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社會熱點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拼多多Temu起訴Shein,跨境巨頭沖突升級

  一、Temu起訴Shein

  中國兩大跨境電商巨頭,在美國掐起來了。

  近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新訴訟,指控競爭對手Shein違反美國反壟斷法。

  Temu在起訴書中稱,Shein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強迫服裝廠商與其簽訂獨家協議,不允許他們與Temu合作,這種行為不僅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減少消費者的選擇,更會對快時尚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Temu起訴書)

  對此,Shein的回應是“沒有法律依據,我們將積極為自己辯護”,看得出來他們做好了在法庭上打持久戰的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Shein并不是挑起事端的一方,兩家的恩怨其實由來已久。2022年12月,Shein曾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對Temu提起訴訟,指控Temu 簽約社交媒體網紅,讓他們在推廣網站時對Shein做出“虛假和欺騙性陳述”。

  此外,Shein還指控Temu向網紅博主提供數份“社交媒體指南”,以便在進行營銷推廣時使用虛假和誤導性的宣傳語,例如“Shein不是唯一的廉價服裝選擇!”

  而在更早之前,有報道稱Temu開出四五萬的月薪挖角Shein的資深買手。為此Shein不得不在內部下達禁令,對跳槽Temu的員工永不錄用。

  之所以Temu和Shein打得不可開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用戶群體,即價格敏感型用戶。Shein最初打進美國市場靠的就是低價的招牌,然而Temu入場后開出了更低的價格,甚至擴張速度也非常驚人,Shein的海外市場正在正受到挑戰。

  實際上,爭奪用戶也只是表象。Temu和Shein所有矛盾的根源在于供應鏈,兩大巨頭價格戰、訴訟戰的本質,其實都是對供應鏈的爭奪戰。

  二、巨頭爭奪廣州工廠

  在剖析Temu和Shein的競爭之前,我們先來比較下他們商業模式的異同。

  供應鏈方面,Shein采取了著名的“小單快反”模式。小單快返,是指以極小的首單單量來測試市場,當消費側有數據顯示某款商品具有“爆款”潛力,企業再將該商品返到工廠側增加生產訂單。因為不涉及大量提前生產,返單生產會極大地降低庫存。

  依靠這種模式,Shein的一件服裝從打樣到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只需要短短20天。每一天,Shein能實現平均5000款上新。相比之下,老牌快時尚ZARA每年僅上新12000款,也難怪打不過Shein了。

  入駐Shein的商家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僅作為供應商為Shein供貨,平臺統一采購,不需要與C端消費者接觸;另一種是作為賣家在Shein上開店,與國內的傳統賣家差不多。

  和Shein一樣,Temu的主打品類也是服裝。而且Temu的模式則更為單一 ,商品的定價、營銷獲客、履約都由平臺完成,賣家作為供應商只需備貨到倉,形成“供應鏈-平臺-海外消費者”交易鏈路。這相當于全程“托管”,賣家只需要提供貨源,定價、營銷、物流、售后平臺全包了。

  顯然,Temu的模式對個人賣家沒有多少優勢,反而是工廠型賣家非常吃香,他們可以當甩手掌柜,把Temu當成穩定的出貨渠道;同時Temu也能盡量壓低價格,薄利多銷。

  比較兩家公司的模式可以看出,他們的落腳點都在“工廠”上,更準確地說,是廣州大大小小的服裝廠商。

  Temu的供應鏈總部,設在廣州市番禺區的奧園國際中心,離Shein的廣州總部只有不到800米的距離。這當然不是巧合,因為廣州就是國內紡織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廣州的紡織業,從宋代便開始萌芽,清末已發展到很高水平,出現了不少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再加上廣州有眾多華僑投資設廠,擁有了良好的工業基礎,近代以來一直是國內紡織業的聚集地。如今的廣州擁有大大小小數以萬計的服裝廠,分布在城中村里,從業人口達數百萬。

  因此,Temu和Shein不僅僅是受眾重合,就連供應商都是從同一個地方找的。再加上Temu沒有設海外倉,商家只能先把貨送往廣州及附近的倉庫,本地商家的物流優勢很大,競爭便更加激烈了。

  目前,作為后來者的Temu放低了招商門檻,使得部分原本給Shein供貨的廠商轉而與Temu合作。Temu觸碰了Shein的供應鏈命脈,這才是兩者矛盾的根源所在。

  三、得工廠者得電商

  在兩大跨境電商巨頭為“中國工廠”你爭我奪之時,國內的電商大廠對工廠的重視也在提高。

  拼多多就不用說了,很早就采取了C2M的模式,從農產品品類切入,針對特定品類、價格、特點的消費者需求打造爆款SKU實現“定制”生產。后續又推出“新品牌計劃”,扶持1000家工廠品牌,覆蓋各個行業。正是因為拼多多在國內有了成功經驗,所以出海才輕車熟路,一上來就切中要害。

  近幾年,阿里則是從1688發力,持續加碼產業帶。2020年,1688推出產業帶升級計劃,針對全國670萬制造企業推出內循環三大通路。2022年,1688推出“寶藏工廠”計劃,對評選出的100家工廠給予流量、營銷、培訓等全方位資源的傾斜。今年2月,阿里又將原 1688 商貿發展中心和產地發展中心合并為 1688 商家發展中心,兼顧流量和留量,實現分銷一體化。

  另外,京東也致力于實現工廠與市場的協同互補。自2018年京東京造上線以來,京東自有品牌已合作國內超過70%的產業帶,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最近京東更是嘗試用大模型賦能供應鏈,從而提高商品流轉效率、消除高昂的品牌溢價,既讓工廠伙伴效益提升,更讓消費者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更優質的產品。

  之所以電商巨頭都在重視工廠,是因為工廠是互聯網脫虛向實的一個絕佳落腳點。每一個工廠背后,都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創業者;千千萬萬個工廠,組成了中國的強大的制造業。而我們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產業,正是由制造業作為支撐的。

  由此可見,電商行業的未來,“廠商”將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出海還是內銷,只有立足于制造業,才能走出更寬廣的道路。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電商,行業,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