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將成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零售圈》獲悉,9月23日晚,名創優品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以62.7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權,其中包括牛奶公司持有的21.1%及京東持有的8.3%的永輝超市股份。該交易完成后名創優品或將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進一步擴大其線下零售版圖。
01
名創優品成永輝第一大股東
9月23日晚間,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永輝超市,601933.SH)公告,公司股東牛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奶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世貿”)和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宿遷涵邦”,系京東世貿的一致行動人)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廣東駿才國際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駿才國際”)分別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19.13億股股份、3.67億股股份和3.88億股股份,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21.08%、4.05%和4.27%。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為駿才國際,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9.40%。駿才國際及其實控方名創優品將與永輝超市攜手向品質零售模式轉型。
根據公告,本次權益變動的資金來源為駿才國際及駿才國際股東的自有及自籌資金。此外,公告顯示,駿才國際與牛奶公司簽署的《股份購買協議》中,目標股份的對價應為約44.96億元,對應每股價格為2.35元。駿才國際同京東世貿、宿遷涵邦簽署的《股份購買協議》中,目標股份的對價應為約17.74億元,對應每股價格為2.35元。按此計算,名創優品此次的收購總價為62.7億元。
02
“十元店”的漫漫路
名創優品頗有幾分傳奇色彩。早在1998年,其創始人葉國富南下前往廣東闖蕩打工積累了第一桶金,結果開陶瓷店讓他一年賠了不少錢。2002年,他與妻子楊云云二次創業,在佛山開設了第一家化妝品店。2005年,葉國富正式成立公司,定名為“哎呀呀”,并將所有化妝品店轉型為售賣小飾品類的“十元店”。憑借極高的營銷天賦,“哎呀呀”的門店在5年時間內快速增加至3000多家,年度零售額超5億多,這在資本還尚未介入的年代,堪稱奇跡。2009年,受電商影響,哎呀呀備受沖擊,葉國富開始思考新的出路。在一次前往日本旅游的過程中看到了街邊的生活專營用品店,他受到了啟發。于是,2013年,名創優品誕生,葉國富當時找到了日本青年設計師三宅順展開合作,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日系風格的用戶心智,并被業內譽為“中國版無印良品”、“最牛十元店“。
5年時間,名創優品從最初的27家擴張到3500家,年均開店700家,這種規模增長速度同樣不容小覷。2020年10月,名創優品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彼時疫情爆發,名創優品卻一路逆勢擴張,成功進軍加拿大、美國、尼日利亞、印度、哥倫比亞、法國、柬埔寨、沙特阿拉伯等海外市場。隨后,名創優品成功在同年10月15日登陸紐交所。據《零售圈》了解,當晚名創優品開盤價為每股24.4美元,較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22%,總市值一度達75.2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06.31億元。名創優品也由此迎來自2013創立以來的最高光時刻。然而,自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后,名創優品的股價卻一直處于下跌狀態。2022年7月13日,名創優品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然而,7月26日,名創優品卻遭遇了做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藍鯨)的狙擊,稱葉國富挪用公款,并稱名創優品逐漸衰弱,收入下滑...... 隨后名創優品火速回應,但依然難以挽回市場頹勢。事實上,在近年來的業績壓力下,名創優品一直在探索新的增長曲線。早在2021年2月18日,葉國富就曾宣布了名創優品“X-戰略”,并積極將品牌轉型為新零售平臺,嘗試在細分領域打造更有競爭力的垂類品牌。例如在潮玩賽道推出TOP TOY,以期與泡泡瑪特抗衡;美妝領域則成立美妝集合店WOW COLOUR等,此外,還投資ACC超級飾、開設口罩專賣店等等。
與此同時,名創優品也算較早布局出海的一批品牌,且這一市場也已成為了主要增長引擎。葉國富表示:“2024上半年海外市場凈增266家門店,這也是名創優品出海九年以來開店最快的上半年。今后將更加重視門店運營管理,通過商品本地化、運營本地化、客群本地化實現可持續的同店銷售增長。”不過,他也坦承,名創優品仍屬于海外市場本地化經營的早期,在品牌知名度、產品和運營本地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改進。
可以看到,如今的名創優品早已不是過去的那家“十元店”,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以設計研發為驅動、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零售新消費企業。目前,名創優品進入超107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5500家門店。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名創優品營收同比增長25%至77.6億元;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海外業務收入突破27億,同比增長43%。在門店數量上,截止2024年6月30日,名創優品擁有門店數量達到6868家,名創優品海外和TOP TOY都迎來了史上開店最快的上半年,分別凈增266和47家門店。
那么,為何這一次名創優品瞄準了永輝超市呢?可以看到,在傳統超市不斷下行的當下,永輝實在難擋頹勢。根據其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永輝實現營收377.79億元,同比下降10.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5億元,同比下降26.34%。在業務持續萎縮的背景下,永輝其實也開始了不小的調整,例如大幅變更管理層、在胖東來的指導下進行調改、優化自身供應鏈等等。然而即便如此,永輝超市也難以扭轉下滑趨勢,這或許正是張軒松賣掉永輝超市的重要原因。
對比永輝來看,上述《零售圈》已經提到,名創優品作為后起之秀表現非常優異,不只門店數量大增,營收也在持續增長,且海外市場發展頗為順利。雖然名創優品在體量上與永輝存在較大差異,但身處瞬息萬變的零售市場,唯一不變的則是“變化”。今天的名創優品,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吃下”永輝,以便進一步擴大其線下零售版圖。且從時間節點和實際成本來看,當下無疑是名創優品收購的最佳時機。永輝作為中國領先的超市連鎖集團之一,雖然不復往日輝煌,但如同名創優品公告所言,其仍然擁有優質的門店網絡、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忠誠的客戶群及強大的數位系統能力。未來,名創優品也將攜手永輝超市,雙方聯手或將有望打造“中國版山姆會員店”。
03
京東&永輝九年一夢
那么,為何京東要出售永輝?《零售圈》曾撰文,京東和永輝超市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9年前。2015年8月,京東以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持有永輝超市10%的股權,雙方希望通過這一方式加強在供應鏈管理、O2O領域的合作。2016年,京東出資43.1億元,通過兩家子公司合計持股10%,2018年5月增持1.43%,合計持股11.43%;2020年又進行四次增持,合計持股12.77%。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前后出資54.3億元,共計持有13.38%的股份,根據永輝2023年Q1財報顯示,京東及其旗下宿遷涵邦投資公司持有股份超過創始人張軒松(8.72%)和張軒寧(8.2%)占比,為永輝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牛奶有限公司,此外,京東新任CEO許冉擔任永輝非獨立董事。
在連續獲得京東投資后,永輝迅速擴張,門店數量由2015年的394家到2020年年底突破1000家,正式邁入“千店時代”,2022年,永輝新開門店36家。
同年618,京東宣布與永輝超市達成深度合作,基于京東自營小時購等優勢渠道,在零售數字化升級、用戶精細化運營等方面,共同發力同城零售業務。然而,因疫情、線上業務拓展成本較大及電商平臺影響,2021年及2022年,永輝超市凈利潤分別為-39.4億元、-27.6億元。雖然受經濟回暖、外部環境持續向好等因素影響,永輝在2023年開局實現盈利。但并未維系太久,雖然在胖東來的調改下有稍顯復蘇,但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永輝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處于邊調改邊關店的現狀中。而京東的出售也早已有跡可循。今年3月20日,與京東世貿為一致行動人的宿遷涵邦宣布,擬在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所持有的永輝超市股份不超過90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 1%。6月14日,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擬在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8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可以看到,京東的退意非常明確。且在當下來看,各個互聯網巨頭對線下零售業務的布局都在不斷動搖。在《零售圈》看來,這是必然的。
一方面,電商業務競爭愈加激烈,流量爭奪太過“殘忍”,各巨頭必須要將主力聚焦于自身強勢業務之上。
另一方面,除了如日中天的倉儲會員店及折扣店外,包括大賣場、傳統超市在內的線下零售業態頹勢難擋。
在這樣的背景下,減持或是全部拋售持續虧損的永輝超市,將重心回歸自身,無疑是京東當下最為高效、最為合理的舉措。至于名創優品和永輝超市的攜手,雖然現在無法預測未來走向如何,但葉國富本人在線下零售耕耘多年,且極具營銷能力,或許二者能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于零售圈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