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深耕的中國企業,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傳音。但有這樣一家公司,比傳音進非洲的時間還要早6年,并在非洲布下了3000多個銷售網點,本地能力可見一斑。這家公司就是廣州森大集團。森大集團可謂是非洲“老炮兒”,就連“陶瓷機械大王”科達制造進入非洲,也要借助森大布下的經銷網絡。有消息傳出,森大集團考慮在香港IPO上市,計劃募資1億至2億美元,IPO或最早于2025年初進行。繼傳音之后,又一家非洲“隱形王者”將要浮出水面。
01
第一桶金
1999年,森大集團的創始人沈延昌在廣州租了一間民房,開始張羅生意,員工只有兩人。這就是森大集團的起點。1997年,沈延昌辭掉鐵飯碗,趕上最早一批到非洲淘金的潮流,到尼日利亞一家港資制造企業里做采購。這家企業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在尼日利亞建廠,主要生產鋼材、搪瓷制品和五金制品。2年的采購經歷,讓沈延昌積累下了豐厚的供應商人脈,這點是森大后來能在非洲布下“天羅地網”的原因之一。同時,2年的經驗也讓沈延昌對尼日利亞和非洲的現狀有了深刻的認知。1997年的尼日利亞,人均GDP為479美元,僅為同期中國的61%,全國70%為農業人口,50%以上的國民處于絕對貧困狀態。制造業產值為24.07億美元,僅占GDP的4.8%,制造業主要包括紡織、飲料和食品加工,但房屋基建相關的制造業基礎薄弱,工業品極度匱乏。這是一個極大的缺口。1999年,沈延昌因瘧疾原因,不得不辭職回國,但他回國后,尼日利亞的供應商還在拜托他幫忙“帶貨”。當時沒有網絡,非洲商人要從中國進貨,只能漂洋過海來找貨源,最靠譜的渠道就是廣交會。但僅依靠廣交會,時效性與距離都成問題。能在中國有一條靠譜的人脈,對非洲商人而言才是最佳選擇。
沈延昌就是這個最佳選擇。尼日利亞的供應商,想要他幫忙在中國采購一批價值20萬美元的貨物,甚至可以預付款。這筆生意的達成,讓沈延昌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同一時期,隨著港商北上設廠,一批非洲商人由香港輾轉到廣州來尋找貨源,廣州小北崛起為非洲商人的聚集地。而1957年就開始舉辦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的廣州,憑借著出口導向型加工制造業,為非洲商人提供了豐富的商品資源,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也成為重要的非洲航線樞紐港。貨源優勢、物流貨運優勢、經濟活力優勢,使廣州成為了中非貿易的樞紐。沈延昌瞅準機會,在廣州成立了森大的前身——廣州奧柯耶經貿有限公司,幫非洲客戶采購一些百貨產品,如牛仔褲、無紡布、電器元件、馬燈、煤油爐等,后來也開始出口建材,包括建筑陶瓷等。和許多同時期去非洲淘金的草根創業者一樣,沈延昌踩在時代潮流上,靠著傳統出口貿易,掙下了第一桶金。
02
在非洲“接地氣”
“倒手”就能賺錢的日子只過了3年,到2003年,沈延昌就發現出口市場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凈利潤率下滑得很厲害。光靠“國際倒賣”,機遇窗口遲早會關閉,于是沈延昌決定深耕非洲。2004年,森大開始在非洲布局銷售網絡,這一年就在加納首都阿克拉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之后陸續在非洲各國開了十幾家分公司,布下了3000多個銷售網點。沈延昌說,森大由此成為了一家“接地氣”的公司。在非洲,要“接地氣”其實沒那么容易。森大在非洲開疆拓土時,需要面對的是印度人對當地經濟的壟斷。尤其是建材的分銷渠道,基本都被印度人把控。印度人早年間隨著英國殖民者進入非洲,在加納、肯尼亞、烏干達、尼日利亞等國樹大根深,占據著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除了建材行業,石油、鉆石的開采,超市、餐館等基礎民生相關的行業,印度人都是重要的參與者。
一位在非洲多年的中國創業者告訴智象出海:“中國人可能第二代、第三代就離開非洲了,但印度人不同,他們好幾代人都深耕在這里,有的還入了國籍。比如坦桑尼亞的首富就是印度裔。”印度人占了先機,中國企業要打破這一壁壘,并不容易。而且如果俯視時間軸,會發現森大開始在非洲大陸布下銷售網點時,連傳音都還沒有進入非洲,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僅僅是華為、海信這些實力強勁的大企業。森大當時采取的策略其實和后來的傳音有點相似。為了避開印度企業,森大下沉到社區、村鎮尋找二級代理商,直接向他們供貨。傳音剛進非洲時,也選擇了避開三星和諾基亞的強勢區域,選擇重點布局非洲二三線城市,用低價吸引消費者。上述深耕非洲的中國創業者告訴智象出海:“下沉是在非洲市場的必要動作?!比A鑫證券2022年一份研究傳音的研報中寫道:“傳音采用的是覆蓋式宣傳營銷,在非洲的大街小巷,無論是電線桿還是圍墻,隨處印刷著傳音旗下手機品牌的廣告。”后期森大的存在感也快趕上傳音,在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市中心的大賣場,還是村口小店,都能看到森大旗下瓷磚品牌“Twyford”的招牌。
在互聯網滲透有限的非洲,森大和傳音的地面網絡,成為這兩個“非洲王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除此之外,森大對最原子單位的經銷商和鋪貼工匠也有一套服務方法。比如按照當地規矩,經銷商負責送貨,如有破損由經銷商自己承擔,但森大會幫助承擔這個損失。此外,當地經銷商往往銷售方式單一,缺乏市場開拓和渠道建設思路,森大還會幫助他們建立專賣店,推進區域渠道開發和管理,并提供廣告支持。而對于鋪貼工匠,森大會執行積分制度,鼓勵泥瓦匠多鋪“Twyford”的陶瓷,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憑借這樣一套牢固的“地面體系”,森大漸漸在非洲站穩腳跟。截至2012年,森大已成長為銷售額超過2.75億美元的中型貿易公司。
03
經銷商排隊提貨
地面能力之外,森大更重要的“武器”是——當地建廠。2011年前后,出口生意競爭愈發激烈,且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沈延昌又做出了第二次戰略轉型——由貿轉工,在非洲建廠。上述資深非洲創業者告訴智象出海:“森大和和傳音其實是不同類型的經銷體系,傳音的核心競爭力是超強的銷售和營銷能力,傳音在二級經銷商和終端門店都派駐了員工,以此獲得終端的信息,再疊加消費電子marketing的能力,包括戶外廣告露出等一系列打法。而森大更重要的優勢其實是成本戰略,本地生產極大地降低了成本,然后依靠低價,讓本地員工去做地面推廣。地推效果主要取決于價格。”沈延昌瞄準的是兩大領域:一是家裝建材產業,如瓷磚、五金、鋼材等;二是快消品產業,如洗衣粉、衛生巾、紙尿褲等。沈延昌曾提到過,他認為森大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賽道選擇得當,生產的是當地空白、市場急需、利國利民的產品。
“空白”意味著競爭小、利潤率高,“市場急需”意味著市場空間大。而非洲國家的工業化落后,只需要將國內的技術和生產線平移到非洲,有時甚至不需要是全新的生產線,只需要直接將現有設備轉移至非洲。而沈延昌選擇家裝建材和快銷品這兩大賽道的背景是:非洲正在正在經歷一個規模巨大、發展迅速的城市化進程。非洲人民對于基礎家裝和基礎衛生相關的產品,需求已經由覺醒轉為旺盛。以衛生巾市場為例,非洲一些農村地區的婦女,原來根本用不起衛生巾,當地售賣的一般都是歐美品牌的衛生巾,售價非常高昂。而森大在當地建廠后,所生產的衛生巾價格只有歐美產品的三分之一左右。再看紙尿褲市場,由于人口老齡化,發達國家嬰兒紙尿褲的市場幾乎達到飽和。而在非洲,還遠未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尼日利亞為例,據Euromonitor的數據,2017年,尼日利亞有2600萬嬰兒用戶,約占總人口的14%。2015年,土耳其公司Hayat Kimya將Molfix紙尿褲引入尼日利亞市場,僅花了兩年時間,就占去了44.3%的市場份額,成為主導品牌。2014年至2016年,森大接連在加納、坦桑尼亞建了洗衣粉廠、五金廠、紙尿褲廠,在科特迪瓦建了五金廠,在肯尼亞建了洗衣粉廠和紙尿褲廠。
這些工廠不僅供給本地,還能輻射其他非洲國家。而在家裝建材領域,森大走了另一步最重要的棋——與“陶機大王”科達制造合作。2015年,森大計劃在肯尼亞設立陶瓷廠,而科達也正面臨國內建材行業產能過剩的現實,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非洲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同時,陶瓷多年來一直維持供需偏緊的狀態,需要用大量外匯從海外進口,本地陶瓷行業長期被印度人把控,產品單一、質量差,產業急需升級。森大在尼日利亞首都拉格斯走訪調研時就發現,當地最大的建材市場COKER MARKET,只是非常簡陋的兩層房子,中國產品占去了50%,其次是印度、西班牙等國家進口來的產品,而在南部城市奧尼查考察的兩個主要建材市場,情況也差不多,規模小,大概80%的進口產品來自中國。僅在考察期間,森大就在拉格斯成交了200多萬美元,回國后還成交了350多萬美元,在奧尼查也成交了60萬美元。而尼日利亞的經濟水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還排名靠前,可見其他非洲國家的建材市場也面臨巨大缺口。
在巨大的空白市場與時代機遇面前,兩家同在廣東的企業,走到了一起。據相關媒體報道,據說科達董事長邊程和森大董事長沈延昌,僅用了20分鐘就談妥了合作??七_和森大的合作很有意思,兩者分工合作很明晰,前者負責財務和生產技術,后者負責日常運營和渠道管理,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森大和科達合資成立了肯尼亞特福陶瓷廠,一期、二期項目共投入超2.45億元人民幣。2016年底一期項目投產后,當月就實現了盈利。特福陶瓷(肯尼亞)公司總經理李瑞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在我們一期項目成功生產出第一批瓷磚的時候,就已經有經銷商排著隊等著提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森大在本地設廠,免去了關稅、物流等環節,一箱300x300(mm)的瓷磚大概能省下2美元的成本。2020年3月,森大和科達進一步調整非洲合資公司的股權架構,新設合資公司 Tilemaster 作為非洲建材業務各子公司的控股平臺,科達持有 Tilemaster 51%股權,森大持有49%的股權。目前,森大和科達已在非洲5個國家建成6座陶瓷廠,共建成14條陶瓷生產線,2022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成為非洲最大的建筑陶瓷供應商之一。在肯尼亞,森大和科達所生產的陶瓷甚至能占到當地60%-7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可達1億美元。合資品牌“Twyford”也已經成為非洲當地第一大本土瓷磚品牌。至此,森大的“非洲夢”藍圖已經非常清晰。而接下來,沈延昌還要積蓄彈藥,在非洲大陸上繼續擴展版圖。
參考資料:
(1)《從貿到工:森大非洲淘金記|制造業當家 冠軍再躍遷 》,作者:王謙 吳欣寧,南方日報
(2)《2024年科達制造研究報告:領先掘金非洲建材藍海,陶機主業仍具成長空間》,東吳證券
(3)《利國利民的投資之道——專訪森大集團董事長沈延昌》,作者:唐溪源,《中國投資》
(4)《渠道加技術的雙重優勢——專訪科達(肯尼亞)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瑞欽》,作者:唐溪源,《中國投資》
本文來源于智象出海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