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物流風向標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探尋快遞利潤新支點!順豐、中通、菜鳥、韻達......

  從豐巢沖擊IPO,到京東物流發布第六代無人車技術,再到申通定下目標解決末端瓶頸……各家快遞企業摩拳擦掌,一場末端之爭,已經拉開帷幕。

  末端爭奪戰打響

  近段時間,快遞巨頭們紛紛將目光重點鎖定在末端市場。

  先看順豐。8月30日,豐巢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已累計為3.68億位消費者及0.04億位快遞員提供服務。在快遞末端配送服務方面,公司在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前五個月分別交付了62.04億件、58.23億件、64.63億件、27.59億件包裹,呈穩定增長趨勢。

  這也是順豐創始人王衛在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后,即將收獲的第五個IPO。長期以來,豐巢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虧損。令人意外的事,豐巢在今年前五個月已經扭虧,開始賺錢了,據招股說明書,前五個月巢凈利潤為0.72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2.19億元。

  盡管開始扭虧為盈,但截至2024年6月末,豐巢的流動負債凈額增加至36.8億元。對于王衛而言,此時上市似有決定將末端市場蛋糕做大之意。

  業內專業人士認為,豐巢作為順豐在末端物流領域的重要布局,其上市還將加速順豐在末端物流市場的拓展,提升整體物流服務的效率和覆蓋面。不難預見,一旦豐巢順利上市,其將有望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更快速的發展。

  再看京東。9月23日,京東物流發布搭載感知大模型的物流無人車技術,并宣布第六代智能配送車將規模化布局。

  據悉,京東物流第六代智能配送車貨箱容積可達4立方米,最大可載重1000公斤,通過模塊化設計支持搭載多種格口組合貨箱,滿足不同業務場景下不同規格物品的裝載需求,充滿電后可續航160公里,再度刷新了人們對智能配送車的想象力。

  目前,京東物流已在近30座城市開展智能配送車的運營,服務范圍覆蓋社區、商圈的快遞配送和攬收。從場景應用來看,通過末端配送的短駁模式,對于一些路途較遠的路區,京東快遞小哥無需往返站點取貨,智能配送車可以將貨物短駁到小哥身邊;對于單量密度大的服裝批發市場等地,通過網格倉的模式,小哥專注于商家攬收等增值服務,由無人車將打包好的包裹傳回網格倉站點發出。

  此次京東物流發布第六代無人車技術,旨在不斷拓寬末端配送的外延,為自己帶來新的業務增量。正如京東物流智能駕駛負責人在發布會現場所言,“我們希望整合目前已有的智能配送車和樓宇室內配送機器人技術,以及未來倉到站點之間的無人貨車,打造三力接棒的模式,從而構建覆蓋物流全環節的城市級無人運力中心,實現從倉庫直達消費者門前的無人配送。”

  而申通則選擇了為網點賦能。9月23日,申通快遞2024年全國網絡大會在廣州舉行,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此次重申“做深、做精、做強”的要求。王文彬表示自去年年底以來,申通已全面解決了產能問題,長沙、哈爾濱、濟寧、蘭州、西安、新疆等地的轉運中心順利投產,解決了全網大動脈堵塞的問題,目前的全網常態化處理能力逼近7500萬單,接下來會重點解決局部瓶頸——末端。

  網點具體怎么做?王文彬強調,要在產能投入、經營管理、客戶服務、人才培養方面全力打造四個“極致”,實現服務體驗大飛躍。王文彬表示,申通這張“三位一體”加盟網絡的精髓,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精神,每一個網點要應該盡到“我為人人”的責任,拓展品質客戶,優化末端服務質量,為快遞大網做出貢獻。

  除上述企業,針對末端配送的優化,其他快遞企業也紛紛出招。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郵政EMS展出T100中型無人機和M10型無人機;韻達攜四軸多旋翼飛機亮相;圓通展出智能取派系統;中通宣布將打造中通智駕無人車運營管理平臺……不難發現,快遞企業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唯有突破末端配送的瓶頸,才能更有效地為其他業務板塊注入強勁動力,實現全面賦能與升級。

  離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還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快遞業務量不斷攀升,聚焦快遞“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日益凸顯。一是末端網點的日子更加艱難,網點的利潤被嚴重擠壓,派件量大且攬收任務繁重,還要承擔可能被投訴的風險……使得末端網點的生存能力堪憂。二是快遞小哥流動性大,招人困難,尤其是在新規實施后,不少快遞員的收入出現了明顯下滑,甚至有人轉行送外賣。

  不難看出,對于快遞企業而言,伴隨快遞員緊缺、效率瓶頸、成本高企、服務要求高等痛點,打通快遞“最后一公里”,依然充滿挑戰。梳理發現,近年來,伴隨無人車、無人機的加入,快遞末端發生一些新變化。

  先看無人車賽道。一方面,政府指引為末端無人配送領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無人配送車已獲準在北京、海南、浦東、杭州、青島等地區的指定路段和區域示范運營。另一方面,京東物流、九識智能、新石器、毫末智行、白犀牛等企業的爭相入局,使得智能配送車迅速成為郵政快遞末端配送的新勢力。

  此外,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按照中性預期測算,2030年城市末端無人配送領域的產值增量將達到977億元,如此誘人的市場,也令快遞企業看到了新的機遇。

  再看無人機賽道。眾所周知,時效是衡量快遞服務的一個重要標準。無人機配送作為地面運力的重要補充,給運輸時效和寄遞體驗帶來了新飛躍。同時在寄遞需求和國家政策的雙重驅動下,各個城市無人機商業化落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以順豐、美團為例。2018年,順豐拿到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其無人機配送服務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并不斷向醫療物資、搶險救援、生鮮冷鏈、跨海運輸等物流配送場景擴展。目前,順豐豐翼無人機在大灣區已實現大規模常態化運營。今年6月,日均運輸單量已突破2萬票。

  自美團無人機項目啟動以來,其發展速度亦令人矚目。截至2024年6月底,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上海、廣州等國內一線城市開通了31條航線,累計完成訂單超30萬單。

  對快遞物流企業來說,持續探索無人車、無人機應用,將有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紅利之下,這些新興產業邏輯仍面臨三大問題需要破解,即“規模、安全、成本”。可以預見,對于企業而言,聚焦這一領域,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綜上,無論推動智能快件箱發展,還是開發智能配送車,抑或是研發無人機,不難發現作為快遞行業走在前列的玩家,均將智能化設備視為了撬動末端市場的有力抓手,以期緩解自身末端配送人員的壓力,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務體驗,而這也將進一步推動行業邁向更高的臺階。

  本文來源于 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快遞,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