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輪胎生產大國,也是輪胎出口大國。數據顯示,我國輪胎50%以上依賴出口貿易。近幾年,我國輪胎行業景氣度加速上行,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不斷攀高,增長態勢良好。
那么,我國輪胎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在海外需求承壓之下,為何也能逆勢大增?展現出哪些新趨勢?亮眼的成績背后,中國輪胎也存在著諸多隱憂和短板——貿易壁壘阻礙,行業競爭激烈,品牌認知度低,亟待破局
今年以來,輪胎行業繼續保持量價齊升勢頭。
6月18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中國橡膠輪胎出口量達363萬噸,同比增長4.6%;出口金額為641.95億元,同比增長6.1%。
2024年前5月我國橡膠輪胎出口數據
回顧過去幾年,除了2020年,因新冠爆發,我國輪胎出口略有下滑外,2021年-2023年輪胎市場的出口情況整體基本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2020-2024年前5月我國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數據
我國輪胎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
按照胎體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將輪胎分為全鋼輪胎和半鋼輪胎等。全鋼輪胎通常用于大車,如卡車、公交車等,而半鋼輪胎則適用于小車,如轎車、皮卡車等。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輪胎出口目的地中,巴西、英國、俄羅斯在半鋼胎出口國家(地區)中占比靠前,美國、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在全鋼胎出口國家(地區)中占比靠前。
作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出口國,我國輪胎出口遍及全球,貿易伙伴已達200+個。出口地區較為均勻且多樣化,具有較強的抵御單一國家自我國進口減量的韌性。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是我國最大的輪胎出口目的地之一,但近些年來,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美國持續加大對我國輪胎進口的限制,導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數量及占比均有所下滑。
此外,近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輪胎出口量有所提升。伴隨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不斷深入,“一帶一路”國家有望成為中國輪胎出口新的增長點。
我國輪胎產能生產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
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資料顯示,山東是我國輪胎生產大省,無論是全鋼輪胎還是半鋼輪胎,其產量均占到全國輪胎產量的將近50%。山東省輪胎行業起步較早,且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的優勢,再加上山東省位于渤海和黃海沿岸,使其發展成為了我國北方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區域,利于輪胎的出口。其次,浙江省的輪胎產量占比也較大,全鋼輪胎和半鋼輪胎的產量占比均超過了10%。
全球萬億市場,中國輪胎逆勢擴張
全球輪胎市場規模廣闊,穩步增長
輪胎是典型的中游行業,全球市場規模近2000億美元,其中替換市場銷量占比 70%以上,因此相較于下游汽車行業需求偏剛性,且受益于汽車保有量穩步增長,長期需求有支撐。
根據米其林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輪胎銷量17.85億條,同比增長2%。2008-2023年全球輪胎消費量的年均增速為2.3%。
分區域看,替換需求以歐美為主,需求量較穩定;配套需求則以亞洲為主,需求波動性更高。
據米其林年報,2023 年全鋼配套市場中亞洲占比54%,歐美(北美+歐洲)占比 30%;全鋼替換市場中亞洲占比40%,歐美占比35%。半鋼配套市場中亞洲占比50%,歐美占比38%;半鋼替換市場中亞洲占比24%,歐美占比59%。
中國高性價比輪胎受青睞,海外需求高增
即使在2023年全年海外替換需求整體承壓的背景下,中國輪胎出口仍然表現強勁,逆勢大增,成為全球輪胎市場一抹靚麗的風景線。
據米其林,23年中國輪胎出口量達到6.17億條,同比增長12%,即使在四季度輪胎銷售淡季,23Q4平均出口量也逾5100萬條,整體呈現“淡季不淡”。
另據歐盟統計局,中國半鋼胎進口份額由22年初的50%攀升至23年9月的59%,未來中國輪胎有望繼續擴大在歐洲的份額。
分析認為,中國輪胎逆勢增長背后的原因是海外高通脹和高利率背景下,中國輪胎性價比優勢凸顯,海外消費降級令高性價比中國輪胎更受終端消費者青睞,中長期來看高性價比優勢有望保持。
我國輪胎企業持續搶占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全球輪胎市場競爭激烈,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全球市占率排名前三,分別為16%、15%、10%。中國企業僅占全球輪胎市場18.93%,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在全球輪胎市場集中度不斷下降(CR10從2010年的68.6%下降至2020年的64.7%)的同時,以中策、玲瓏、賽輪為代表的國產胎企在逐步搶占全球輪胎市場份額。
22 年全球輪胎 75 強中中國企業占 31 家(不包含中國臺灣企業),較 09 年的 22 家增加 9 家;中國胎企銷售額占全球比例為 14.8%,較 00 年和 09 年分別提升 11.1pct 和 2.2pct。上榜企業中,除中策橡膠常年排名前十外,賽輪輪胎、玲瓏輪胎、森麒麟、貴州輪胎近五年排名也有明顯進步。
另外,特別是在南美、中東歐及東南亞等地區無貿易限制且消費更注重性價比,國產品牌份額提升顯著,22Q1市場份額分別同比+4.8/+3.7/+1.7pct。
“雙反”推動中企加快海外布局
近年來,我國輪胎產業也多次遭遇了海外多國的貿易壁壘。尤其是美國和歐盟這兩大全球輪胎消費市場陸續對我國輪胎征收了高額關稅,直接削弱我國輪胎在直接出口方面的高性價比優勢。
為降低海外“雙反”政策帶來的出口負面影響,同時從根本上解決公司遠離原材料供應市場和產品出口市場這種“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弊端,近年來,以賽輪、玲瓏、森麒麟、青島雙星等頭部輪胎企陸續調整戰略布局,已經實施或將要實施海外建廠計劃,其目的地大多數集中在泰國、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部分企業選擇塞爾維亞、西班牙等歐美地區進行布局。
有公開統計數據顯示,伴隨著輪胎企業深度布局海外市場,以出口收入占比提升經統計,2012年至2023年,輪胎板塊中海外業務收入從259.6億元提升至556.7億元,平均復合增速達7.2%。近幾年在海外市場的表現成為輪胎企業能否取得高收入、高盈利的關鍵。
在當前市場旺盛需求之下,國內輪胎企業加速全球化擴產布局,6月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海外項目計劃。
6月12日,輪胎機械企業軟控股份宣布擬在越南、柬埔寨兩地建廠的公告,其中在越南投資1.07億元,在柬埔寨項目投資金額為0.28億元。6月14日,輪胎生產企業通用股份公告,擬將泰國高性能子午胎擴建項目建設內容進行變更,由“年產50萬條全鋼子午胎和600萬條半鋼子午胎項目”變更為“年產1000萬條半鋼子午胎項目”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在低端落后產品不斷出清,以及歐美不斷向中國本土征收雙反關稅的背景下,隨著我國頭部輪胎企業海外布局持續完善、質量和智能制造提升、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帶來胎企品牌提升等,國內胎企競爭力不斷增強,全球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有越來越多中國輪胎品牌進入第二梯隊乃至第一梯隊行列,真正占領全球市場用戶心智,帶領中國輪胎走向世界更前沿。
本文內容由運去哪整理自證券日報、新浪財經、金融界、車轅車轍輪胎網、中信證券、太平洋證券、中泰證券、華鑫證券、國聯證券等,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