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順豐發布披露2023年財報。2023年,順豐實現營業總收入2584.09億元,同比下降3.39%;歸母凈利潤82.34億元,同比增長33.38%;扣非凈利潤71.34億元,同比增長33.6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65.70億元,同比下降18.75%。再回過頭來看順豐2022年的財報:2022年全年營收為2674.9億元,同比增長29.11%。
可見,順豐2023年營業總收入較2022年減少了90.81億元。盡管如此,順豐2023年依然著力提升能力筑高壁壘,實現多項業務盈利改善,以及加速資源融通提高效率,布局國際逐步強化網絡鏈接全球。
先分業務來看順豐營收
在時效快遞方面:2023年度,順豐時效快遞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154.6億元,同比增長9.2%。這一營收的增長得益于2023年基于本地生活趨勢下的城市服務場景,依托自身高頻中轉、多班次配送能力,通過內部優質資源整合,順豐推出更具競爭力的大同城半日達產品,實現下午寄當天達,截至2023年底服務已覆蓋200多個城市。同時還推出“上倉下中轉”的前置倉+配送系列產品,2023年底服務已覆蓋100多個城市。而且,基于上門攬收能力優勢,順豐持續拓展與各新興電商平臺的合作,2023年電商退貨業務量同比增長迅猛,助力順豐提高消費者網購退換貨場景的市場份額。
在經濟快遞方面:2023年度,順豐經濟快遞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250.5億元,同比下降2.0%。2023年,順豐對經濟快遞進行了產品結構調優,更加聚焦于中高端市場,于2023年6月底完成了豐網業務的出售。據財報顯示,若不含豐網業務,順豐經濟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6%。目前,順豐在經濟快遞業務的主力產品為電商標快,已與多家頭部平臺達成新場景合作。
在快運方面:2023年度,公司快運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330.8億元,同比增長18.5%。在順豐的主要業務中,快運業務的增幅較大。據財報顯示,順豐快運直營網絡單日零擔貨量峰值超5.9萬噸,加盟網絡順心捷達單日零擔貨量峰值超2.6萬噸。而且順豐也在持續推進快遞與快運網絡、直營與加盟網絡在中轉、運輸、網點、人員、貨量配載等各環節全方位融通,實現網絡布局、線路排布、場地協同、資源投入的統一規劃,提升快運網絡能力覆蓋并實現降本增效。據悉,順心捷達底盤能力與業務規模持續提升,2023年加盟網點數已超17,000個,貨量規模同比增速超30%。
在冷運及醫藥方面:2023年度,公司冷運及醫藥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03.1億元,同比增長19.7%。在順豐的各業務板塊中,冷運及醫藥業務增幅最大。這得益于順豐在生鮮寄遞、食品冷運、醫藥物流三大領域的持續發力。據悉,截至2023年底順豐助力農產品產銷的服務網絡覆蓋全國2,700多個縣區級城市,囊括全國226類累計6,000多種特色農產品。而且,在醫藥物流領域,順豐從提升時效、拓展網絡覆蓋、班期提頻及提升承載能力等方面,不斷強化醫藥冷鏈網絡運營能力。2023年醫藥零擔時效縮短17個小時,網絡覆蓋城市達到300多個。
在同城即時配送方面:2023年,公司同城即時配送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12.6%。據了解,這是同城即時配送板塊首次實現全年盈利。原因在于,同城在收入端結構持續優化,非餐場景收入同比增長21%,個人toC業務收入三年復合增長率34%,并強化下沉市場網絡建設,為縣域差異化的本地生活場景提供更便捷的即配服務,2023年縣域收入同比增長147%。
在供應鏈及國際方面:2023年度,公司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599.8億元,同比下降31.7%。眾所周知,多年來供應鏈及國際業務都是順豐增幅最大的板塊,但2023年卻下滑最嚴重。其中原因,順豐方面表示,國際空海運需求及運價從2022上半年的歷史高位大幅回落至2019年市場常態化下的水平,從而影響2023年順豐國際貨運及代理業務的收入增速,但伴隨需求與運價逐季企穩,收入降幅持續收窄。
綜上,不難發現,快運、同城即配、冷運及醫藥等幾大板塊依然保持著較為強勁的增長態勢,但相較于過去幾年,這樣的增速并不出彩。時效快遞與經濟快遞,就算剝離豐網,相較于同行業的增長,優勢也不明顯。因各種原因,供應鏈及國際板塊2023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呈現較大的下降。
不妨來看看過去4年順豐在供應鏈與國際方面的表現:2022年度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878.7億元,同比增長124.1%;2021年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收392.0億元,同比增長199.8%;2020年,順豐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59.73億元,同比增長110.4%,整體供應鏈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1.04億元,同比增長44.45%;2019年順豐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28.39億元,供應鏈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49.18億元。顯然,過去幾年,供應鏈與國際板塊十分高效地助力著順豐營收不斷創新高,而2023年卻拖了后腿,不含稅營業收入較2022年減少了278.9億元,基本稀釋了其他業務營業收入的增長。
再來看順豐2024年的布局
在3月26日舉行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活動上,順豐方面明確了2024年的經營基調,即持續增強客戶粘性、健康可持續業務增長、保持穩健盈利能力。
據介紹,在持續增強客戶粘性層面,順豐將從“溫度、速度、深度、廣度”四大方面持續提升服務,以員滿驅動客滿,增加小哥面客時長,結合多模式激勵機制牽引小哥拓展業務;推進網絡營運模式變革,提質增效,同時強化專業保障能力,滿足客戶業務發展需求。在健康可持續業務增長層面,順豐將打造優質產品競爭力,穩存量的同時以更靈活的服務模式及更精細的定價策略,拓展增量市場;融通整合資源,打造“標準化組合套餐”,形成基于特定行業及場景的可快速復制的組合方案;助力企業出海,做大國際業務規模,充分發揮順豐核心資源和成本優勢,把握區域發展機遇。在保持穩健盈利能力層面,順豐將持續調優收入結構,精細化成本管控,提高資源投入產出效益。依托“事前投測-事中監控-事后挖掘”的數智化經營分析體系,高頻監控經營效益,保障順豐平穩健康的利潤水平。
從細分層面來看,順豐方面表示,2024年順豐會繼續進攻中高端市場,升級迭代服務標準,進一步構筑壁壘,與同行拉開差距,布局新賽道,挖掘增長空間。
如在傳統市場領域:一是航網方面,一直是順豐的核心優勢,順豐會進一步發揮鄂州樞紐的優勢,拓寬航空新場景,例如次晨/次日覆蓋城市擴張、直集直散模式擴大、提升中轉效率,順豐會升級特貨保障,全方面拓展業務。二是陸網方面,通過線上營銷加線下推廣拓展中小散戶市場,并繼續發揮在次重貨(3-20公斤)品類的優勢,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基于公司多年來投入的陸運資源,在淡季或閑置時段,進一步有效提供資源的使用效率,這樣既可以優化成本、做大規模,同時也能保障公司的盈利水平。
在退貨這類新時效市場領域,順豐將在2024年進一步發揮散收能力和訂單密度優勢,提升和各大電商平臺,包括主流類、垂直類和個人電商的合作力度,持續獲得市場份額。其中關于新產品,2023年順豐推出了大同城360上倉下中轉產品,未來將持續挖掘在近場電商業務、200-300公里經濟圈或省內業務的增長潛力。未來。順豐也將結合鄂州樞紐,倉網、陸運、航空資源等,給客戶提供更多樣選擇。
其實不只是順豐,2023年不少企業都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的情況,畢竟國際形勢紛繁復雜,不確定性持續增加,也讓企業經營風險、運營難度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順豐營收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長,且在供應鏈及國際板塊營收大幅降低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仍保持著超30%的增速,實屬不易。
誠然,2023年被供應鏈及國際板塊拖了后腿,但順豐依然看好這一市場。因為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出海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國內新興電商平臺的跨境電商業務在國際市場亦實現加速擴張,驅動中國跨境電商物流、國際快遞及供應鏈業務快速發展。
基于此,順豐將通過不斷拓展與布局國際網絡,及整合嘉里物流國際服務尤其是在亞洲區域的優勢能力,搭建包括國際快遞、國際供應鏈、跨境電商物流、國際貨運代理及東南亞本土快遞的多元豐富的業務組合的同時,也將持續增強端到端跨境服務能力,以把握中國跨境及亞洲物流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