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一片報喜聲,只有它遭遇“透心涼”,它就是昔日快遞業龍頭宅急送。
2023年開年,德邦、申通、順豐等快遞企業紛紛發布業績預告,個個凈利潤大增,媒體直呼“延續了增長強勁的表現”。
相比之下,宅急送負面纏身。近日,媒體報道稱,宅急送已于2022年撤完廣西所有的直營網點和加盟網點,同時,數十名加盟商被宅急送拖欠一兩年的賬款,至今沒能到位。媒體調查發現,拖欠賬款的現象不止廣西,還包括山東、河北、廣東、江蘇、黑龍江、上海等多個區域。
數月前,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宅急送物流有限公司的“C牌照”被注銷,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宅急送國際快遞業務的“敗退”。
宅急送走向沒落,到了近乎崩塌的邊緣,已是不爭的事實。
遙想當年,準確地說,2007年,宅急送全年營業額達到13億元,中鐵快運、民航快運等都只能當“弟弟”,在潛藏的順豐之外,宅急送成為明面上的行業龍頭。
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通盤來看,作為一個品牌人,我認為,宅急送錯過商流催生的黃金時代,又沒有抓住即時配送風口,規模、品牌和資金等沒有一項是優勢,沒落是必然的。
01
錯過商流,錯過黃金時代
1994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陳平將日本“宅急便”快遞服務模式帶到中國,和二哥陳東升成立了北京雙臣快運公司,即宅急送前身。當時,中國人大多要到郵局取包裹,宅急送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因此有人稱陳平為“中國民營快遞之父”。
▲陳東升
當時,中國民營快遞業尚在萌芽,宅急送通過承包大型客戶的發送貨及項目物流等業務,逐漸打開市場。
宅急送董事長王洪濤曾對媒體追憶彼時盛況:“十多年前,宅急送就為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星、博士倫、史克、安利等這樣的大品牌商提供全國范圍內四五個總倉、37個平行倉,20多個分倉的倉儲配送服務。”
正是在為大客戶服務的過程中,宅急送迅猛發展,營業額逐年攀升,2002年一舉突破億元大關。
2007年,宅急送營業額達到13億元,也是在這一年,陳平決定跟隨順豐的小件快遞業務模式,提出“小件革命”,還因偶然得知順豐營業額已達26億元,南下試圖收購順豐,以加快布局小件業務,但遭到王衛拒絕。更關鍵的是,因與大哥陳顯寶產生理念分歧,他怒而出走,“小件革命”被迫暫時擱淺。
▲王衛
重要節點的“內訌”堪稱致命一擊。在順豐持續加碼小件業務之時,另一股潮流也慢慢洶涌澎湃。2006年前后,圓通、韻達、申通等快遞企業先后與淘寶合作,在淘系海量商流的加持下,通過加盟模式,快速做大規模,這些快遞企業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由12億件增至312.8億件,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3.7%;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由342.6億元增至3974.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31.3%。
遺憾的是,宅急送更多圍著以大客戶為中心的項目物流“轉圈”,直到2013年才宣布全面進軍淘寶業務,開放縣級加盟,官方美其名曰“二次革命”。
后知后覺的宅急送不會料到,錯過商流,也就錯過了快遞行業最彪悍的動力引擎,后來怎么彌補均無濟于事。
02
想借即時配送翻身,卻只是陪跑
宅急送無法獲得海量商流,規模上不去,因此不能得到更多資金的青睞,上市遙遙無期,鉗制了自身的發展,但隨著快遞需求不斷進化,即時配送也成為一個可以著力的巨大市場。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我國即時配送行業訂單規模由93.2億單增長至308.5億單,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4.9%,預計2023年達到440.2億單。
作為快遞業元老,面對即時配送這股潮流,曾涉獵商超網購即時配送、快餐外賣“即時配”等業務的宅急送,2018年上線了同城當日達業務,還推出“前置倉即時配”產品,主要服務于“天貓超市1小時達”——當時其在22個城市擁有1000多個前置倉。
宅急送如此用力,不少媒體解讀為“想借即時配送翻身”。
然而,即時配送吸引幾乎整個快遞界入局,順豐、“三通一達”等都推出相關服務,爭奪市場,美團、餓了么則依托上游平臺,拿下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
在此格局下,宅急送身上的短板越發“刺眼”,品牌沒有多少人知道,網友往往將其誤認為是肯德基旗下的宅急送,同時業務量少、市場份額低,三者彼此牽制,使宅急送淪為即時配送賽道的“陪跑”,翻身無望。
03
宅急送啟示
經營企業需順應趨勢,聚焦、深耕
對于宅急送這些年的經歷,王洪濤曾總結道:“2007年前后的小件革命,我們學順豐,中道險崩,后來我們又想擁抱電商,向通達看齊,依然未遂。老想學別人,學來學去還差點把我們的基因丟了。”
在王洪濤眼里,“服務品牌商是宅急送的基因,品牌商實際上就是大B”。他想重拾公司基因,朝著“供應鏈物流”方向前進,為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
這些說法,怎么看都是一股當當網的“氣味”——都曾在一番折騰后,只得回歸老本行。二者類似之處還有不少:都從行業龍頭跌落至三四流角色;都曾因資本運作而元氣大傷;都有“內訌”戲碼,當當網是夫妻反目,宅急送是親兄弟撕扯。
除了上述問題,“物流界的當當網”宅急送最大的問題在于,其沒有深刻洞察消費需求,沒有順應社會趨勢,不管是小件業務,還是即時配送,抑或項目物流這個基礎盤,都沒有聚焦、深耕,更沒有以此建立足夠寬廣的業務護城河。
一次次跟風、陪跑,又一次次錯過、失落,宅急送已經積重難返。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