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打“飛的”出行正加速成為現實。
從上海虹橋到蘇州吳江,開車需約90分鐘,而直升機僅需18分鐘。2024年10月,蘇州吳江至上海虹橋機場的直升機低空接駁航線正式開通。同時,游客也可乘坐直升機游覽黃浦江,從空中視角欣賞外灘。
在這背后,是上海加速建設“天空之城”的努力。2024年11月,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發布了《上海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計劃于2027年底前,將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網絡架構,累計劃設低空飛行航線不少于400條。
“低空經濟的發展和管理需要集結各領域的專業力量,主體是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承擔監管工作,行業協會負責協調事務,企業積極研發產品。”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經》,上海有關部門可以在長三角率先協調各方面資源,提高運行和監管能力,以便能夠讓行業健康發展。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員,上海在低空經濟領域發揮著引領性作用。
2024年8月,在已發布的《上海市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在全球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中走在前列,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引領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
密集的政策出臺,越來越細化的方案和標準,讓業內能感受到上海對于低空經濟的熱情、開放以及專業。
“上海在全市規劃的基礎上,讓各區按照自己的資源稟賦拆解了任務目標,更科學高效。”時的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雍威告訴《財經》,各地政府對低空經濟的關注度日益高漲。其中,上海發展低空經濟的優勢顯著,城市發展水平高、臨空發展的空間大,更適合各種商業場景切實落地。
01
低空經濟迎來黃金發展期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全球范圍內低空經濟正在崛起。低空飛行器技術日益進步,包括輕型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各國紛紛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以搶占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制高點。
對于當前提出的低空經濟,官方尚無明確定義,業內共識是:3000米高度以下,以飛行活動為牽引,衍生出的經濟形態的總和。傳統低空經濟以通用航空為主,非市場化低空飛行活動為輔。在中國,通用航空是除了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的航空活動,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飛行汽車動力研究中心主任張揚軍表示,“低空經濟是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和5G等創新‘硬科技’應用的主要載體場景,其將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相結合,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這是一條萬億級規模的市場賽道。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60億元,同比增速達33.8%;樂觀趨勢來看,預計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10645億元。
“低空經濟不是新概念,但現在提的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強調電動化、數據化、無人化,不只是飛機本身的價值,而是和未來的城市建設、城市服務結合起來,否則就只是低空飛行,不是低空經濟,成為不了經濟的新引擎。”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對《財經》說。
多位低空經濟業內的產業人士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表示,這個行業目前最期待的是場景落地、跑通商業模式。
“我們運營了八年的低空飛行,作為行業老兵,我最大的感受是,仰望天空沒錯,也要腳踏實地,一定要跑通商業模式,實現盈利。”東部通航董事長趙麒告訴《財經》,國內發展低空經濟有政策環境積極開放、市場發展潛力大、產業鏈相對成熟等優勢,但基礎設施建設仍有上升空間。同時,行業標準不完善、市場培育度不夠等制約著低空經濟的發展。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虹橋發展的自身需求,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打造國際中央商務區之下,低空經濟能帶來經濟增值。
這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前景可觀。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指出,作為新質生產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低空經濟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帶動性強,今年以來,這片萬億級“新藍海”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度和關注度。
在全球范圍內低空經濟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上海如何通過政策和規劃,在低空經濟領域占據領先位置?
02
天空之城為何落“滬”低空經濟無疑是一塊大蛋糕,自然會引得不少區域前赴后繼去分一杯羹,然而,在進入市場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避免同質化,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上海的低空經濟在應用和實踐層面也逐步落地。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通航產業聯盟理事長平麗浩指出,低空經濟具有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復雜等特點,各地應根據自身資源和優勢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避免同質化、低水平競爭。
在打造“天空之城”的過程中,上海不僅重視市級層面的整體規劃,還注重各區域根據自身優勢履行特定職責。
金山區是起步最早的區域,專注于無人機領域,率先拓展“城市配送”應用場景。楊浦區則示范典型低空應用場景。徐匯區作為中心城區唯一通航直升機場,拓展了低空短駁航線,致力于打造區域低空網絡門戶樞紐。閔行區吸引了多家eVTOL頭部企業落戶,并獲得了資本加持。青浦區則揭牌了長三角低空經濟虹橋產業園,打造創新生態。此外,上海各區域與市級整體規劃、區域與區域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有機結合,形成聯動效應。全市《行動方案》會根據各區域優勢不同進行差異化指導。比如,在物流運輸方面,《行動方案》會對金山至舟山等無人機海島的運輸、青浦區聯合物流頭部企業跨區的運輸、楊浦區低空末端配送物流的擴大等實行鼓勵支持措施。
楊浦、金山南北兩地首次合作,宣布擴大無人機、直升機等在公共領域如應急救援、醫療物資配送、違建巡查等的應用。屬于政府直接向企業提出應用需求。此外,楊浦采取揭榜掛帥模式,對揭榜企業給予實際總投資30%的支持額度。
打造天空之城有可能激發產業潛力,產生聯動效應,帶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2024年11月,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分論壇暨2024“虹橋HUB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召開。同期,虹橋國際低空經濟產業園(長寧園、青浦園)也正式揭牌。
該產業園位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旨在支持低空企業集聚發展,構建低空產業鏈和生態圈,打造未來低空總部集聚區和創新策略高地。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表示,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集群,長三角城市群已經在戰略性經濟布局上取得優先地位,對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的布局有責任、有條件協同聯動,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和航線資源,統一激活市場需求。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連接上海與周邊城市的樞紐,地處長三角的核心區域。這使得虹橋能夠便捷地與長三角各城市進行溝通和交流。此外,作為集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上海虹橋有一定的交通便捷性和人員、貨物的流通效率。
此外,虹橋的南虹橋片區依托進出口貿易平臺條件,集聚了evtol整機研發制造、無人機研發配套、航拍及航拍建模等眾多企業。
東虹橋片區部署“大飛機+直升機”兩翼齊飛的整體規劃,已落戶多個航空總部,連年舉辦亞洲公務機展,在虹橋機場旁的警用航空基地還擁有直升機航線等資源。
而在西虹橋片區,無人機在該地發展,北斗導航西虹橋產業基地、快遞企業總部場景應用也形成了西虹橋片區的自身條件。上海,作為科技之都,擁有著一定的低空經濟資源,匯聚科研實力、人才優勢、多個企業、多元應用場景以及政策扶持資源等方面發展要素,能夠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一定條件。
本文來源于出行一客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