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chuàng)投寒冬,昔日的創(chuàng)投圈明星企業(yè)閃送,即將登陸資本市場。早在7月,證監(jiān)會官網就曾披露了閃送赴美上市的備案通知書,隨著近日閃送正式遞交招股書,上市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跟餐飲外賣、商超、生鮮批量化的即時配送需求不同,閃送專注于提供“小而精”的一對一專屬快遞服務。更高的客單價、更快的配送體驗讓閃送成了即時配送領域的順豐,但也因此錯失了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閃送初創(chuàng)之時,正值消費升級的熱潮,不乏有人愿意為“快一點、貴一點”買單。但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加之缺乏穩(wěn)定的企業(yè)級客戶流量及訂單支持,這給閃送未來的發(fā)展速度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01
“遲到”的上市
閃送自成立以來已有十余年歷史,其中近一半時間都在籌備上市事宜。早在2020年,閃送副總裁杜尚骉在接受“藍鯨TMT”采訪時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會上市。但行業(yè)第一股被同行搶了先,2020年中旬、2021年12月,達達、順豐同城分別登陸資本市場,而閃送的IPO進程則一直延續(xù)至今。從披露的招股書看,閃送將自己定位為“獨立按需專線快遞”,以33.9%的市場份額排名行業(yè)第一。“獨立”意味著閃送不依賴于某一電商、本地生活平臺,而是根據分散的用戶需求,獨立分配運力。作為對比,達達、順豐同城會關聯(lián)京東、順豐,實現資源共享與業(yè)務協(xié)同。“專線”則是指配送過程中,一個快遞員全程專注于單一訂單,不沿途取送其他訂單,比傳統(tǒng)同城快遞、外賣的時效性更快,安全性更高。據艾瑞咨詢預測,到2028年,普通按需配送市場規(guī)模將達809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9.1%。同期,閃送所在的“獨立按需專線快遞”細分賽道復合年增長率為27.8%,比行業(yè)平均增速快不少,但整體規(guī)模相對有限,約為532億元,僅占大盤的6.6%。盡管閃送提供的是一種“小而精”的服務模式,但從本質上講,它仍然屬于依賴大量人力資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只是在勞動關系上更依賴“眾包”(相當于兼職)而非“雇傭”(全職)。
為了確保能夠迅速響應零散的客戶需求,閃送需要提供更高的傭金,才能吸引更多快遞員接單,在全域實現運力匹配,付出的成本也更高。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閃送騎手從每筆訂單獲得的收入要高于行業(yè)騎手的平均水平。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3年及2024上半年,閃送營收分別為30.40億元、40.03億元、45.29億元和22.84億元。
其中,支付給騎手的報酬分別占收入的90.5%、90.3%、87.8%和85.4%。根據閃送招股書中的信息,2024上半年,閃送出單量更穩(wěn)定的活躍騎手日均配送9.3單,同期閃送完成了1.38億份訂單。用收入除以訂單數量可以算出,平均每單收入為16.6元,相當于一位活躍騎手每月(按31天計算)產出4786元。
02
上市不是萬能藥
從同行表現看,上市或許是另一場征途的開始。例如,達達和順豐同城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自2020年12月達到歷史高點61.27美元/股以來,達達的股價已大幅回落至約1.23美元/股;同樣地,順豐同城也經歷了從16.48港元/股到當前約10.98港元/股的下跌。成立于2014年的閃送趕上了“互聯(lián)網+”的創(chuàng)業(yè)熱潮。作為曾經的明星創(chuàng)投項目,閃送經歷了多輪融資,背后的金主包括經緯創(chuàng)投、鼎暉投資、九鼎投資、順為資本等知名機構。閃送的融資步伐在2021年放緩。當年3月,閃送完成了1.25億美元的D2輪融資。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這也是其發(fā)起IPO前的最后一輪融資。據IT桔子統(tǒng)計,獲得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數量從2018年的51302家降至2024年的260家。從資本的角度看,在經歷多年孵化后,資本方有強烈的動機通過IPO來實現投資回報。
雖然資本更傾向于給高成長性的公司更高的估值,但從即時配送行業(yè)的格局看,閃送似乎并未展現出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從服務場景看,餐飲外賣訂單占了即時配送的大頭,占比約70%,呈現美團、餓了么雙寡頭競爭的局面。其次是商超便利、生鮮宅配業(yè)務,占比超過20%,以達達為代表。閃送“一對一”專線配送的規(guī)模跟上述業(yè)務并不在一個量級。閃送在創(chuàng)立之初,主要是為了滿足用戶個性化的緊急需求。公開報道顯示,閃送的第一筆訂單就是幫助北京的一位用戶從家人處取回鑰匙。閃送的邏輯在于,當用戶急需送貨時,價格不再是首要考慮因素,速度和可靠才是關鍵。
因此,閃送給不少用戶留下“貴一點、快一點”的印象。而在當前的消費形勢下,用戶更傾向于追求性價比更高的解決方案。除了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外,閃送也在逐步擴大業(yè)務范圍,開始為本地餐廳、花店和超市等商家提供配送服務。例如,2022年12月,抖音外賣官宣的合作機構中,就包括閃送。不過,在這些領域內,閃送并不具備明顯的優(yōu)勢。閃送副總裁杜尚骉曾坦承,閃送也有B2C業(yè)務,但在餐飲外賣、商超配送等領域,“競爭不過人家”。值得注意的是,高頻次且剛需的餐飲外賣業(yè)務能夠帶來更為穩(wěn)定的現金流。以美團為例,2023年其核心本地商業(yè)收入達到2069億元,凈利潤387億元,其中配送服務貢獻了821.91億元收入。也就是說,由于缺少高頻的餐飲外賣、電商件的“護盤”,加上C端用戶粘性較弱等因素,使得閃送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此外,整個行業(yè)普遍面臨著盈利難題。
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達達營收23.5億元,同比下滑9.5%,凈虧損2.862億元。順豐同城的情況好些,今年上半年是盈利的,但凈利率不高,只有0.9%。相比之下,專送屬于較低頻的個性化業(yè)務,需求分散,不容易形成規(guī)模效應,盈利難度更大。招股書顯示,2021-2022年,閃送分別凈虧損2.91億元和1.8億元,2023年依靠政府補貼增加實現盈利,但與經營狀況有關的營業(yè)利潤僅為0.11億元。當前,快遞行業(yè)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頭部快遞企業(yè)單票價格低至2元。即便是在高客單價的“一對一”專送領域,閃送也無法獨善其身。
2021-2023年,盡管閃送訂單量從1.59億筆上升至2.71億筆,但同期單筆訂單平均收入卻從19.1元下降至16.7元。隨著行業(yè)價格戰(zhàn)加劇、用戶付費意愿下降,閃送可能會繼續(xù)面臨客單價持續(xù)下滑的壓力。
03
即時配送洗牌
當前,即時配送業(yè)務已經從最初的餐飲外賣擴展到了生鮮、3C數碼、美妝、商超和服飾等多個品類。這一變化的背后,是各大互聯(lián)網巨頭不斷加強對即時零售市場的布局,跨界融合的現象日益增多,導致原有的業(yè)務界限逐漸模糊。這對于較早進入市場并在細分領域深耕的閃送而言,猶如成長的煩惱。
一方面,“新勢力”不斷涌入即時配送賽道,加劇行業(yè)內卷。僅2023年,就有貨拉拉、滴滴、高德、哈啰、東方甄選等企業(yè)宣布上線即時配送服務,行業(yè)的火藥味漸濃。
另一方面,原有的核心玩家加強資源整合,尋求更穩(wěn)定的增量。其中,5月,京東整合了小時達和到家服務,將原有的即時零售業(yè)務升級為“京東秒送”,承諾最快9分鐘送達。7月,菜鳥宣布升級同城快遞服務,提供半日達服務,并將首重價格降至6元,續(xù)重價格僅為1元/公斤,相當于原價打五折。同時,抖音、快手也在加速試水即時零售,行業(yè)競爭烈度進一步提高。
面對這樣的變局,各家企業(yè)都在努力豐富業(yè)務場景、提升履約體驗并降低配送成本,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閃送的投資方之一五岳資本曾分析出資背后的邏輯,稱“閃送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物流基礎設施,而是深入到C端的消費品牌。現在一小時速遞基本上已經和閃送劃等號了,這是我們看重它很重要的一點。除了順豐,很少有其它配送公司在用戶心中建立起這種品牌影響力。”盡管如此,即使有順豐集團的支持,作為參考案例的順豐同城,其凈利率長期維持在1%以下,甚至在上市初期出現過負數。閃送更高客單價、更快配送服務,可視為即時配送賽道的順豐。
然而,高單價與市場份額之間的權衡始終存在。無論是在電商、本地生活還是傳統(tǒng)快遞行業(yè),以價換量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流策略。
因此,對于閃送來說,如何在保持高品質服務的同時,應對低價競爭帶來的壓力,將是未來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文來源于窄播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lián)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