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物流學院 > 物流百科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沒了信息差,電商還是門好生意嗎?

  現在做電商,還能發財嗎?

  在大眾輿論場,“生意難做”“利潤太低”的討論越來越喧囂,但與此同時,“新手開店暴力高利潤選品指南”的致富經,依然在網絡上流傳,收割著一批又一批希望從電商中淘到金的門外漢。

  行業里流傳著的暴富故事太過刺激,比如98年出生的江西小伙余文,靠一件代發的無貨源模式,最高峰一天掙200多萬,一年實現財富自由。

  在前人耀眼的財富故事光環下,很少有人能夠抵擋得住低成本、低投入、發大財的誘惑,因此,電商賣家成為了過去幾年高速增長的一個群體。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存量電商相關企業近600萬家,兩年平均增長率達32.1%。

  但是激情入坑之才會發現,靠電商致富沒想象中那么簡單,從發家致富的神器到不如打工的嫌棄,什么變了?在電商越來越難做的共識之下,究竟又有著什么樣的現實?

  01

  填平信息差

  電商曾經有多瘋狂?

  2016年,18歲的余文成為電商賣家,在22歲那年,他的公司年凈利潤突破了2000萬。

  余文的發家神器是“無貨源一件代發模式”,不用生產、不用進貨,只要準備好產品信息,做好主圖、詳情頁、視頻、介紹詳圖等內容,發布商品后,顧客下單,由供應商完成發貨即可。

  幾乎是無本萬利的生意。

  同樣的一塊電熱毯,別人的店鋪賣12塊9,余文的店鋪賣58塊9,價格雖然高,但并不愁銷量,加上利潤高,掙得反而更多。

  這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其實是因為余文撞上了電商的個性化推薦紅利。

  個性化推薦的技術發展,使得系統能為不同消費能力的用戶,匹配對應價格區間的商品,一位有500塊消費能力的用戶,不會愿意買一塊12.9元的電熱毯。

  系統決定了這部分用戶不會在搜索結果、推薦信息中看到12.9元的電熱毯,而愿意為品質買單的用戶,也被困在了信息繭房中。

  余文抓住了機會,得以乘風起勢,但他的故事難以復制,因為今時不同往日,電商行業的游戲規則在過去兩年已經發生巨變。

  最顯著的變化,來自消費者。

  曾被個性化推薦的信息繭房圍困的消費者們,正在主動走出那道無形的電子圍欄。

  社交網絡上,把“家電置物架”換成“角鋼置物架”的網購平替關鍵詞攻略,在搜索詞“漢服”前面加上原產地“曹縣”的搜索技巧極受追捧。

  消費者們交換著突破平臺信息差、人群標簽的方法,只為買到更加物美價廉的東西。消費者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主張:不再為高溢價買單。同時,各類折扣店、平價消費場所興盛,以及平替、國貨、反向消費的崛起,都在指向同一個結論:理性消費正取代買買買、囤囤囤的沖動消費,成為市場新的主流情緒。

  需求側市場情緒的轉變固然與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關,但是,新一代消費者對過度消費、虛榮消費的反思,更是促使轉變發生的內在動因。

  無關消費升級或消費降級,理性消費的核心在于,消費者更加看重商品本身的品質,以及品質與價格之間的匹配度,而不再為華而不實的營銷、炒作等附加品買單,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把錢花在刀刃上。

  對踏實經營的商家來說,做生意的底層邏輯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要拿得出手質價相符的好東西,消費者一樣會買單。而對于試圖用老辦法發大財的商家來說,這絕對算不上是什么好事——當消費者有了貨比三家,甚至拉通全網進行比價的意識后,想通過打信息差,把一樣的東西以更高的價格賣給用戶,難以實現。

  市場情緒的轉變,瓦解了從信息差中賺取高額利潤的玩法基礎,但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

  02

  歡迎進入買方時代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影響到電商的游戲規則,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

  受疫情期間供給階段性不足、需求階段性爆發的影響,過去幾年生產型投資增多,并于近兩年逐漸釋放產能,然而,滯后釋放的產能趕上的卻是后疫情時代逐漸降溫的消費退潮,供給與需求的步伐不一致,導致全球都進入了供給過剩階段。當供大于求,市場便進入了買方時代,消費者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定價權也自然向需求端轉移。

  供需雙方不匹配的矛盾在電商行業更加突出。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寬松的貨幣政策促使需求短時間內爆發,加之線上經濟的快速發展,共同釀造了電商行業大有可為的狀態,吸引了大批人投身其中掘金。根據企查查數據,截止2021年11月,我國存量“電商”相關企業超過571萬家,兩年平均增長率達32.1%。

  其中,共有“直播”相關企業39.3萬家,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6000多家,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2.49萬家,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26.4萬家,兩年平均增長率高達630.4%。商家蜂擁而入,而蛋糕就那么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8.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

  2024年1-5月,我國網上零售額達到5.7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這一數字遠低于存量“電商”企業增長速度,甚至不到一半。商家過剩、供應過剩,試圖分蛋糕的人其增速遠遠大于蛋糕做大的速度,這注定了電商賣家高利潤時代的終結,也注定了做電商倒東西、賺差價、一夜暴富的空間已經不再,還妄圖用從前的方法釣大魚,無異于刻舟求劍。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商家越來越覺得生意難做的原因,歸根結底,市場變了。

  商家要賺錢、平臺要發展,都必須主動去適應供需關系的變化。

  新的市場環境,需要新的競爭策略。在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電商賣家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回歸到商品和效率本身,拿得出高性價比、高品質的東西,才能讓消費者買單,提高自身的供應鏈效率、管理效率,才能從極致性價比中保留自己的利潤空間,做可持續的生意。

  因此,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沒有生產端、供應鏈等成本控制核心競爭力的商家,很難在現有商業環境中活得下去、活得長久、活得好。而一旦具備這些能力,就能抓住新一輪機遇,完成騰飛和超越。

  03

  真功夫與硬道理

  商業發展主邏輯的輪替,注定要讓一部分人失意,一部分人得意。

  90后山東小伙郭洪凱是熊家社的創始人,2020年春節,郭洪凱開始做拼多多個人店鋪,銷售兒童手工棉衣。

  店開了沒幾個月,一款肚圍訂單猛增,從日銷突破1000單,到日銷穩定在8000單以上,再到日銷售額突破20萬。主營兒童服飾用品的熊家社,店鋪價格最高的單品也不過30元出頭,能在競爭中殺出重圍,靠的是有品質的低價。

  熊家社地處山東德州,遠離童裝產業帶,缺少原材料采購優勢,硬著頭皮拼低價是走不通的,這迫使熊家社從面料、花色、款式、功能等方面去尋找突破,去細分市場中發現增量空間,找到藍海、挖掘差異點、放大長板,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形成價格上的比較優勢。在郭洪凱看來,熊家社的核心競爭力是“比工廠懂運營、比運營有供應優勢”。

  熊家社能夠崛起,源于其呼應了理性消費、供應過剩的市場趨勢。而如熊家社一般抓住現階段市場競爭主旋律,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商家并非孤例。在大眾樸素的感知中,賣家們把商品品質和價格都“卷”出了新高度,而事實上,“低價”二字遠非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簡單,其實質是需求端對質價的追求,供給端對效率的提升等等在市場底層所發生的錯綜復雜的變化,只是最終呈現并被大眾強烈感知到的,集中在了低價二字上。

  低價看似是簡單粗暴的評價指標,其實最本質地反映了市場的變化,作為市場經濟最靈敏的調節手段,價格最真實地呈現需求與供給的博弈結果。在最本源的市場規律基礎之上制定的游戲規則,既是最大的公平,也是最大的機遇。對于潛心從產品、效率上下功夫的賣家而言,電商不容易掙錢是個偽命題,因為只要沉得下心練就硬功夫,永遠都能分得到最可口的蛋糕。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電商,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