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神醫扁鵲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傳統中醫的診斷四步驟可以使用到供應鏈管理上。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我們能夠了解企業供應鏈的健康程度,并對癥下藥。
01
望——看倉庫布局和5S
從宏觀角度是看倉庫的布局,比如收貨區、儲存區和發貨區的位置以及物料流動路線圖。為什么要看這些區域和路線?我們需要了解物料流動路線是否合理,是否給物流設備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搬運效率和倉庫空間利用率。物料流動的速度會影響庫存,流動得越慢,庫存流入和流出過程所需的時間就會越長,庫存就會增加。
從微觀角度出發,主要是看倉庫的5S現場管理。5S管理內容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isu)、素養(Shitsuke)。
5S 管理可以適用于生產車間、辦公室和倉庫等現場,是提高整體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如果倉庫現場非常混亂的話,那么庫存的準確性和供應鏈健康度可能會下降。
02
聞——聽辦公室嘈雜度
作者曾經以為供應鏈部門的日常就是這樣子的,物料計劃一直在打電話給供應商催貨;生產計劃一直在和制造部爭吵為什么產量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客服一直在催促卡車司機快點送到客戶倉庫,接著再和客戶解釋貨物馬上就到了。。。偌大的辦公室就聽到供應鏈部門的人都在大聲喧嘩,熱鬧非凡。
后來當作者有機會去法國總部參觀集團“標桿”工廠的時候,作者竟然發現法國同事在辦公室里都是輕聲交談,聽到最多的是“噼里啪啦”敲擊鍵盤的聲音,電話也是偶爾響起。對比下二家工廠的供應鏈KPI,我們的工廠是全方位落后于標桿。為什么我們整天忙得熱火朝天,但是結果又很差呢?
原因是我們的供應鏈各個環節上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理順,流程還不夠完善,細節沒有考慮清楚,執行上還不夠堅決。所以才會出現部門人員整天處于應付各種緊急情況的困局中,同時結果也不能讓管理層滿意。供應鏈效率和健康度很高的企業一定是這樣,非常安靜的辦公區域,每個人各司其職,在面對各種正?;蛲话l情況的時候,大家都可以根據既定的流程,有條不紊地執行下去。
03
問——詢問流程和指導書
想要了解一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是怎么運作的,首先就是要看流程文件和作業指導書。這些文件不僅體現出了企業的管理水平,而且也反映出員工的職業素養。優秀的文件肯定是格式統一,簡單明了,讓人看了賞心悅目,對于制作文件的員工心生敬佩。拙劣的流程文件格式千奇百樣,內容前后脫節,讓人看得摸不著頭腦,制作出這種文件的員工還需要進行全方面的訓練。
現在的社會風氣浮躁,年輕人很難在高強度、高壓力,工作內容重復的崗位長期堅持下去。在供應鏈操作的一線崗位上,年齡低于30歲的人員流動率非常大。每年換個環境是很普遍的現象。如果企業的操作流程沒有規范下來,那很有可能就是一場災難,誰也不知道新人是否有能力獨自完成工作。等到真的出了事情,把責任推到新人頭上容易,可是企業的損失又如何來彌補呢?這就必須依靠完善的流程文件來規范所有的操作,不管由誰來做,都可以保持流程的一致性,讓領導放心,讓客戶安心。
04
切——庫存數據分析
供應鏈的數據有很多種,我們先以庫存數據為切入點,因為庫存就是錢,是關乎到企業存亡的現金流。分析一家企業的庫存狀況很有必要,而且這也是能夠量化的指標。庫存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io)是最被普遍使用的一項分析方法。周轉率是越高越好,較高的周轉率可以幫助企業減輕在庫存方面的壓力,減少報廢品的風險和提高流動性。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加快把庫存轉換為現金的速度。
庫存周轉率提供了企業整體供應鏈的健康指數,如果是要涉及到個別的原料或成品,就需要另外單獨進行分析。這里需要的數據就更多了,比如說在庫數量、在途數量、未來需求(15周或以上)、在途時間、二次交貨間隔時間和最小起訂量等等。
通過對于供應鏈的四步診斷,可以得知企業供應鏈的健康程度,然后根據實際發現的問題,對癥下藥,通過PDCA方法改善現有的問題,供應鏈的各項KPI指標就可以逐步提升,并向標桿企業不斷靠攏。
本文來源于弘毅供應鏈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