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航空貨運領域有點熱鬧:
3月5日消息,鄂州市舉行2021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鄂州航空物流產業園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位于鄂州市臨空經濟區西北部,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項目綜合總投資達400億。
3月3日,跨越速運第15架全貨機成功完成首航。這標志著跨越航空戰略持續穩步推進,“空地協同”供應鏈能力再次提質升級。
3月4日,順豐旗下無人機公司“豐鳥科技”宣布已完成A輪融資,由重慶兩江航投集團和國投招商聯合投資。
3月3日,一架圓通航空B757從義烏機場起飛,前往菲律賓馬尼拉。這是義烏開通的首條至菲律賓貨運航線,也是義烏繼大阪之后開通的第二條國際貨運航線,開辟了義烏至東南亞的空中貨運通道。
3月2日消息,京東貨運航空更換法定代表人,陳巖磊出任京東貨運航空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3月2日消息,南方航空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已開展新冠疫苗運輸。
3月2日晚,中國政府捐贈圭亞那政府的一批新冠病毒疫苗運抵圭亞那首都喬治敦。海航旗下海南航空參與了此次航空運輸任務,這也是海南航空首次承運新冠疫苗。
2月底,中國郵政航空公司召開了2021年工作會,總結了2020年成績的同時,也定調了中國郵政航空接下來一年的工作重點。
……
航空貨運領域的企業都在“蠢蠢欲動”,不管是民營航空,還是國字頭企業,各家一點也沒有閑著:或承運新冠疫苗,或開通新航線,或引入航空新運力,或打造航空產業園……可見,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航空貨運發展將迎來高潮。基于此,一場“混戰”也將開啟,而且參賽選手也越來越多元化。
三大航“混改”加速落地
近幾年來,三大航混改動作頻頻,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2020年11月,深圳國際發布公告稱,包括菜鳥網絡、深圳國際、國改雙百發展基金和國貨航員工持股平臺共出資48.52億元向國貨航增資,合計占股31%。未來,國貨航將成為具有采購、運輸和銷售能力的“電商+物流”綜合服務商。
2020年11月,中國國新宣布,與東航集團簽署股權改革項目合作意向協議書,明確中國國新出資參與東航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的意向。今年1月底,東航總經理李養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東航物流已進入到IPO的前期審核階段,爭取今年上市。
2020年12月,南方航空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南航物流引入上海隱南、鐘鼎遠祥等8家作為南航物流增資的投資者,8家投資者共增資33.55億元,增資后公司持有南航物流55%股權。
在醞釀多年之后終于完成貨運業務的剝離和混改,一方面受國有企業混改總體目標實施階段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與航空業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客運業務遭受重創,而貨運卻一改此前多年頹勢獲得“爆發式”增長有關。因此,三大航在混改落地后將加速進一步釋放潛力,逐漸朝著像聯邦快遞或者DHL那樣擁有業務網絡、供應鏈以及貨運機隊和車隊在內超級綜合物流商模式的方向發展。
郵航+民營企業加入航空混戰
就在三大航積極混改的同時,中國郵政航空與民營物流企業快速布局航空領域,不僅持續擴充航空運力、航線,還在航空物流樞紐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本。
如在航空物流樞紐方面:順豐近日擬定增募資不超過220億元,其中擬使用募集資金50億元用于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轉運中心工程項目,20億元用于航材購置維修項目,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順豐擬用近1/3的錢花在了航空領域。近日,鄂州航空物流產業園項目正式動工建設,順豐作為社會資本產于其中。圓通嘉興機場和航空物流樞紐項目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在收購跨越速運后,京東物流在航空貨運板塊的動作不斷,去年10月,京東與安徽蕪湖市政府戰略合作,計劃投資950億元建造全球超級港,包括組建航空公司、京東貨航運營基地、京東大學航空學院、空港產業園等航空產業集群。如今,即將上市的京東物流或加速其在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貨機引進等方面的布局。
在國際新航線開通方面:近日,圓通國際開通杭州至首爾貨運航線以及首開“義烏=馬尼拉”貨運航線。2020年上半年,順豐國際航線共執行1454班,同比增長1073%,新開長沙=列日、浦東=成田、深圳=吉隆坡、深圳=大阪等18條國際航線,進一步完善國際航線網絡,大幅提升國際運營能力。中國郵政航空開通“大連-首爾”往返貨郵包機航線、開通“昆明—曼谷”國際貨運航線等。天貓國際×菜鳥開通中歐首條跨境直郵“香水航線”;菜鳥網絡完成我國首次援外新冠疫苗商業航線運輸;菜鳥增開馬德里航線 為外貿出口提速30%;菜鳥聯合埃塞俄比亞航空開通深圳到中東和非洲全貨運航線等。
在增加運力方面,1月18日,距離第62架全貨機投用僅半月,順豐航空第63架全貨機也完成客改貨程序,正式加入機隊。近日,跨越速運的第15架全貨機首航成功,距離第14架包機到位僅4個多月。中國郵政航空2020年引進2架波音737貨機等。
三大航的混改加速落地,以及中國郵政、順豐、京東、圓通、跨越在航空領域的大跨步布局,究其根本就是看到國際疫情下的物流的風險,但更多的是想抓住其中的發展機遇,尤其是當下新冠疫苗在全球流通帶來的巨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疫情下的物流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肆虐,給全球的生產生活帶來深刻影響。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和接觸,線上購物的普及度也大幅上升。由此帶來的不僅包括人們購物方式的變化,還有貨物運輸領域的新趨勢,如大量客機被改造成貨機以滿足電商快速發展帶來的貨運需求。在搭載貨機前往世界各地的貨物中,除了日常用品,還有對抗疫情急需的新冠疫苗。
這些物流需求對于航空貨運企業而言是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引得企業們搶先布局:增開國際航線、加速客改貨、發展醫藥物流以及提高冷鏈技術等,都在積極將全球疫情化危為機,尋找發展的新機遇。
在新冠疫苗方面,全球物流公司都在奮力布局,如馬丁貨運航空、新加坡航空、DHL、聯邦快遞、阿聯酋航空、中國外運、順豐航空、南航、圓通航空等都在為新冠疫苗保駕護航,畢竟在2021年這個市場需求是十分旺盛的。按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此前測算的數據,要實現為全球78億人人均運送一支疫苗,就需要耗費8000架747貨機的運力。但這遠遠超出全球航空貨運現階段的運力承載力,因此不少企業開始買飛機或是進行客改貨。
在客改貨方面,據路透社報道,正常情況下,全球一半的航空貨物是由客機腹艙來運輸的。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客機大規模停飛,腹艙運力大幅下降,對專用貨機的依賴度因而大增。據主營航空業分析的西留姆公司統計,全球客機改裝為貨機的飛機數量,2021年將增加36%至90架,到2022年將達到109架。
不管是生鮮食品、溫控藥品,還是疫苗以及各類冷鏈貨物自身的價值高,對運輸時效性、存儲可靠性要求嚴苛,屬于航空偏好型貨物。如今隨著新冠疫苗的大力推廣,貨運代理、航空公司、貨站、卡車公司等航空貨運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要在設施設備、專業人員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政策大力推動航空貨運發展
國家政策的出臺也大力的推進著航空貨運的發展。如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東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楚標也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此舉對于幫扶民營航空解決當前面臨的經營困難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希望能夠進一步減免民航發展基金的征收。的確,民航發展基金征收標準調減,對于緩解航空公司經營壓力應該能夠起到作用,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從而釋放更多的活力。
此外,今年兩會也有越來越多的議案、建議關注到了航空貨運這一板塊:全國人大代表、焦作大學副校長霍曉麗建議支持加快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全國政協常委王昌順建議加快推動航空運輸業恢復振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原副局長李健建議切實發揮運輸機場公共基礎設施支撐作用,加強對通用航空飛行的保障服務,確保通用航空飛得起來、飛得順暢等。
2020年9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發布《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就加快補齊航空貨運短板和弱項、促進我國航空貨運設施發展進行了部署;
2020年5月,民航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貨運航線航班管理政策的通知》,旨在提高我國航空貨運能力,增強我國物流行業國際競爭力,減少審批環節、提升審批效率,幫助各航空公司更加靈活、高效地安排貨運航班計劃;
2020年8月,民航局專門出臺的《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置政策》在原有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置政策的基礎上,按照主輔協調機場、非協調機場和貨郵功能較強的機場分類,實施差異化的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置窗口。此舉大大增加了貨郵航班時刻供給,拉長了貨郵飛行航班時刻安排窗口,力度非常大。
……
可見,不僅有政策多維度促進航空貨運的發展,還有巨大的市場在幕后刺激,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國內外航空貨運的巨大潛在發展空間都值得去挖掘,并通過推出高品質的服務、織就更為密集的航空網絡等措施占據一席之地。
畢竟2021年伊始,我國航空貨運就表現得格外亮眼。2021年1月全民航共完成貨郵運輸量66.9萬噸,同比增長10.5%,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其中國內航線同比增長4.4%,自2019年12月份以來首次同比正增長;國際航線同比增長24.7%,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全貨機完成貨郵運輸量28.1萬噸,同比增長67.7%。
可以預見的是,航空貨運領域接下來將迎來一場精彩紛呈的較量,只是各位參選者都做好準備了嗎?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