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支付真的來了。
近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同意廣西恒大萬通支付有限公司(下稱萬通支付)主要出資人由上海湛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啟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自然人通過上海中通數科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通數科)進行實際控制,公司名稱變更為“中通支付有限公司”。
這也意味著,中通快遞也成為順豐之后,業內為數不多的一家取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快遞公司。
當前國內新增支付牌照發布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支付牌照是一項稀缺資源。根據交易公開信息測算,中通快遞此次收購的萬通支付這張支付牌照價值約2億元。此次中通豪擲“千金”、費心收購為哪般?
01
發力支付業務,水到渠成
根據央行官網信息,萬通支付成立于2008年,曾用名集付通支付有限公司(下稱集付通),于2012年6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2016年12月,恒大集團完成對集付通的收購,并更名為“萬通支付”。
從萬通支付到中通支付,經梳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從去年開始已有跡可循。
2022年8月17日,萬通支付完成了企業負責人、高管及地址等一批重大工商變更,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彭勃接任新法人代表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他同時還是中通數科全資子公司“中通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而中通數科背后是中通快遞。
2022年10月14日,萬通支付全資控股股東上海湛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萬通支付40%股權及其派生權益,質押給上海啟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質股權數額為8000萬元。萬通支付的牌照整體價值為2億元。上海啟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中通數科旗下全資子公司,而股權質押其實就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手段,也常被金融業內看作是支付牌照買賣的前兆。
2022年10月至今年2月,萬通支付已陸續取得中通錢包App、中通收銀App、中通收銀助手APP等軟件著作權和ztopay.com.cn等域名。
眾所周知,中通在快遞業內一直以穩健務實的經營作風著稱,也是成就中通快遞“后來居上”的原因之一。此番中通布局自有支付業務亦延續了中通一貫穩健務實的作風,而且也是水到渠成,原因值得關注。
其一,“客戶+場景”,發力自有支付是大勢所趨:快遞業務的規模與網絡質量是支撐中通快遞拿下支付牌照,布局自身的支付業務的基礎。作為連續7年穩居快遞業務量第一的龍頭企業,中通快遞目前在全國的網點數量超過3萬多個,快遞網絡穩定,且用戶量大、用戶基礎好,這些資源天然積累了規模可觀的客戶群與使用場景,可以支撐中通以自己的支付牌照運作業務。
其二,避免過度依賴第三方支付機構,實現降本增效:目前快遞公司選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商家結算時,一般需要向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千分之六至千分之十左右的服務費,即支付通道費。邏輯是交易量越高,收取的服務費就會越高。據了解,按照中通快遞的體量,每年交易通道費成本達到千萬元級以上,這筆成本不容小視。
上述兩大因素相輔相成,才能讓中通快遞義無反顧拿下這張價值2億元的支付牌照。所以說,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有金融業內人士評價中通快遞這個交易,“價格不貴”。
02
以支付為杠桿,如何撬動業務?
“中通剛成立時,啟動資金只有50萬元,但從來沒有向銀行借過錢,為什么會如此,這跟我們會計算有關系。企業不會算賬就很難活下來,怎么把錢用在緊要處,怎么進行成本核算,怎么追求效率和效益,這些非常重要。”這是中通董事長賴梅松前幾年接受媒體專訪時的一段原話。
同樣的,相信選擇拿下這張支付牌照,對于中通快遞而言,亦懷抱著實現業務賦能、創造效率和效益的更高期待。
在快遞及物流行業,一頭鏈接著用戶,一頭鏈接著加盟商,每天基于大量包裹中有大量的支付行為。參考美團、京東等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做法,幾乎都在大力發展自有支付業務。快遞企業在掌握了大量物流數據之后,如何進一步實現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四流合一”,形成全流程的閉環,發力自有支付業務則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路徑。
從中通支付現有展業范圍來看,獲準開展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廣西、廣東、云南)業務。猜測關于中通支付未來與其快遞業務具體結合賦能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實現支付場景多樣覆蓋:中通多個生態業務內自有渠道將逐步開通支持中通支付,面向C端用戶,可以實現線下門店收銀、線上APP、小程序等多場景一體化支付,讓支付更便利;面向B端用戶,可以便捷收銀工具,保障資金安全,同時也讓充值更便捷。
2、 賦能快遞網點與快遞小哥:中通支付打通網銀、微信、支付寶等多個支付渠道后,通過自有渠道下單支付場景更完善,有利于提高客戶收付款及賬戶管理效率,降低網點成本,讓網點管理更高效安全,也讓快遞小哥攬件更便捷。
3、 助力細分領域獲客:不排除后期中通支付借力優惠補貼進行持續的刺激,或者是推出有針對性的行業細分領域解決方案等,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及粘性,拓展客源及收入的增量空間,或許也將反哺中通快遞進一步提高其快遞業務市場份額、坐穩第一的位置。這其中蘊含的業務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不管這些具體的業務形式如何落地,此次拿下支付牌照只是中通發力自有支付業務、打造支付生態體系的一個新起點。
03
關鍵落子,構建生態護城河
對于快遞行業來說,未來是綜合物流的競爭,國內快遞企業都在以世界一流綜合物流服務商為目標而邁進。
作為快遞業務規模體量第一的中通,當然是這場競賽中的佼佼者。按照中通快遞此前預計,2023年中通快遞全年包裹量將在287.8億-297.5億件的區間,同比增長18%—22%,有信心實現全年市場份額至少增長1.5個百分點的目標。
當前這3—5年就是中通快遞構建生態護城河的關鍵時期。
賴梅松此前曾透露,中通要做好兩條增長曲線,第一條曲線要把快遞主業做大做強,把資源效率最大化;第二條曲線就是建設生態,包括加快建設中通國際、快運、云倉、商業、傳媒、金融、智能、航空、冷鏈、兔喜等生態板塊,爭取協同效應最大化。
圍繞這個生態中不可或缺的金融板塊,中通快遞此前已獲得了小額貸款、商業保理等多種金融資質。而支付作為金融的核心,擁有一張更為稀缺的支付牌照,則是中通快遞完善其金融版圖乃至整個生態的關鍵一步,影響深遠。
首先,對中通而言,中通快遞正以專業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基礎,計劃打造以“中通支付”為核心的支付生態體系,將賦能中通整個生態體系內的業務場景,比如末端的兔喜社區生活服務、中通冷鏈、中通云倉、快遞收單等業務板塊,打造全覆蓋、全場景、全流程的支付閉環。
其次,此舉也讓我們看到中通在嘗試“走出快遞圈”,拓展更多互聯網支付便民應用場景,對于日后中通如何繼續穩步推進“進村”“進廠”“出海”,為長遠發展謀得更多機會,也提供了一種參考范式。
最后,支付作為一種金融服務,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屬性與定位不會變,隨著中通快遞將支付服務嵌入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中,為客戶提供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高附加值的服務,也將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金融血液。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