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已公開的銷量數據來看,2024年1-4月新能源物流車累計銷量111839輛(不含物流重卡、皮卡),同比增長94.15%。車賣得更多了,為何經銷運營商大多直呼“沒賺到錢”,甚至喊虧了?是富不露財,還是另有苦衷?本文嘗試帶大家一起盤點上半年行業都沒掙錢,錢去哪兒了。
沒有贏家的“年中答卷”?
“今年嚴重虧損,生意太差,現在偌大的店面只剩我和財務了。”重慶一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表示,近年重慶市場頻發“套路運”“套路貸”等亂象,嚴重破壞了當地行業商譽,生意越來越難做。特別是最近重慶警方將高薪招聘賣/租車等行業亂象定性為“詐騙”,予以重拳打擊,市場變得更難。
該經銷運營商表示,潛在的新客戶不知如何分辨不法商家和合規商家,在心智上給整個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都貼上負面標簽。“潛在客戶無法轉化為增量客戶,而存量客戶對我們黏度較高,我們深思熟慮后不得不縮減銷售團隊,先讓自己活下去。”
數據顯示,今年1-4月重慶市新能源物流車銷量確實大不如前,不僅連續4個月無緣城市銷量榜前三,且僅3月排進TOP10。而2023年以前,重慶是城市銷量榜TOP3常客。
依舊穩居全國城市銷量榜第一的深圳,本地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表示,今年銷量保持增長,但“虧損是常態”。主要原因是受價格戰影響,無論是批發還是零售,利潤被大幅壓縮,進入了薄利時代。“批發給二網保持2000元/輛毛利,零售保持5000元/輛毛利,就不會虧本。但遇到金融和保險兜底的潛在風險的話,大多數經銷運營商大概率會虧本。”
通過調查采訪,如果下半年行情無法得到改善,單純靠租售業務,今年會有近8成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沒錢賺。那么,新能源物流車主機廠是否賺到錢?答案也不盡如人意。
據經濟觀察報最新報道,2023年15家A股和港股上市車企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問題。受價格戰愈演愈烈影響,今年一季度9家A股上市整車企業業績表現出更明顯的分化現象。即使整個集團盈利,新能源商用車也是集團扶持的業務板塊。
貨運平臺和終端司機的日子也不好過。從2023年頭部貨運平臺財報來看,僅仍在沖擊港股IPO的貨拉拉扭虧為盈,而大多司機則表示運價愈來愈低,單越來越難搶,“賺的錢除去車租或車貸,所剩不多。”
靈魂拷問:錢去哪兒了?
新能源物流車一直保持高速發展,主機廠、經銷運營商、貨運平臺和司機均喊“日子難過”,不禁要問:錢都去哪兒了?
眾所周知,新能源物流車行業也有過“遍地是錢”的高光時刻。在國補和地補拉滿的發展階段,雖然車是油改電,但是每賣出一臺車經銷運營商不僅有不錯的利潤,還有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的高額返點。主機廠每年光靠國補和地補,都能活得比較滋潤。而貨運司機也受益于網絡貨運平臺補貼大戰,吃了不少紅利。
隨著網絡或云平臺補貼戰結束,新能源汽車國補和地補退坡、退出,2023年新能源物流車行業也加速進入了市場驅動發展階段。內卷成為近兩年的最大的特點,特別是進入2024年肇始于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愈演愈烈,錢越來越難掙。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隨著行業內卷和競爭的加劇,主機廠投入到產品正向開發、營銷、售后服務體系升級、新車公告等方面的錢越來越多。頭部新能源物流車企業為了保證供應鏈安全和掌握供應鏈成本控制優勢,也加大了核心三電自給自足的投入。同時,為應對新能源物流車行業商業邏輯變革帶來的挑戰,主機廠在運營模式創新方面的投入也加大力度,例如親自下場做運營和運力。
對于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而言,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行業內卷加劇疊加網絡貨運平臺車多貨少和運價下降影響,車越來越難賣/租;二是帶貨賣車、以租代購這些營銷模式被“套路貸”“套路運”甚至騙保等亂象影響,在金融和保險方面壓力越來越大。這兩方面的壓力,造成經銷運營商極大的隱性成本的沉沒。
深圳一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透露,目前經銷運營商的成本主要有:房租水電成本占比35%,人工成本55%左右,剩下的10%為推廣引流成本。而前兩年有庫存車的還要承擔在價格戰下車輛貶值的虧損和場地成本。
事實上,近兩年在整個新能源物流車產業鏈中也有兩個鏈條上的企業掙到了錢。新能源經銷運營商是這樣總結的:“早些年給動力電池企業打工,這兩年給金融和保險打工。”
如何破局?
想必新能源物流車行業人士最關切的問題是:行業如此卷,如何破局掙到錢?
目前整個新能源物流車產業鏈進入薄利時代,錢越來越難掙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導致僧多粥少。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物流車共計賣了27.7萬輛(不含新能源重卡、皮卡),有銷量的生產企業卻達86家(按總公司計算),平均每家車企全年銷量僅有2995輛。
2024年的價格戰只是開始,隨著內卷和競爭的持續加劇,行業將進入更為殘酷的洗牌期,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最終“剩者為王”。這基本上成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共識。
在近日舉行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行業大佬紛紛就“中國汽車卷價格,還是卷價值”展開唇槍舌劍的討論。從他們的觀點中,行業或許能找到“如何破局”這個問題的答案。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企業的目的是盈利,通過交稅和解決就業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為了眼前利益去卷,汽車企業沒有效益、沒錢賺,到處裁員。他認為,汽車企業要有大格局,堅持長期主義戰略。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則認為,卷是一種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只有競爭才能實現行業繁榮,“不必焦慮”。他表示,所有的企業家都要擁抱和參與卷,擁抱競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國家做貢獻,撐起中國品牌,打造世界級品牌。
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看來,新競爭行業卷出新高度,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好方式,卷本身就意味著追求卓越,會卷出中國品牌的新高度,卷出用戶利益的最大化,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未來十年必將有更多中國品牌,卷成世界級品牌。
不難看出,卷不會因為大家“賺不到錢”而停止,拼價值才是決勝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關鍵。這也是行業破局的必經之路。
事實上,無論是新能源物流車主機廠,還是經銷運營商都著力創造用戶價值提高“生存率”。近日,零米輕卡負責人接受采訪時透露,零米輕卡將帶領合作伙伴瘋狂創造客戶價值,一起掙錢。深圳實力雄厚的經銷運營商也加大后市場布局,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
結語
上半年即將過去,雖然大多數受訪的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和司機均表示今年沒掙到錢,但是信心不能丟。正所謂,往者不可追,來者尤可諫。下半年,多在創造用客戶價值上做加法,拓展利潤增長點,還來得及。畢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本文來源于電車資源出自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