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倉庫入庫?
倉庫入庫,也稱為收貨或入庫物流,是倉庫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涉及將貨物從供應商或生產地接收并轉移到倉庫存儲位置的一系列操作。這個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貨物接收:倉庫工作人員接收從供應商或生產地發來的貨物,并進行初步檢查,確保貨物的完整性和數量的準確性。
貨物檢驗:對收到的貨物進行詳細檢查,包括核對訂單信息、檢查貨物質量、確認包裝無損等,以確保貨物符合倉庫接收標準。
入庫登記:將檢驗合格的貨物信息錄入倉庫管理系統,包括SKU編號、數量、批次號、生產日期、有效期等,為后續的庫存管理和追溯提供數據支持。
貨物上架:根據貨物的特性和倉庫的存儲策略,將貨物放置到合適的存儲位置。這個過程可能涉及到使用自動化的存儲設備,如叉車、堆垛機等,以提高效率。
庫存更新:更新倉庫的庫存記錄,包括貨物的存放位置、數量等信息,確保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
信息反饋:將入庫操作的相關信息反饋給供應鏈的其他環節,如采購部門、銷售部門等,以便他們可以根據實時的庫存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
倉庫入庫流程的有效管理對于確保供應鏈的順暢運作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著貨物的存儲效率和準確性,還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庫存成本控制、客戶滿意度以及市場響應速度。
倉庫入庫流程的價值
提高庫存準確性和可追溯性:通過建立嚴格的倉庫入庫流程,可以精確地追蹤每個SKU的位置和狀態。這種精確性減少了庫存丟失或錯放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了庫存管理的風險。
減少庫存差異和損失:入庫流程中對SKU的細致核算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庫存差異,防止因錯誤或盜竊造成的損失。
優化揀選效率:將暢銷商品放置在易于揀選的位置可以顯著加快揀選速度,提高訂單處理的效率。這種策略確保了訂單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完成,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提升存儲空間利用率:精心規劃的上架策略可以最大化倉庫空間的使用效率,減少空間浪費。這不僅降低了庫存持有成本,還有助于維持倉庫的整潔和有序。
增強倉庫安全性:通過確保貨物被存儲在合適的位置,倉庫入庫策略有助于提高倉庫的安全性。正確的存儲位置可以減少貨物損壞的風險,保護庫存的完整性。
降低運營成本:高效的入庫流程減少了對額外存儲空間的需求,從而降低了租賃或建設新倉庫設施的成本。同時,減少了因庫存錯誤和盜竊造成的損失。
提升供應鏈響應速度:通過縮短訂單處理周期,企業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清晰的入庫流程和有序的倉庫布局減少了員工尋找和處理庫存的時間,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增強客戶服務質量:快速準確的訂單處理能力使企業能夠提供更快捷的交貨服務,增強了客戶服務質量,有助于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客戶關系。
倉庫入庫策略
倉庫入庫策略是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它決定了貨物如何被接收、存儲和檢索。根據庫存的特性、業務需求和操作效率,企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倉庫入庫策略:
1.動態上架策略
適用于產品組合具有高度同質性的情況,即產品的尺寸、重量和其他物理屬性相似。
該策略側重于實時決策,根據產品的銷量動態地確定其存儲位置,以優化存儲和檢索效率。
需要先進的倉庫管理系統(WMS)和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來跟蹤庫存的動態位置,確保庫存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
2.直接上架策略
旨在減少貨物在倉庫內的移動和處理時間,貨物一旦到達倉庫,就立即被送往其最終的存儲位置。
這種策略適用于那些需要快速流轉的貨物,可以減少臨時存儲的需求,提高倉庫的空間利用率。
需要實時的WMS支持,以確保貨物能夠迅速且準確地被送達其預定位置。
3.固定位置上架策略
適用于需要長期存儲多種商品的零售商,便于對不同種類的商品進行有效管理和檢索。
每種商品都被分配到一個固定的存儲位置,這個位置考慮到了商品的特性和存儲要求。
例如,易腐商品如冷凍食品會被存放在溫度控制的區域,而重量較重的商品則放置在較低的貨架上以減少搬運風險,輕便商品則可以存放在較高的位置。
4.交叉轉運策略
這是一種特殊的物流流程,貨物在到達倉庫后幾乎不進行存儲,而是直接從收貨區轉移到發貨區或直接裝車。
這種策略適用于那些需要快速處理和發貨的貨物,可以顯著減少貨物在倉庫中的停留時間,提高整體的物流速度。
每種上架策略都有其特定的優勢和適用場景。企業在選擇上架策略時,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業務模式、庫存特性、客戶服務要求以及技術能力。
倉庫入庫優化建議
1. 實時數據分析
超過 70% 的倉庫經理表示擔心在正確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數據。有關運輸頻率、貨物尺寸、貨物類型、訂單量、存儲可用性等的數據有助于實施最佳的倉庫上架流程。WMS 系統可以自動收集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建議存儲產品的最佳位置。
2. 減少走動時間
揀選員花在搜索產品上的時間越多,每天能完成的訂單就越少。事實上,據估計,倉庫員工大約 75% 的時間都花在旅行和尋找不同的產品上。借助集成 WMS 系統,可以減少履行訂單所需的行程時間??梢詢灮瘋}庫布局,將快速移動的產品放置在一起,使揀貨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揀選物品。
3.使用固定和動態位置
混合使用固定和動態存儲可以提高倉庫生產力。員工將開始記住固定存儲中產品的位置,而 WMS 系統可以通過將物品放置在第一個可用的臨時位置來幫助使存儲變得更加通用。在旺季,當某些產品的購買活動很高且訂單交貨時間預計很短時,動態位置可以成為競爭優勢。
4.準確的庫存信息
WMS 系統可以實時查看產品的可用庫存數量及其存儲位置。當您必須訂購新一批產品并希望查看現有產品的庫存水平時,此信息非常方便。當您收到一批新產品并且不知道類似產品存放在哪里時,這也很有用。
5.實施區域上架
將倉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并分配專門的團隊來執行每個區域內的上架任務。當團隊成為指定領域的專家時,這種有針對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倉庫入庫的相關KPI
1. 上架準確率
上架準確率是衡量物品放置到指定存儲位置的精確度的關鍵 KPI。該百分比源自準確入庫數量與入庫總數的比率,可深入了解倉庫組織的有效性。保持較高的準確率可確保產品存儲在正確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揀選錯誤并提高訂單履行流程的整體準確性。
2. 上架周期時間
上架周期時間通過測量從接收產品到將其放置在指定存儲位置所需的時間來評估上架流程的效率。該 KPI 可幫助管理者識別瓶頸并簡化操作以提高吞吐量。較短的上架周期時間可以提高整體倉庫效率,并有助于更快地為客戶訂單提供產品。
3. 存儲空間的利用
存儲空間的利用率評估可用存儲空間的使用效率。通過計算占用的存儲空間相對于總可用空間的百分比,該 KPI 有助于優化倉庫的布局和組織。
4. 每單位的入庫成本
該指標通過將總倉儲成本除以倉儲單位數量來計算,可深入了解倉庫運營的經濟方面。監控和降低單位成本可以節省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使倉庫運營在財務上更具可持續性。
5. 上架效率
入庫生產率衡量入庫過程中勞動力的效率。它是通過確定每小時或每工時存放的單位數量來計算的。該 KPI 有助于勞動力規劃、資源分配和績效管理。提高倉儲效率有助于提高整體運營效率,確保貨物快速準確地入庫。
6. 庫存準確度
庫存準確性評估實際庫存和記錄庫存之間的一致性。通過計算準確庫存盤點的百分比,該指標可確保倉庫保持可靠且準確的庫存記錄。高庫存準確性對于防止差異、避免缺貨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可靠性至關重要。
7. 缺貨率
缺貨率衡量的是由于空間限制等各種限制而無法立即入庫的物品的百分比。通過計算缺貨商品與待入庫商品總數的比率,該指標可以深入了解入庫流程的效率以及空間管理中的潛在挑戰。最大限度地降低缺貨率對于維持平穩運營和確??蛻粲唵萎a品的及時供應至關重要。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