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真相”
身處職場大家一定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在選對自己最有利的。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場博弈,管理中你不想博弈,但客觀中就存在博弈,你想讓員工努力干,他想自己省力;你想他出好成績,想出成績固然好,但首先是員工自己不能太辛苦,總之總是找一個對他最有利的。
做有效的博弈管理
既然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博弈過程中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才是關鍵。
首先是要靠制度約束,迫使他放棄,流程化的制度約束是我們博弈的前提。倉管員只能通過我們所給的選項來做最優解。
然后是改變倉管員的行為收益,意思就是我們每個人選擇一種行為都是看這種行為是否對自己有利,收益就是有利的意思。
舉個例子:
當你訊問倉管員某指定貨位的貨物是否按照日常的標準進行上架操作,假設倉管員平時基本按照操作流程進行上架,偶爾偷懶未按規定上架,那么此刻他的回答會是以下三種可能:
A :斬釘截鐵的說沒問題
B:立刻去庫區繞一圈,大致看一眼然后說沒問題
C: 心虛直接說有些沒按要求上架
在倉管員這三種行為中,第一種行為的收益是什么?他有一定的風險:萬一領導真的去庫位進行查看,那么他的后果就是會挨批或是扣錢。
第二種行為的后果可能會更嚴重,因為該員工還在管理面前表演了一番,一旦被發現造假,
其結果較上一種則更甚。
第三種行為直接認輸,雖然會導致批評和懲罰,但可能后續較上兩種會好一些,且心理負擔較小。
如果我們想辦法,將行為收益的結果改一改,在A 和 B的原有懲罰基礎上加大處罰力度,那么員工最有可能會選擇是第三種回答,或是在平時的工作中積極的按照制度的要求來進行工作。
同時,如果獎勵平時按照流程工作的人,則會讓員工更加會傾向于積極認真的工作。
企業與個人利益真能統一?
管理中的博弈似乎就是這樣,讓員工認為不合算的行為變成合算的行為。這樣一來,企業的選擇和個人的選擇就達成了高度的統一。但實際中我們有時把問題想得很復雜,管理起來有時縛手縛腳,不敢放手去管、或礙情面。
另有一類管理思想,常喊將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統一起來。理想的情況下,改變行為收益,使對企業最有利的選擇也是對個人最有利的,這樣的管理應該是最好的。
但針對勞動密集型的倉庫部門,這類管理思想恐怕難以貫徹下去。
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本身倉儲部門利潤薄,難以用實際的金錢利益來滿足員工的實質訴求。二是即便員工按照管理者意圖執行下去會得到好的結果,但員工的素質和眼光無法看到長遠的結果,無法堅持下去。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倉儲管理中,運用獎懲制度來控制員工的行為是非常有效且符合國情實際的管理行為。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倉儲的就業環境有所改變,員工的基礎素質不斷的提高。到那天,建立長遠的培養獎勵機制,將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進行統一捆綁起來,才可能真正的實現。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