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快遞單量再創新高。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47.76億件,同比增長超過兩成。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96億件,穩中有升,再創歷史新高。
此時此刻,正值派件高峰,各家快遞都處在忙碌之中。不過,按照往年的走勢,線上雙11收官之后的幾天,也是快遞公司下調派費的時間點。尤其是業務高峰過后,在雙11之前調漲的派費一般都會降回原點甚至更低,進而開始新一輪的市場之爭。
問題來了:今年“意外事件”頻發的快遞江湖,在回調派費這件事會不會也出現例外?行業接下來又會面臨怎么樣的變化?
01
今后難迎“降價潮”
有一個信號必須重視:今年8月底,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加盟制快遞公司紛紛宣布——自9月1日起,攬收的快件派費每票上調0.1元,用以提高快遞員收入。
上調派費的原因,大部分快遞企業都表態,此舉是為響應國家郵政局等七部門制定的《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進一步落實國家郵政局關于做好快遞員權益保障工作的具體部署,切實提升快遞員合法權益。
此言非虛。提升快遞員收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上調派費。以一位快遞員一天派送200票為例來計算,如果快遞企業將末端派送費每票上漲0.1元,其一個月的收入就能增加約500元。
基于此,在10月中旬,中通、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又再一次宣布漲價:自11月1日起,快遞派費每票上調0.1元,由發件方支付。
很多人都在猜測,這兩波快遞派費上調,直接目的是為了提升快遞員收入,但實際上也另有算盤,即借政策“東風”為雙11快遞漲價做準備。因為按照慣例和常規動作,每到旺季,快遞企業都通過上調派費的行為來平衡網絡。
例如,2017年的“618”與“雙11”就經歷了兩次派費普調;2018年“雙11”也進行了派費普調,等等。唯一的區別在于,今年調整派費比往年都提前一個月,并且調了兩次。
可事實真的如上述猜測所言嗎?多位快遞專業表示,這次快遞派費上漲之后大概率不會再回調,因為行業發展環境不允許。物流專家楊達卿分析認為,今年快遞用工缺口在加大,對快遞企業來說,一方面需要通過提高一線快遞員收益留住人;另一方面需要培養穩健的末端隊伍,加速服務升級。這些態勢決定快遞派費將趨穩難降。
在快遞專家/貫鑠企業CEO趙小敏看來,今年快遞派費漲價形勢與往年不同,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行業競爭程度、監管變化、快遞員保障機制的建立以及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等等。
“這次價格調整后,價格可能不會再下降,宏觀政策倒逼行業進行高質量發展,所以價格倒掛機制也會出現拐點,會有一個長期上漲的過程,例如中轉費、面單費、末端派送等,后續也會陸續上漲,不存在一波、兩波漲價潮的問題。這個上漲的過程周期會比較長?!壁w小敏對《驛站》表示。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是看快遞公司的選擇。派費調整是一個市場動態的調整機制,會根據同行或者市場競爭情況來做動態調整,派費調整不僅僅是為了平衡網絡上的網點收益,它也是一種市場競爭手段。
派費下降,對發件量多的網點而言,有利于其降低發件成本;派費上升,對于收件多的網點,則有利其提高收益。同時,發件網點和收件網點兩者身份也可互相轉換,比如發件網點,同樣也可以收件派件,只是有的網點以收件為主,有的網點則以發件為主。
快遞專家徐勇稱,臨近年底,每個快遞企業都會預估今年的市場份額、占有率及利潤率與利潤總額的排名,如果想增加市場份額就采取“以價換量”的手段;如果想要保持利潤率就會維持既有的快遞價格。是下調還是上調也或者暫時維持不調,這要看每個快遞公司的核心訴求是什么,不排除也會有快遞公司降價。
02
行業再進“洗牌期”
由于今年政策導向與行業趨勢原因,整個快遞行業發展方向都將開始轉變。下一階段的競爭核心將是快遞企業間服務質量的全方位較量。
趙小敏告訴《驛站》,價格戰1.0模式已經結束,隨著浙江、上海、廣東等各地監管力度加強,派費會逐漸上調,各方利益群體正在逐步認識到高質量發展是重點。
從低價競爭轉向價格逐步上升走高質量發展路線,快遞價格會陸續進入上升通道。此時,就快遞企業來說,公司治理結構、網絡穩定性、網絡運作、末端激勵機制都將接受考驗,因為提高快遞價格,意味著消費者對其的服務期待會提高。
也就是說,快遞價格上漲,并不意味著對所有快遞公司都利好??爝f價格下降,消費者對快遞服務沒有那么高的服務要求,他們想要的就是價格便宜;而價格上漲則不同,消費者既然付出了高價格,就理應得到高質量的配送服務。因此,我們可以將快遞價格上漲視為即將迎來行業大變革的開始,它是一塊試金石。
對于有些快遞公司是利好,有些公司是利空,可能會有公司因此市場份額下滑,繼而收入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司網絡、管理等各方面也沒有進行變革,網絡波動的概率和風險就會加大。伴隨著網絡波動的加大,一系列問題也會浮出水面,甚至被放大,如網點穩定、人員穩定、配送問題、服務問題等。
趙小敏認為,如果快遞企業服務質量沒有得到提升,明年3月到7月份就會面臨較大挑戰,“價格競爭讓位給產業資本整合”。他預判,行業未來會有較多的資本融合,會有一系列并購重組等,價格競爭讓位給產業資本整合。
楊達卿也持有相同看法。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快遞市場的大體量整合并購或將不斷出現。
究其原因,楊達卿對《驛站》回答道,對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上市快遞企業來說,派費提高意味著成本提升,利潤進一步削薄。要保持在資本市場持續利潤向好,通過科技賦能降本提效是常道,但難以大幅度扭轉競爭局面,而整合并購則是更有力的手段。
歸根結底,服務質量才是快遞企業生存的利器,若想要生存并且生存的好,第一步就要先把服務質量提上去,第二步在穩固核心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業務邊界,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步伐,向海外市場邁進,打造國內外供應鏈一體化服務。
快遞企業們必須要緊張起來,因為新的戰斗才剛剛開始,黎明還遠未到來。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