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元的海底撈火鍋底料,19.9元買一贈一的黃河口大閘蟹,388元的20年青花汾酒……11月1日上午,京東七鮮公眾號發布文章《擊穿!不怕比》,全面上線“擊穿價真便宜不怕比“活動。
當天凌晨,京東七鮮雙11活動正式上線,活動商品包括39.9元的53度黃蓋汾酒、44.9元一公斤的澳洲牛腱、12.8元買一送一的藍莓,價格普遍比其他即時零售平臺便宜很多。
一夜之間,京東七鮮以“不怕比”為關鍵詞的“擊穿價”,重新點燃戰火,矛頭直指盒馬和美團小象超市。
作為各大電商平臺的重要新陣地,即時零售擁有主頁最好的流量入口,獲得平臺力度頗大的資源支持,試圖以更低的價格跑馬圈地,迅速擴張。人們似乎堅信,“這就是未來”。
▍“擊穿”誰的底價?
如果在11月1日這天通過京東App自營買菜入口購買商品,會發現包裝和配送服務都換成了京東七鮮。該入口此前由京東前置倉業務提供服務。這意味著,京東七鮮與前置倉完成融合。
京東七鮮證實了這一說法。同一天,一向低調的京東七鮮還放了一個大招:大打低價牌。
11月1日零點,京東七鮮的頁面悄然改變,推出了擊穿價、真五折、真便宜不怕比活動。
記者抽樣對比了京東七鮮爆品與盒馬、小象超市同類商品的價格。
200g的澳洲谷飼鮮牛肉,京東七鮮售價14.95元,小象超市的價格為27.8元;
5公斤的五得利八星面粉,小象超市賣29.9元,京東七鮮降到了24.9元;
胡姬花古法花生油,京東七鮮的分量多0.75升,價格則低10元;
53度的黃蓋汾酒,盒馬售價53.9元,小象超市45.9元,京東七鮮賣39.9元。
“擊穿價”商品種類齊全,覆蓋水果、海鮮水產、乳飲烘焙、肉禽蛋類、零食飲料,糧油個護等品類,比如19.9元兩只的黃河口大閘蟹,19.8元5公斤的京東直營東北珍珠米,還有88元400g的冰鮮挪威三文魚。
與其他平臺相比,京東七鮮的價格基本保持在九折左右,有的甚至低至5折。京東七鮮官方表態稱:主打一個“沒有套路,不做攻略”。
事實上,“擊穿價”一直都是京東七鮮的低價IP。早在去年10月,京東七鮮就以“又好又實惠”的口號,首次推出“擊穿價”。今年2月,“擊穿價”再次升級,商品種類涵蓋肉禽蛋品、飲料酒水、休閑食品、蔬菜水果、烘焙、水產等品類。同時,京東七鮮還加碼“不賣隔夜、極致新鮮”的服務體驗,保證產地直采、當天售賣。
10月,京東七鮮進軍上海。京東七鮮的進口金枕榴蓮A果,以17.9元一斤的價格“大殺四方”,松江大米、多力葵花籽油等“擊穿價”商品也被搶購一空。據官方數據,試營業3天時間,該店日均客流量突破萬人次。
如今,京東七鮮再次加深“擊穿”力度。外界普遍認為,京東七鮮此舉,意在劍指盒馬和小象超市。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生鮮即時零售賽道,京東七鮮打響了價格戰的第一槍。
11月1日,京東七鮮作出回應,“低價是京東七鮮的長期策略,沒有刻意針對誰打價格戰。”
記者就京東七鮮的 “擊穿價,真便宜不怕比”舉措向盒馬和美團小象超市問詢,盒馬和小象超市雙方都暫無回復。
▍精細化運營是必經之路
在即時零售賽道,價格戰并不陌生。
去年7月,盒馬推出99元的榴蓮千層蛋糕,以“移山價”為口號,公開向山姆宣戰。
隨后,車輪戰多番上演。盒馬有99元的榴蓮千層,山姆就把價格降至98.9元;盒馬再降到89元,山姆就再比盒馬低1元。最終,盒馬將價格降到79元,山姆降到了85元。
去年年末,盒馬再次開啟“移山打牛”,槍口瞄準山姆的爆品——牛肉,并宣布已準備好3000多頭牛,用來迎接春節高峰期的到來。
去年8月,美團買菜打出了“拔河價”,暗暗對標盒馬。“拔河價”商品均來自美團旗下自有品牌“象大廚”。其中,與盒馬爆品同款的榴蓮蛋糕售價38.9元,比盒馬低1元;蛋黃酥一盒220克,售價12.95元,比盒馬便宜了6.95元。
多位業內人士作出判斷:2024年,價格戰依舊是即時零售的關鍵詞,且將進入價格戰的關鍵階段。
京東七鮮的入局,讓這條原本短暫休戰的賽道戰火重燃,升級為三大巨頭之間的“三國殺”,甚至是一場多方參與的混戰。
畢竟,此前一度遇緩的前置倉模式,在今年有了不一樣的故事走向。
前段時間,美團宣布閃電倉“繁星計劃”,計劃到2027年建成10萬倉。盒馬也在上海重啟前置倉模式,為周邊3公里居民提供30分鐘內送達服務。山姆則在國內布局了近500個前置倉。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山姆約一半的銷售額來自線上渠道,其中“一小時極速達”訂單數量增加了28%至5900萬單。
如今,京東七鮮也明確已經實現了與前置倉的融合。價格戰已經走到了吹響號角的階段。
生鮮即時零售來到新的跑馬圈地階段。拼的是價格,搶的是市場和用戶心智。誰跑得更快,誰就有機會跑得更遠。
▍攻下橋頭堡
在卷到極致的傳統電商之外,即時零售被視為一片擁有巨大潛力的新藍海。
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國內即時配送行業訂單規模約409億單,同比增長22.8%;即時配送市場規模為3410億元,同比增長24.8%。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即時配送行業規模2028年或將超過8100億元,成為少有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賽道。
這條賽道上玩家眾多,且各個實力不凡,而消費頻次高、用戶粘性強的生鮮,是做好即時零售必須攻下的第一個橋頭堡。
從2015年到2024年,生鮮即時電商的第一個十年,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精細化運營的發展。資本涌入生鮮賽道,催生了愛鮮蜂、社區001、多點Dmall、許鮮、一米鮮、每日優鮮等一批公司。隨著資本逐漸向頭部集中,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成為明星企業,其余大多數生鮮企業則在“燒錢補貼”中走向衰落。
經歷了2019年的一片哀號后,去年年底,每日優鮮退市,生鮮即時零售似乎走向沉寂。但沒想到的是,轉眼間,各大電商平臺就將“小時達”“半小時達”的招牌做得越來越大,轉向了貼身肉搏的新節點。
如今,京東七鮮來勢洶洶,用“擊穿價”再次吹響價格戰的號角,底氣是什么?
供應鏈被視為生鮮行業的命門。京東七鮮常年深耕線下門店,背靠擁有多年豐富自營經驗和技術積累的京東,擁有龐大的供應鏈資源,可以輻射到倉儲、物流、人力、賬期等諸多環節,協同作戰。
已經完成的前置倉融合,可以幫助京東七鮮的業務加速奔跑,提高配送運力的時效性,節省運營成本。
低價也被視為京東最重要的武器。今年雙11啟動會上,京東宣布將進一步擴大京東采銷的規模,招聘10000名采銷。他們將直達源頭產地,為京東七鮮帶來更多成本優勢。
哈佛大學商學院零售專家麥克內爾曾在1958年提出“零售輪轉理論假說”:零售組織的變革具有周期性,呈現出像旋轉車輪一樣的發展趨勢。價格戰之后,市場競爭又會促使其采取價格之外的競爭策略。在殘酷的價格戰中歷練出來的本事,為企業的長久經營積淀下了寶貴財富。
受益于價格戰的,不只是買到物美價廉商品的消費者,也是整個即時零售行業。
隨著消費習慣的養成,在戰事中完成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建設的巨頭們,有機會實現更穩健的持續擴張和經營。
本文來源于雪豹財經社出自物流時代周刊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