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天20億件!雙11快遞單量再創新高
隨著今年雙11大促的第一波結束,各大平臺也紛紛放出了自己的“喜報”,部分數據動輒出現了幾倍增長,完全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在大促成績方面,相比各平臺的“自賣自夸”,更有說服力的還是和電商息息相關的快遞——雙11期間,快遞單量的變化幾乎直接反映了大促的火熱程度。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月4日,全網累計攬收量20.27億件,同比增長16.1%,環比增長31.0%,再創歷史新高。
考慮到各大電商平臺普遍將10月31日設為尾款支付和現貨開賣日,11月1日-4日的快遞業務量基本可以視為今年雙11的峰值。
而這一期間快遞單量出現了16.1%的同比增長,也意味著今年雙11的電商整體銷量可能同樣出現了16%左右的增長。
具體到各家快遞公司來看,更加專注于電商件的“通達系”增長最為顯著。
雙11第一波期間,申通貨量較往年提升約80%-90%。其中,山西省區在雙11高峰首日業務量增長370%,淘系訂單更是增長了超400%;
另據藍鯨消息,韻達速遞網點貨量較平日翻倍;德邦上海區域貨量預計同比增14%左右,同樣較平日翻倍。
而在雙11期間和快手電商達成合作的京東物流,雖然還未公布整體業務量,但已透露其大件單量最高單日同比大增近700%。
還有像是快遞業務量長期居于行業第一的中通,早在雙11前夕就和淘系、抖音電商、快手電商等平臺簽署了雙11物流運營保障協議,成為特邀物流合作伙伴。其在大促期間的業務量也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3日上午,全國快遞業務量成功突破1000億件,比去年提前了39天。
這也是我國快遞業務量進入“千億時代”以來,首次在雙11正式開賣之前越過千億門檻——先天貓一步現貨開賣的京東,也將時間安排在了10月23日的晚上。
換而言之,隨著雙11正式開啟今年的快遞旺季(從11月1日開始,到2024年春節前夕結束,時長共102天),后續快遞業務量還有進一步爆發的空間。
2.旺季來臨,快遞行業游刃有余
國內快遞行業發展到今天,仍能在雙11大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無疑是電商市場保持活躍的最佳證明。
不過,當市場需求繼續高速增長,快遞企業和網點們又能否承接得住?
對此,國家郵政局指出,每年的快遞業務旺季都是行業發展動能進一步釋放的關鍵時期,也是企業產能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為應對旺季高峰,郵政快遞業在場地、車輛、分揀設備、信息系統等方面進行了擴容和升級,行業的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實現大幅提升,并對人員進行了儲備和培訓。”
因而我們看到,在雙11前夕,眾多快遞企業持續擴大產能,方能在實戰中做到“游刃有余”。
比如今年以來,中通快遞位于河北、陜西、貴州和新疆等多地的轉運中心已陸續建成投產。
其中,陜西延安轉運中心已于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新疆烏魯木齊的管理中心也在10月正式投產。
中通快遞新疆烏魯木齊管理中心
前者每天的進出港包裹超40萬件,包括進港約35萬件,出港約6萬件;后者可同時容納2000人辦公和生活。
申通則是在10月18日宣布,其南昌、洛陽、西安、蘭州、新疆五地轉運中心已陸續投產,以保障雙11產能。
其中,南昌新轉運中心庫內面積較老場地增加了近3倍,使用效率更高,并引進了最新的交叉帶等自動化設備,效率提升了27%,中心進出港產能將超過200萬件,高峰期可達300萬件。
申通新南昌轉運中心變化
還有像是圓通,在雙11前夕全網新增4300余輛干線運輸車輛,改造和擴建了近60個集運中心……
此外,在人手方面,各家快遞企業也早就開始招聘臨時快遞員。像是順豐此前發布的一則招聘公告顯示,自10月29日至11月16日,順豐上海電商倉面向全國招聘100名臨時快遞員,日薪達到250元/天,甚至還包吃住。
同時,順豐僅在北京就提前招聘了近千人,準備了500多輛支線運輸車輛,近千輛末端配送車輛,并在全市范圍內增加臨時場地。
其它快遞公司旗下的網點,也都在雙11臨時擴充了人手,以應對末端的攬收和派送。
正如國家郵政局所說,這是快遞行業自2010年以來第14次迎戰快遞業務旺季。各家快遞企業和末端網點,早就針對大促期間有了相對完善的應對措施,才能保障雙11期間的運力不受影響。
當然,今年雙11的快遞之所以能夠平穩運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電商行業進一步拉長了大促周期。
除了前面提到的京東于10月23日晚就現貨開賣以外,還有像是快手在10月18日就開始預售、拼多多在10月20日就正式開賣。而各大平臺的雙11,基本都將持續到11月13日之前,橫跨近一個月的時間。
越來越長的大促周期,同時也攤平了快遞業務量的峰值,給予了快遞行業更多喘息的時機。
雖然今年雙11的單日快遞高峰可能無法打破歷史紀錄,但整體依舊保持快速增長——10月30日-10月5日,郵政快遞累計攬收量約32.34億件,環比增長16.08%;累計投遞量約30.53億件,環比增長9.94%。
3.這屆雙11,行業在送一種很“新”的快遞
在快遞業務量繼續高速增長的這屆雙11,我們看到快遞行業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保證履約時效,還要盡可能地提升服務質量。
比如雙11期間,菜鳥在多城啟動了“預售極速達夜派”。即消費者在10月31日晚8點付完尾款后,菜鳥速遞站點立即處理下沉至站點的包裹,在獲得消費者允許后,于當天晚22點之前完成派送;
京東物流則是進一步升級商務倉、電商倉的服務時效。據其披露,京東11.11期間,商務倉常態訂單中,超90%實現當日達、次日達;
京東物流商務倉
另外在末端服務方面,菜鳥還在雙11試點了“24小時自助取”業務。只要驛站有“夜間取件”功能,消費者即可全天24小時內實用菜鳥App掃碼開門取件。不僅保障了消費者體驗,還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驛站包裹堆積的壓力;
京東物流則是在11.11期間,繼續加碼極致服務。此前業內首創家電家具品類“送、裝、拆、收”一條龍服務,又在大促期間針對家具品類再次升級,實現“送、裝、拆、收、修”的一體化服務,讓消費者更加省心;
與此同時,“通達系”的一些網點,由于總部和某些電商平臺之間的協議,也開始在大促期間面向部分用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在保證送貨時效之余,快遞企業們還有能力優化客戶體驗,無疑也證明了快遞行業面對雙11大促時的駕輕就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雙11我們還看到多渠道的運力得到有效補充,以多種方式完成快遞物流履約。
比如10月26日-28日,順豐航空接連開通“鄂州=新加坡”“鄂州=吉隆坡”“鄂州=大阪”3條國際貨運航線,其在鄂州開通的國際貨運航線也正式突破10條;
順豐航空在鄂州花湖機場
11月1日,為期20天的雙11網購高峰期鐵路快運服務也正式啟動。全國鐵路辦理快運業務的車站達405個,其中高鐵業務辦理站310個。此前正式開通的成昆高鐵快運列車,也將在雙11期間發揮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對于快遞行業而言,包含“雙11”在內的快遞旺季早已不再是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而是成為了探索全新增長點的“磨刀石”。
隨著越來越多新型的運輸/派件方式、服務形式在雙11涌現而出,快遞行業也在業務量的追逐之外,找到了能夠推動未來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