市場方面,必須熟悉當地文化、打通營商環境。
因此,必須要摒棄單打獨斗的思路,集聚各方力量、各家所長,共同打造中國快遞物流業的出海新優勢。
而這樣的聯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合,爭取政策支持、與國外發展戰略對接、與上下游融合、稅收支持等。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不久前提出,要積極穩妥的推進快遞出海,完善國際寄遞網絡,建設重點樞紐通道,增強遠程遞送能力;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則表示,將加快快遞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國際基地樞紐的布局,大型快遞中心的建設,優化倉儲分解等基礎設施布局,支持快遞企業共建共入構建中心,加快網點的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基地。
其次,加強與產生鏈上下游的聯合。特別是與電商企業的聯合,在聯合中加強資金流、信息流、人才對接,優化流程、提速增效,并重點加強海外倉的建設和運營。
再次,是快遞物流企業之間要加強聯合發展,如共同出資方式買斷一定的航班、班列、貨輪倉位、集裝箱,共同投資布局建設海外倉,以統倉共配方式發展末端派送等。(作者單位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寄遞事業部)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