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伊始,做美國市場的跨境商家們,再次迎來危機時刻。盡管此前早已有“小額免稅”政策會被取消的消息傳出,但誰也沒想到一切來得如此迅速。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商品的免稅豁免政策以及T86清關模式,新規的執行時間是2月4日。短短的72小時根本不足以讓商家和平臺做出過多反應。跨境物流公司臨時加收清關費用,采取跨境直郵模式的商家們只能一邊緊盯政策變動,一邊尋找新的替代方案。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海關也在經歷新的挑戰。每天從中國發往美國的跨境包裹數以萬計,操作簡便、清關最快的T86模式被取消后,積壓的100多萬個中國包裹,很快淹沒了紐約的肯尼迪機場。特朗普不得不為此妥協。新規施行僅3天,2月7日,美國政府轉而宣布暫緩取消小額豁免政策,T86清關也將暫時恢復運行。表面上看,這次的危機又有了喘息時間,但不知何時將被再次取消的“小額免稅”政策,早已成為懸在每個跨境商家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為了能在劍落時以最快的速度轉身,無論是商家還是平臺,只能時刻準備著。
01
刀落刀起
2024年11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放出信號,聲稱一旦自己再次上任,將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這名年已79歲的精明商人說到做到。2月1日,當國內大部分商家仍沉浸在春節的幸福氛圍中時,上任僅10天的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揮起了關稅鐮刀,簽署了加征10%關稅、取消“小額免稅”的行政令。所謂的“小額免稅”政策,早在1938年就開始實行,最初是為了方便美國游客將旅行紀念品免稅運回美國,允許價值不超過5美元(相當于如今的106美元)的小額包裹免稅進入美國。關于“小額”的標準在1994年被提高至200美元,2016年提高至800美元。與之緊密相連的是T86清關模式,凡是低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可以通過T86清關模式簡化流程,從而將清關時間壓縮到3-5天。過去十余年間,“小額免稅”政策構成了國內跨境電商的巨大紅利。大量中小商家的出海門檻與運營成本因此大幅降低。無數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額商品包裹,得以在T86清關模式下,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與時間成本從中國運往美國消費者手中,依托于中國供應鏈優勢的低價商品,也逐漸成為了美國電商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月4日中午12時,新的關稅政策正式生效。越來越多跨境賣家開始對行業未來感到擔憂,但在被焦慮情緒吞沒之前,他們最先付出的是金錢。由于小額商品將不再享受免去的關稅,所以4日中午12時之后發往美國的小額包裹不得不繳納基礎關稅、定向加征關稅以及新增的10%附加關稅。T86簡化的報關程序也不復存在,這導致商家只能選擇其他更為復雜、費用更高的清關模式。跨境服務商Gloda報道,層層疊加后,每批貨物的報關費用已經從50美元提升至200美元。對此反應最快的,是連接著國內貨物與美國海關的跨境物流公司。云途物流、橙聯中國、順豐國際、4PX遞四方等頭部跨境物流公司均上調了物流費用,不僅每票加收20元報關服務費,還需要預收30%的關稅保證金。另一家跨境物流公司燕文物流,則是按照品類收取25%或35%的綜合關稅。鐮刀一揮,國內跨境賣家叫苦不迭的同時,另一邊的美國海關也因需要處理激增的正式報關需求而超負荷運轉。貨運定價平臺Xeneta的首席空運官Niall van de Wouw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Temu和SHEIN每天在全球范圍內合計運輸約9000公噸貨物,大約相當于88架波音777貨機的運輸量。”而特朗普新簽署的行政令顯然影響了大量仍在運輸途中的小額包裹,突然之間,這些從不需要申報關稅,變成要以嚴格的形式完成申報,這顯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2月4日晚間,美國郵政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大陸以及中國香港的包裹,致使其在洛杉磯機場的分揀倉庫被中國包裹淹沒,于是不到12個小時之后,美國郵政就倉促恢復接收中國大陸以及中國香港的包裹。位于紐約的肯尼迪機場,情況也沒好到哪里去,自從T86取消后,已經有100多萬包裹滯留。2月6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為此還與物流專業人士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討論該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包裹。混亂的狀況催生了政策的再次反轉。2月8日凌晨,美國政府宣布暫緩取消小額豁免政策,暫時恢復T86清關模式。特朗普給出的理由是,目前美國海關系統不堪重負,將等到美國商務部能夠建立“足夠的系統”來“充分、方便地處理和收取關稅”時,再取消小額免稅政策以及T86。但沒人為此感到松了一口氣。對于跨境從業者而言,短短幾天內就歷經政策取消、亂成一團、政策恢復的戲劇性反轉,反而再次讓他們在成本、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夾擊下,重新審視曾經的跨境生存法則。而對于旁觀者的看客而言,小額免稅這項并不為大眾熟知,但卻默默運轉多年涉及上億包裹的關稅政策,也再次從風波中讓我們窺見了跨境電商體系龐大而又復雜的一角。
02
De minimis不再
“小額免稅”政策的英文表述是“De minimis”,意為“微不足道的事物”,但顯而易見的是,如今的小額包裹早已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急劇上漲的包裹規模,已經遠超幾十年前政策制定者對于“小額包裹”運輸的想象。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數據,2014年全美小額包裹總量僅為1.4億件,而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10億件,十年里暴增614%。近期,美國國會研究服務中心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目前Temu和SHEIN在快時尚、玩具和其他消費品的低價商品市場中占據了約17%的份額。截至去年年底,美國海關每天需要處理的小額包裹約為400萬,而這其中約有60%的包裹都是來自于Temu、SHEIN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不難看出,中國的跨境電商近兩年已經憑借國內高性價比的供應鏈優勢,深深在美站穩了腳跟。與此同時,小額包裹承載的“微型貿易”,甚至重塑了美國電商的運轉生態。此前《華爾街日報》曾經報道稱,美國本土電商平臺亞馬遜的高管們一直在考慮該如何應對Temu和SHEIN的低價競爭。而經過一番討論與嘗試后,去年夏天,亞馬遜走上了模仿中國跨境電商的道路——推出低價商店,并積極招攬中國跨境賣家。除了在價格上卷起來,亞馬遜為了復用高性價比的供應鏈優勢,為此還專門在中國搭建倉庫,采取了從中國直發的物流模式,同樣享受“低于800美元免稅”的優惠政策。當時就有報道稱,如此一來,亞馬遜低價商店端到端的履約成本可以節省45%以上。于是,當“小額免稅”政策成為隨時可能會再次落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夢碎的除了中國的平臺和商家,其實也有部分海外電商平臺以及消費者。原本依賴于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稅豁免的中小跨境商家,能夠從每筆訂單中獲取的利潤就十分有限,免稅政策倘若取消,就意味著中國商家們從事跨境生意的成本將進一步上升,從而削弱價格優勢,商家的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因此,為了對沖增加的物流以及關稅成本,漲價將成為每個跨境商家的必然選擇。電子商務智能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創始人Juozas Kazukenas認為,一旦小額免稅取消,將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無論是依賴中國商家供貨的亞馬遜,還是Etsy等電商平臺,都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美國玩具協會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reg Ahearn也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從中國采購玩具的公司或平臺,將在短期內承擔新關稅的成本,而最終,這些價格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耶魯大學去年對此曾展開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如果完全取消“小額免稅”政策,預計將會給美國消費者帶去110億至130億美元的成本。這對于在經濟下行壓力中已經習慣消費降級的美國消費者而言,也將造成一定的消費壓力。但即便如此,當政策逐漸收緊,身處其中的每個環節都只能接受。上一個時代,依托于供應鏈的優勢,我國的跨境電商在全球均擁有絕對的價格優勢;而當紅利不再,下一個時代的跨境電商產業,正在呼喚全新的突圍路徑。
03
暗流仍在涌動
在跨境物流的諸多模式中,除了大部分小額包裹會采用的跨境直郵模式外,還有保稅倉模式、集運模式以及海外倉/前置倉等常見模式。其中,保稅倉模式是指,先將商品預先存儲在保稅區,消費者下單后,從保稅區直接發貨;集運模式類似于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此前推出的“全托管模式”,是將多個訂單的商品統一集中到國內倉庫之后,再進行批量運輸;海外倉或者前置倉則是指,商家或平臺將貨物預先儲存在目標市場當地的倉庫中,用戶下單后將直接從海外倉庫發貨。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正成為常態,商家被迫學會在不確定性中走鋼絲。在行業洗牌加速的過程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鋪貨型商家未來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從而轉向海外倉、海運集拼等“重資產”策略。有國內的跨境物流公司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小額免稅”政策取消又恢復后,進行海外倉詢盤的客戶明顯增多了。目前海外倉已經成為了原本只做直郵的商家的備選方案,商家們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其他物流模式,以便提前規避風險。跨境電商平臺同樣在行動,并且行動得更早。最近兩年,無論是速賣通、SHEIN還是Temu,均在逐步加速海外本地化物流建設,當價格優勢已經在海外建立,各大平臺不約而同將提升物流時效以及服務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2024年3月,Temu的半托管模式在美國站上線。在該模式下,Temu作為平臺掌握定價權,而物流方面則需要商家自行在海外倉備貨。在“小額免稅”風波發生之前,中小賣家通常更青睞無需負責物流的全托管模式,而在風波發生之后,Temu給予了“半托管”更多的流量傾斜,似乎有意引導賣家轉向必須提前在海外倉備貨的“半托管”模式。去年11月,SHEIN推出了“海外本地代運營”模式,為在海外本地備貨的商家提供歐美倉庫資源,賣家無需支付高額國際物流成本,SHEIN將提供配送履約服務。具體到美國地區,實際上早在2022年SHEIN就已經在美國設立了配送中心以及海外運營倉。無論是對于跨境商家還是平臺,未來如何更高效且合規地融入海外市場,都是一個躲不過的課題。從這個角度而言,對于海外倉/前置倉模式的嘗試與探索,其實是物流本地化進程的一個縮影。而更廣泛的跨境風險與危機,仍在暗流涌動。2月5日,歐盟委員會同樣宣布,計劃取消價值150歐元以下的包裹免稅政策;緊接著又有消息稱,越南也將于2月18日取消小額商品的免稅政策……當跨境貿易的轉動齒輪頻頻受阻,未來唯一能確定的,或許只有變化本身。
參考資料:
晚點,美國郵政的半日鬧劇:跨境電商告別最大紅利,挑戰剛剛開始
雨果跨境,物流集體漲價!鋪貨與小包賣家損失慘重
The NewYork Times,What to Know About Changes in a Trade Loophole for Online Goods
Reuters,Trump pauses de minimis repeal as packages pile up at US customs
本文來源于刺猬公社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