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多式聯運已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也應看到目前存在的問題。為此,應傾力打造長距離運輸服務大通道,加快建設大運量物流與運輸組織樞紐,鼓勵運物流與輸服務平臺對接通道與樞紐。
1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推動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國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運為主的發展格局,全國鐵路和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下,我國多式聯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對降本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應看到,由于傳統的運輸服務組織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各種運輸服務方式與區域產業布局、產業鏈供應鏈運行關系不夠緊密,跨區域運輸與物流組織缺乏功能強大的樞紐網絡支撐,我國干線運輸組織化程度依然較低等問題。基于此,必須加快網絡化多式聯運運輸組織的培育,按照區域國土空間結構和區域產業分工合作關系,以適應和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目標,加快重塑我國運輸服務組織新空間。
一是傾力打造長距離運輸服務大通道。重點是沿著國內國際產業布局和合作發展關系較為密切、運輸需求較為密集的交通通道方向,引導運輸服務線性聚集,打造具有長距離運輸服務規模效應的運輸走廊,形成運輸走廊與產業走廊、開放走廊協同聯動的新型運輸組織服務模式,為多式聯運發展營造規模需求集中環境,降低大運量運輸方式的集貨成本、提高集貨效率,使多式聯運實現內生需求驅動發展。
“十四五”時期,應重點加快共建“一帶一路”方向、沿海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京滬通道、隴海蘭新通道、東北通道、京九通道等運輸服務組織廊道的建設,為重塑我國運輸服務組織新空間奠定堅實的大運量運輸方式規模化運行的通道載體條件。
二是加快建設大運量物流與運輸組織樞紐。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多式聯運中心、綜合貨運樞紐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和政策,形成了一定規模和數量的物流、貨運樞紐,空間運輸組織功能有所改善。
當前,應沿著長距離運通道,有針對性地推進中心城市、產業布局發展密集區運輸組織功能強大的樞紐建設,鼓勵沿通道的樞紐之間長距離運輸服務組織發展,為“通道+樞紐+網絡”的多式聯運運行系統發育,創造良好空間運輸組織環境,同時,也應當促進運輸需求向通道、樞紐集并,為重塑我國運輸服務組織新空間創造良好的大運量物流與運輸組織創新條件。
三是鼓勵運物流與輸服務平臺對接通道與樞紐。為切實實現向通道和樞紐集并運輸需求,要鼓勵各類物流、貨運服務平臺嵌入通道運輸服務組織和樞紐要素聚集服務,最大限度加快通道沿線、樞紐周邊運輸需求與長距離多式聯運通道網絡銜接,并通過建立與生產、消費和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關系緊密的運輸服務組織,支撐和引領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產業布局優化、消費組織創新,為長距離多式聯運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需求。
如此,既推動跨區域長距離多式聯運服務規模化、高效化運作,又加快依托樞紐的干線、支線、末端配送的一體化運行,以覆蓋國土空間的強大多式聯運服務網絡的搭建途徑,不斷鞏固通道化、網絡化多式聯運發展成果,加快我國運輸組織網絡運行發展,為重塑我國運輸服務組織新空間提供各種運輸服務方式協同的場景、技術創新應用環境和干支配銜接模式創新動能。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