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倉庫管理中,“預收貨”通常指的是提前錄入系統的一種操作,即在實際貨物到達倉庫之前就預先記錄或標記貨物即將到達。
貨物未到卻進行了相關的記錄工作,可能對于一些倉庫管理人員來說不好理解,認為此舉加重了倉庫的工作量,得不償失。但在稍微上規模和管理精細化的企業中,預收貨操作又是發生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的現象。
具體來說,產生“預收貨”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1、提前做好庫內工作安排
在貨物實際到來之前,倉庫可以提前做好倉庫內的準備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調配人力、設備、儲位等資源。當貨物在系統中提前錄入的那一刻,倉庫人員可以預知貨物的到達的時間節點,如此就可以提前將相關的臨時存放點、甚至庫區、庫位、相關的負責人安排妥當,做好提前安排工作。
2、客戶訂單處理
舉例來說,假如A客戶有一筆訂單的需求比較急,但相關貨物也正在運輸過程中,倉庫此時就可以運用“預收貨”操作,提前將訂單錄入到系統中,以便在貨物到達后迅速處理并發貨,這樣做有助于加速訂單處理速度,提高客戶滿意度。
3、供應鏈相關優化
貨物進行預收貨處理,工廠的倉庫可以提前知曉即將到貨的貨物信息,讓相關生產部門更靈活的調整生產計劃、庫存策略和配送計劃,以應對相關的變化。
預收貨操作在倉庫的日常管理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1、信息錄入的錯誤
跟其他收貨情況一樣,預收貨操作同樣也可能會產生信息錄入方面的問題。信息的錄入錯誤可能涉及到復雜的產品信息,如貨物數量、型號、規格以及時間節點等關鍵信息。例如當倉庫工作人員誤輸入貨物數量或型號,當貨物實際到達了倉庫后,相關人員發現預收貨記錄信息與實際到貨信息不符,就需要重新核對相關信息,修改錯誤,浪費了倉庫內的人力資源。
2、時間節點問題
預收貨時間的不準確性可能源于供應鏈中的多個變量,包括運輸延誤、海關清關時間、天氣因素等。這可能導致預計到貨時間與實際到貨時間存在差異。如果倉庫根據不準確的預估時間進行準備,可能在貨物到達之前浪費資源,例如提前配置人力、儲備儲位等。在倉庫運營中,特別是對于時效性要求高的產品,準確估計到貨時間至關重要,另外一旦時間節點方面出現了錯亂,還會打擾到倉庫的工作節奏,影響工作效率。
3、與實際貨物不符
預收貨信息與實際到達的貨物不一致,其原因包括供應商變更、物流問題、或是錄入過程中的人為錯誤。如果倉庫管理系統中的預收貨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需要收貨人員與相關部門進行聯系,找出具體的原因進行處理。
4、溝通問題
預收貨涉及跨部門或團隊的協調,溝通問題可能導致操作不協調,進而影響工作流程。這可能包括供應鏈團隊、倉庫管理團隊、以及訂單處理團隊之間的協作。
以下舉例來說明:
假設A公司計劃生產一批貨物,為了確保產品能夠按時交貨,公司與供應商簽署了一個緊湊的生產和交貨計劃。在這個背景下,預收貨的協調變得至關重要。
● 供應鏈團隊:供應鏈團隊負責從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確保原材料的準時供應。然而,由于某種原因,供應商可能遇到生產延誤或運輸問題,這可能導致預計到貨時間的不確定性。如果供應鏈團隊沒有及時將這些信息傳達給其他團隊,倉庫管理團隊就可能會在實際貨物到達之前做出不準確的準備。
● 倉庫管理團隊:倉庫管理團隊需要根據預計到貨時間規劃倉庫空間、人員和設備。如果他們沒有準確的信息,可能會導致提前配置資源或者資源不足的情況。例如,如果預計貨物在一周內到達,但由于供應鏈問題推遲了兩天,提前配置的人力和儲位可能就被浪費了。
● 訂單處理團隊:訂單處理團隊根據預計到貨時間規劃訂單處理流程,確保產品能夠及時發貨。如果他們收到的信息不準確,可能會導致訂單處理的延誤或混亂,進而影響客戶滿意度。例如,他們可能會錯過及時更新客戶關于訂單狀態的信息,導致客戶感到不滿。
對于沒有進行預收貨管理的倉庫,引入預收貨管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充分的準備、培訓和監控。關鍵在于確保團隊理解和支持這一變革,并通過不斷優化流程和系統,逐步提升倉庫管理的水平。
培訓和意識提升是成功引入預收貨管理系統的關鍵步驟。這一過程不僅涉及到技術操作的培訓,還需要將整個團隊的認知升級,使其能夠理解預收貨管理對倉庫運營的影響。
培訓內容應當對預收貨管理概念的詳細介紹,讓團隊成員需要了解預收貨是什么,為什么它對倉庫管理如此關鍵,培訓應重點介紹系統的具體操作流程。這包括信息錄入、時間估計、實際貨物比對、及時更新等關鍵步驟。通過實際案例和模擬操作,使團隊成員熟悉系統的使用和流程的執行。
了解業務需求和流程是引入預收貨管理的關鍵步驟,它涉及到對倉庫運營的深入理解和綜合分析,以確保預收貨能夠在整個供應鏈中發揮最大的效益。
1、業務需求分析
● 庫存需求:分析不同產品的庫存需求,考慮季節性、銷售趨勢等因素,以確定倉庫中不同物品的存儲量。
● 訂單處理:了解訂單處理的周期、數量和頻率,以確保預收貨系統能夠適應并加速訂單處理流程。
● 供應鏈可靠性:考察供應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了解供應商交貨的準時性,識別潛在的供應鏈瓶頸。
2、了解倉庫流程
● 供應鏈流程:了解原材料從供應商到倉庫的整個流程,包括采購、運輸、清關等環節。明確貨物在供應鏈上的各個階段需要何種預收貨操作。
● 倉庫操作流程:研究倉庫內部的操作流程,包括貨物分類、存儲、揀選等。確定在哪些環節引入預收貨管理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操作效率。
● 訂單處理流程:理解訂單從接收到發貨的全過程,明確在訂單處理環節預收貨管理的引入可以降低錯誤率、提高訂單處理速度。
在分析業務需求、了解倉庫流程后,我們需要開始設計預收貨的流程與工作職責認定。
制定詳細的預收貨流程,包括從供應鏈開始到訂單處理結束的全流程。每個階段應該包括信息錄入、時間估計、實際貨物比對、系統更新等環節,確保每個步驟都能夠順暢銜接。確定每個環節的關鍵數據和操作要點,以保證預收貨管理的系統性和規范性。
確定每個環節的責任人,明確他們在整個預收貨流程中的職責和任務。為每個團隊成員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南,確保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任務和工作目標。設立責任人之間的協作機制,以應對潛在的問題和調整。
建立預收貨流程的同時,有效的溝通渠道是確保預收貨流程協同運作的關鍵,需要采用多種方式保障信息的暢通傳遞。
定期召開團隊會議,以便團隊成員可以面對面地分享信息、解決問題和提出建議。使用在線協作平臺,使得信息可以在不同團隊和部門之間實時傳遞和共享。鼓勵團隊成員主動分享信息和經驗,促進信息在團隊內部的流動。強調跨團隊協作,確保預收貨流程不僅在倉庫管理團隊內部順暢,也與供應鏈和訂單處理團隊協同一致。
預收貨模式最好是在小規模、低風險的情況下進行測試,選擇一小部分倉庫或一組產品,作為試點項目的范圍,以確保能夠細致入微地監控各項指標,為全面推廣奠定基礎。
從試點項目中收集數據和反饋,分析系統在實際運作中的表現和團隊的反應。利用試點項目的經驗,對系統和流程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提高系統的適應性和團隊的接受度。
逐步推廣預收貨管理模式至整個倉庫是確保全面采用的有效方式,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根據試點項目的經驗,制定逐步推廣的計劃,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和時間表。確定推廣的順序和優先級,考慮團隊規模、技術準備和業務需求。
提供系統性的培訓,確保所有涉及預收貨管理的團隊成員都能夠熟練使用系統。在推廣過程中持續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解決團隊成員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監控和改進是預收貨管理模式的長期管理過程,確保系統不僅能夠適應倉庫的發展和變化,同時也能夠不斷提升效率和質量。
設定監控指標,涵蓋準確性、效率、客戶滿意度等方面。這些指標可以用于評估系統的整體性能。定期進行系統性能的評估,收集團隊成員的反饋,分析監控指標的趨勢。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升級,確保系統始終處于最佳狀態。
通過設立明確的預收貨流程、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實施試點項目、逐步推廣并持續監控改進,可以確保預收貨管理模式在倉庫中的成功應用和全面提升倉庫管理水平。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