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倉庫中的各個位置的每單位使用面積(或體積)的單位時間占用成本,在財務上計算是一樣的。但在實際運營中,占用處于動線上的空間比其他空間的成本要高得多。
倉庫內最主要的動線,就是貨架間的通道。
說占用動線的成本高,并不是指每立方米消耗的水電、庫房折舊這些成本,而是一種機會成本——因為不能去做其他有價值的事而產生的成本。一條動線被一部叉車占用后,盡管叉車并不是把整條動線都填滿了,但這一條動線上就不能再跑其他叉車了,當然也不能同時為其他用到同一條動線上的物料的訂單揀貨了。
優化物流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減少動線占用。動線占用,有動態和靜態兩個部分。
動態占用是指叉車等設備在動線上移動的形成占用,最典型的當然就是開著叉車運貨了。減少動態占用的方法,是加大運輸批量。通俗地說,就是讓叉車跑一次盡量能多取些貨,少跑幾趟。
靜態占用是指占用動線但作業本身在固定位置完成的占用形式,比如站在貨架前搜尋物料、拆箱、封箱等。減少靜態占用的方法,是把靜態占用狀態完成的工作盡可能挪到動線以外去完成。
舉例來說,現在有五張訂單需要配送,可以一起揀貨。比較一下以下兩種作業方法:
邊揀邊分:即在叉車托盤上就按訂單分好五個區域,叉車到達貨架后,揀出的物料就直接放進每個訂單對應的托盤區域中。
先揀后分:即一趟叉車過去,先把幾張訂單的全部物料先按料號揀齊了,運到一個動線以外的地方再把這些物料按訂單拆分到五個區域中。
就單批的這幾張訂單而言,邊揀邊分的方法總作業時長會比較短,當然平均每張訂單的作業時長也會比較短。但是 邊揀邊分的所有作業,都是占用了動線的。而先揀后分的方法,把取到物料到判斷出要放到哪個訂單對應的區域、并準確放入那個區域需要花的時間,挪到了動線之外完成。
當訂單量比較小時,邊揀邊分的成本是最低的。但當訂單量大到一定程度、 有訂單在排著隊等著揀貨時,每批訂單揀貨時節約下來的動線占用時間,都可以減少其他訂單的排隊時間,這時候先揀后分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
“倉中倉”的做法,其實就是一種“先揀后分”的變形。只不過先揀的不是幾張訂單,而是一整周的訂單;把物料分配到訂單上也不是通常的那種揀完貨之后立刻就分,而是等到每天收到生產線的具體需求時再分。
第一次將一周要用的物料總量從倉庫中各個貨架運到“小倉庫”中,就是通過批量揀貨的方式,減少了叉車在動線上跑動的次數。同時,將一周的物料放到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也使得接到客戶需求進行第二次按訂單分料這個原本在大倉庫貨架邊完成的工作,得以挪到大倉庫的主要動線之外完成。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