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空運新聞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航空物流“下半場”,路在何方?

  日前,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中期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系統梳理了《“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實施兩年多來主要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項目等進展情況,分析問題、研判形勢,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規劃》實施的建議舉措。這是我國首次發布該類《評估報告》,體現了對于新時期航空物流發展的重視,其內容也頗具看點。

  “十四五”前半程航空物流發展“成績單”如何?

  《規劃》于2022年2月發布,是我國民航首次編制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規劃》圍繞規模領先、安全可靠、智慧先進、優質高效四個方面,提出了14項發展指標。

  《評估報告》顯示,《規劃》半數以上指標完成情況符合發展預期,其中貨運危險品一般事件發生率、中國航空企業全貨運航班聯通的國家、中國航空企業在中國國際貨運市場份額、貨運單證電子化率、智慧設施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覆蓋率、全貨機載運率、全貨機日利用率、空運貨物價值占我國進出口總額比例等8項指標完成效果較好。剩余指標中,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貨郵吞吐量全球排名和航空公司貨郵周轉量全球排名兩項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重點任務方面,《規劃》圍繞服務體系、保障體系、治理體系三個方面提出的系列重點任務全面有力推進,總體進展順利,預計至2025年能基本如期完成。優質高效服務體系全面提升,2023年全行業共有全貨機257架,相比2020年增加71架,三大航物流完成混改或上市;先進完備保障體系加速構建,鄂州機場順利投運,主要樞紐機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精準協調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民航局相關司局加大對貨運的政策支持,出臺了一系列標準規范性文件。

  重點工程實施方面,成效顯著,《規劃》提出的服務能力、設施提升、試點示范3大領域11項工程均取得較好成績,部分試點經驗已在行業推廣。

  當前航空物流業面臨怎樣的形勢?

  《評估報告》認為,“十四五”后半程,我國航空物流仍將面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結構性矛盾、制度性障礙等仍是發展中亟需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結構性矛盾”在《規劃》中曾詳細描述。一方面指我國大多數機場貨運基礎設施投入重視程度不夠、設計理念滯后,貨運保障能力不強,裝備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不高,機場地面保障服務對物流發展支持偏弱,尤其對醫藥、冷鏈生鮮、快遞、電子產品等貨物的專業化保障短板突出。國內多數樞紐機場貨運航班白天時刻獲取難度較高。

  另一方面是主體服務能力仍不強:我國航空物流企業全貨機規模偏小,專業化、全鏈條服務仍滯后,海外服務保障支撐不足,國際全貨運網絡尚未實現自主可控,不能較好地滿足跨境電商、冷鏈運輸等新興消費需求,與先進制造業等協同聯動性不夠。航空貨運代理企業在貨源組織能力、服務質量等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制度性障礙”主要指:符合航空物流發展規律的法規標準體系沒有形成,航空物流安全、特種貨物運輸服務、新業態等法規需要完善,新技術應用、多式聯運等標準亟需建立。部分單位未能對航空物流創新發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部分口岸服務能力不足,通關效率不高。部分地區對航空物流認識不夠,政策執行不到位,未形成促進航空物流發展的體制機制。行業內外與央地財經等政策協同不夠,尚未形成合力。

  《評估報告》還認為,疫情等因素對航空物流發展影響深遠,我國航空物流綜合保障能力有待提升,航空物流生態亟待健全,全社會物流成本仍然偏高。從發展形勢上看,后疫情時代,航空物流供給能力將穩步提升,同時來自公路、鐵路運輸等方面的競爭持續加劇,疊加經濟、油價、匯率等因素影響,航空物流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面臨較大挑戰,穩中求進、積極應變將是航空物流發展的主題。

  為何要對業務量及關聯指標作出適度調整?


  據行業預測,2025年民航貨郵運輸總量將達到755至850萬噸。國內市場受宏觀經濟復蘇和消費結構升級帶動,國內貨運加快增長,預計到2025年達到520萬噸;國際市場受國際經貿形勢、貨機運力等影響,增長趨勢存在一定波動,按照樂觀、中觀、悲觀三種情景分析,預計到2025年國際貨郵運輸量分別為330萬噸、280萬噸和235萬噸。

  為落實穩中求進、積極應變的思路,同時做好物流專項規劃與《“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的銜接,《評估報告》結合形勢分析研判,建議對《規劃》中的部分指標作出調整,將2025年航空貨郵運輸量規劃目標由950萬噸下調至800萬噸,其中國際航空貨郵運輸量下調至310萬噸;航空貨郵周轉量下調至315億噸公里,其中國際航空貨郵周轉量下調至235億噸公里,全貨機載運率下調至75%,全貨機日利用率下調至5.5小時/天。

  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業務量及關聯指標作出適度調整,主要基于對貨運需求及供給變化趨勢的綜合考慮。“一方面,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分析,行業發展步入‘運輸生產回歸自然增長’新階段,預期‘十四五’業務量后半程我國航空貨運市場將保持相對較為平穩的增長態勢,業務量將難以實現《規劃》原預期。另一方面,近年來航空運輸市場供給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根據IATA等機構分析,隨著全球疫情的消除,國際客運市場加速恢復,持續增加的腹艙運力促使全球貨運運力供給大幅增長,未來全貨機運營將面臨較大的運行壓力。”

  《評估報告》提出的五點建議是什么?

  為了在“十四五”后半程更好推動《規劃》實施,《評估報告》還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增強網絡服務水平,完善物流生態體系。《評估報告》建議,支持樞紐機場建設特色全貨機航線網絡,加大全貨機航線網絡對“一帶一路”“空中絲綢之路”市場支撐力度,增強航空物流網絡與產業網絡的協同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需求與航空物流的精準匹配,推動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

  二是提升專業保障能力,推進智慧綠色發展。《評估報告》建議,推廣使用ETV、AGV、自動分揀系統等設施設備,鼓勵以機場為核心構建航空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引導航司加快智慧化發展,積極提升貨運單證電子化率;推動民航與其他交通方式融合發展,實現民航信息數據與多種交通方式的共建共享與互聯互通。

  三是強化關鍵資源配置,完善現代治理體系。《評估報告》提出,強化資金、機隊、時刻、航權等資源的總量供給,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聚焦航空物流發展中安檢、通關等關鍵環節,以及跨境電商、生鮮冷鏈、危險品運輸等變革性需求,完善規范、標準及監管體系。


  四是推進重大工程落地,總結推廣形成規范。《評估報告》建議,支持跨境電商帶電貨等特貨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形成重點樞紐規模集聚效應。引導無人機物流完善拓展應用場景,提升低空物流服務保障能力。結合航空物流發展的新需求及新技術,通過多種方式自行研發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升行業整體信息化和互聯互通水平。

  五是強化規劃引領作用,超前謀劃重點工作。適時啟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針對航空物流發展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和堵點,提前部署前期研究課題。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航空物流發展形勢及風險對策研究,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加強跟蹤研判,為科學決策及政策制定提供支撐。

  為了推動相關建議早日落地實施,還需民航管理部門、航空公司、機場等各方協同發力,進一步補短板、固優勢,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筑生態鏈,提升國內航空物流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空運,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