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么一個勞動群體,他們就像是帶動整個社會運轉的傳輸帶,他們的速度有多快,社會發展的齒輪轉的就有多快,他們就是公路上的游牧民族——卡車司機。
受國情影響,中國物流運輸方式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據2019年各種運輸方式占比數據顯示,卡車司機承擔了中國貨運總量的72.99%,他們是中國經濟的無名英雄,卻沒享有與之匹配的尊嚴。
沉默的3000萬
卡車司機是個渴望得到尊重又難以得到尊重的群體,不管他們為社會做得再多,許多人還是罵他們是“大禍車”,對他們都是敬而遠之,還有許多人誤解他們,把他們看作民工,出言不遜。
就連卡車司機自己都說,他們是羔羊,不管到哪里都要被人欺,雁過拔毛,誰都想從他們身上得點好處。
每當有災難發生時,沖在最前面的,除了軍人、警察、醫生,還有卡車司機載著各地的捐贈物資,不求回報,自發組成一支“敢死隊”,從四面八方馳援災區。
他們可能不怎么上網,也不太會去留意網絡上對他們的評論,但也請各位對卡車司機有偏見的人清楚一些事實:你們在超市買的生活用品、瓜果蔬菜都是卡車司機星夜兼程地將它們帶到你面前;你們網購的快遞包裹也是他們奔波勞碌給你們送來的。
他們不單要面對網絡暴力,還要面對各式各樣的處罰,而往往一些微不足道的處罰理由帶來的卻是頂格處理的結果。
規章制度必然要遵守,但某些執法結果是否真的有待商榷呢。為此,家哥也和身處美國的馬丁聊了聊,看看兩國之間對于卡車司機的處罰方式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有沒有可以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地方。
1.馬丁,是一名在美國開了十年卡車的華人司機,目前居住在美國洛杉磯,前幾年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公司跑運輸,五年前因為紀錄片《我在美國開卡車》而走紅,其展示的美國卡車司機生活方式為國內眾多卡友所羨慕;
2.本文涉及美國交通法規均按照馬丁受訪內容整理而成,不代表卡車玩家觀點;
3.本文挑選了較為常見的五個處罰理由進行敘述,目的在于對比中美兩國處罰方式。
關于貨車禁行區:沒人發現可以溜
據馬丁說,美國和中國一樣,也存在貨車不能駛入的道路。而誤入之后主要分兩種情況來解決。
這里要給各位引入一個概念:美國的交通執法主要以警察巡邏為主,路面上一般沒有攝像頭,而高速公路上的攝像頭也主要是用來甄別車輛是否駛入ETC車道,也就是說違法行為主要抓現行,主要是靠司機自覺。
首先是你沒有造成事故,而且又有辦法自己把車開出來,附近的人也不報警的話那就恭喜你了,直接開走便是;反之如果造成了事故,報警報保險,該怎么賠就怎么賠,警察會不會給你罰單或罰款,則取決于你造成的后果,沒造成任何損失的話可能會給你個警告。
反觀國內,基本上每座城市的主干道都會有抓拍攝像頭,如果卡車司機誤入的話,拍照取證之后直接就能同步到司機的12123賬號上,不用像美國那樣,因為一個禁行就讓交警出面處理。
至于如何規避這種無意闖入禁行區的處罰,中美卡車司機的做法也都大同小異,都是依靠卡車專用的導航軟件,心細一點的話,跟著它走基本問題不大。
關于超載超限:超多少罰多少
和中國一樣,美國對超載的行為也有十分嚴格的處罰手段。基本進出每個州都會有檢查站,判定標準是總重不超過80000磅(差不多36噸,1磅≈0.45千克)的前提下,再對每一根車軸上的軸荷進行稱重,以馬丁駕駛的五軸車為例,前中后分別是12000磅、34000磅以及34000磅。
無論哪一軸超過了限制都會被攔截,如果總重沒有超過80000磅會被要求調整第五軸和第四軸之間的距離來達到標準;如果總重超過了80000磅,要么找自己公司的車過來搬走部分貨物,要么警察幫你找,當然是有費用的,而且還不低。
馬丁本人就有兩次總重不超而后輪超重的經歷:一次是剛進一個州,警察只是讓他調整了后輪位置就放行了;還有一次是快要出一個州,被發現超重3000磅,因為貨物倒了,導致后輪軸荷增加,最后被罰560美金,調整輪子后也放行了。
除了對司機進行罰款,超重記錄也會影響貨運公司的信譽積分,這可能會導致執法部門對于該公司的抽查次數增加。當然也可以通過維持良好的駕駛記錄來降低分數,從而降低被攔截檢查的可能。
國內對于不同車輛的總重都有明確的劃分,超載的處罰方式根據超載量的多少也有相應的規定:
1、貨車超載30%以下,駕駛證一次記3分,并處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2、貨車超載30%以上或貨車違反規定載客的,駕駛證一次記6分,并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3、如果貨車超載的,執法部門還會將車輛扣留,直到違法狀態消除,即將罰款交清。
關于疲勞駕駛:“北斗掉線”不罰款,但會罰睡10小時
據馬丁介紹,美國從2018年開始全面實行電子行車記錄本,就是用APP來記錄你所在的地點、開車時間、休息時間等駕駛信息,這種APP有很多品牌都在做,收費一般是25-35美元每月,這其實和國內的北斗定位車機有點類似,只不過后者一年收一次費用。
至于疲勞駕駛的判定,美國的要求是規定卡車司機每天保證10小時的睡眠時間,余下14個小時內可以駕駛11小時,連續行駛8小時至少要停車休息一次,休息時間不少于30分鐘,每日開車之前要有15-30分鐘的車輛檢查,這些信息都會輸入到上面提及的APP中。
如果你在上述的操作時間內有任何的違規,那你的電子行車記錄儀就會亮起紅色的標志,如果被警察攔截的話,主要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1、如果實在找不到停車位,超時1小時之內,不給罰單,只是警告,然后讓你在稱重站休息10小時之后再上路;
2、如果是路上被攔下發現輕微超時,警察會給你一個停車點,讓你開過去,他會時不時來巡邏,10小時之內你不準開走,同樣也是警告,不會罰款;
3、如果你記錄儀亂七八糟,連續幾天都是滿江紅的,或者根本沒有用這個設備記錄的話,那除了10小時的罰睡之外,就會喜領罰單和罰款了。
最后這點尤為嚴重,因為美國有的州會根據記錄儀信息扣除司機的駕照點數,每年每個司機只有4個點,扣完下崗,有點類似國內的扣分降級制度。
但美國貨運行業對于司機自身的信譽更為看重。如果司機因為扣點而被辭退的話,不僅來年的保險費率會上漲,很多公司也可能因此不再聘請他了,畢竟代價實在太大,連帶著公司也會受影響,所有的警告罰單罰款都會對你公司的信譽評分有影響。
國內疲勞駕駛的判定標準是指駕駛員每天駕駛超過8小時,或者連續駕車4小時沒有停車休息超過20分鐘的,處罰方式則是駕照一次性記12分,職業生涯基本也報銷了。
關于車輛整潔度:管理松散,可掛鹿頭
美國對大車小車外觀要求很松,掛什么在車頭的都有:圣誕節掛個花圈,掛個鹿,有宗教信仰的掛個十字架,反正不影響安全和遮擋前風擋的都行,車子差不多臟了就去洗一下,就算被警察攔下檢查,也是被要求去洗車,并不會涉及罰單罰款的。
據馬丁說,正是由于針對車輛外觀的管理松散,有些司機會把霧燈改得比大燈都亮,這樣的行為不僅惡心人,而且也會影響行車安全,國內人某些司機會車時不切近光燈也是不可取的。
至于遮擋號牌規避處罰的行為,在美國幾乎是沒有的,因為被攔下檢查的話別說車牌了,各種信息都會被調取,遮擋號牌毫無意義,所以除了不小心丟了以外,幾乎沒有司機會去故意的拆除或遮擋。
國內如果遮擋號牌的話,一般都是處以200元罰款以及駕駛證記12分的處罰,對于一個A2照的卡車司機來說,基本職業生涯也到頭了。
關于年檢:尾氣合格,不看年限
美國無論大小車都沒有強制報廢一說,只要找一家有資質的修理店,通過相應的尾氣測試之后,把檢測報告給車管所,車管所就會給你寄相應的“年檢標”,無論什么年份的車,只要通過測試都能上路行駛。
馬丁告訴我們,現在美國也會要求車輛加裝DPF傳感器、添加尿素,但是這套系統和國內的國六后處理一樣嬌貴,稍不注意就會限扭降速,各大造車商還會把DPF靈敏度挑高,嚴重的甚至直接導致車輛熄火。
如果你想通過某些“技術手段”繞過傳感器執意上路的話,一旦被發現,罰款都是上萬美金級別的,而且這個公司信譽也算完了,用流行話說就是這個老板上失信名單了。
體制不同,處罰方式也不同
簡單總結一下不難發現,受制于經營體制的不同,美國看似不容易抓到處罰卡車司機的由頭,但一旦被抓住把柄的話,那處罰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還會影響貨運公司的信譽,從而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其實這種處罰模式有點類似于國內的一超四罰,而反觀我們國內,因為大多數貨車采用的是掛靠性質,處罰公司不容易,所以容易造成公司管理沒這么嚴,但好在今年頒布的《民法典》中就有涉及掛靠公司的相關條例,希望未來能夠借此好好整頓混亂的貨運市場。
編后語
為何對貨車限制這么多?這也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但主要還是以往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超限超載、無視道路交通規則,為了避免出現問題,只能用更多的限制來規范貨車的行駛,導致所有人承擔苦果。
但隨著貨運市場的規范化,很多不良現象已經有所改善,我們希望在貨車的實際監管中,是不是應該尋求一個各方利益能更加平衡的解決方法,不能一味的限制貨車的行駛,讓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與提倡的降本增效不符。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