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了《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的出臺是不是意味著跨境電商將出海更容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商務部消息,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貿易持續穩定增長。2024年一季度,跨境電商占出口比重達7.8%,拉動出口增長超1個百分點。全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服務網絡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同時,我國跨境電商發展仍面臨主體能力有待提升、融資渠道亟待拓寬、監管服務需進一步優化等問題和挑戰。
另外,記者發現,在跨境電商行業,卷價格、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缺乏等問題也日益成為社會關切。對此,《意見》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助力拓展跨境電商出口,優化海外倉布局,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跨境電商行業競爭激烈,“入局”要看清自身的比較優勢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勢頭強勁。據公開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倍。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9.6%。今年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5776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出口4480億元,增長14%。
但記者發現,跨境電商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卷價格、刷單等行為讓從業者略感疲憊。
記者關注到,2021年,大批做跨境電商的中國賣家被亞馬遜封號,據不完全統計,共有600個品牌和3000多個中國賣家賬號被封,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而被封號的原因就是國內習以為常的“刷單”“刷好評”。對此,商務部曾回應:“商務部指導深圳等地出臺支持舉措,進行法律援助,推動國外電商平臺為中國企業提供后續服務,開展跨境電商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更好熟悉平臺規則。”
2024年,跨境電商會如何?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韓秀云公開表示,中國的一些產品,如小型挖掘機、假睫毛等,在國外很有市場,且物美價廉。如果想做跨境電商,一定要問問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我國跨境電商行業仍存短板,政策紅利下迎來新機遇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跨境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短板。業內專家李偉利、王皓田公開指出,當前,跨境電商的數字基礎設施仍不完善,線上服務平臺功能尚未健全,通關便利化仍存在一些難點、堵點,出海品牌培育與知識產權保護仍然不足,跨境結算、金融支持等服務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記者關注到,“水土不服”“出海企業難適應海外環境”等行業性問題亦不容忽視。跨境電商專家、本色智庫首席研究員張周平公開表示,跨境電商行業正在經歷來自國際貿易層面、知識產權層面和平臺層面的合規化約束,同時,刷單、刷好評、商標侵權等知識產權問題突出。他坦言,此前跨境賣家各種招數盡出,但一旦平臺等政策的收緊,就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困境和隱患。
此外,張周平還指出,人才短缺現象也隨著行業的壯大而日益明顯。目前跨境電商行業處于人才需求快速增長、供給跟不上的階段,具體表現在行業的快速發展與人才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要求與傳統教育模式之間的矛盾等。
針對上述短板,記者關注到,《意見》已提出了相關舉措。在數字化方面,《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聚焦本地產業,建設產業帶展示選品中心,與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合作,設立產業帶“線上專區”。支持依法合規引入數字人等新技術,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帶動更多優勢產品出口。鼓勵地方立足特色優勢支持傳統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的營銷服務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面,《意見》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跨境電商行業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將相關領域人才納入人才需求目錄和高層次人才目錄,結合實際配套出臺支持舉措。落實好現行相關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高校通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方式開設“跨境電商+小語種”相關課程,為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人才支持。
海外倉建設不容忽視,“借展出海”可擴大知名度
記者關注到,《意見》多處提及海外倉,那么,海外倉是什么意思?據了解,海外倉是指建立在海外的倉儲設施,專門用于存儲和配送跨境電商的商品。國內企業將商品通過大宗運輸的形式運往目標市場國家,在當地建立倉庫、儲存商品,再根據當地的銷售訂單,直接從海外倉進行商品的分揀、發貨等操作。
黑龍江省密山市商務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跨境電商企業的成立并不需要太多手續,企業在跨境平臺上開設店鋪后即可賣商品。一般而言,會要求企業在國外有相應配套的中轉站、倉儲配站、物流中心等。這里所說的中轉站、倉儲配站等就是《意見》中提到的海外倉。
記者注意到,《意見》此次突出強調了海外倉建設的重要性,其開篇就提到,跨境電商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積極運用新技術、適應新趨勢、培育新動能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與海外倉等新型外貿基礎設施協同聯動,能夠減少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有利于促進外貿結構優化、規模穩定,有利于打造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告訴記者,相較于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需要建設海外倉,通過快速物流體現電商優勢。
有觀點還表示,企業通過建立海外倉也能進一步拓寬商品品類。企業能將大件商品通過提前備貨的方式運往海外,進一步拓寬該企業跨境電商業務的商品品類,提高跨境電商的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此外,記者發現,《意見》除了提到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高質量發展,還提出,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借展出海”。支持跨境電商平臺、出口、支付、物流、海外倉等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等重點展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企業赴境外參展,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多展示對接平臺。
“對于很多跨境電商平臺,國外并不熟知,需要通過線下展會擴大知名度,從而進一步實現市場的拓展。”白明對記者表示。
業內有觀點認為,跨境電商無論如何發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才是最終模式。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也公開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跨境電商企業供需對接。辦好重點展會,支持按市場化原則提升現有地方性跨境電商展會辦展水平,推動進一步優化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功能,為企業提供更多展示對接平臺。(南方都市報)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