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經過半,中國快遞行業進一步提速,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800億件,比2023年提前59天。
大盤穩健向上的態勢下,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快遞市場仍將高歌猛進,因為存量和增量都足夠巨大。那么問題來了,除了擔綱主力和一直穩定發揮的“城鄉件”,還有哪些增量空間值得期待?在老鬼的朋友安德華看來,有兩大增量值得關注。
01
高速增長的“退貨件”
大家都知道,快遞和電商有著不同的業務邏輯。
每賣出一件商品,對于電商賣家來說僅僅是一個銷售數據,但對快遞來說卻可以是兩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增量數據。
這個邏輯非常簡單。舉個例子,按照普遍的寄遞流程,賣家發貨,客戶簽收就是一票件。
但如果客戶退貨,那一來一回就是兩票件。
如果是換貨,一來一回再一來,就是三票件。如果碰到“較真”的客戶,反復來來回回,理論上也可以無窮且無盡。
也就說,無論是“退貨”還是“換貨”,都是一票快件被來來回回“折騰”,這些都快遞業務增量的“重要部分”,也都是可觀的快遞收入來源。
那么,“退貨”或者“換貨”的蛋糕到底有多大?有調查顯示,自2014年起,“退款問題”、“商品質量”、“退換貨難”都位列每年網絡消費十大熱點投訴問題。
尤其是最近幾年,直播電商如火如荼,“沖動消費”越來越普遍,退貨已經成為所有賣家的日常,有的是因為質量問題,有的是感覺被虛假宣傳所蒙騙,還有的則是為“湊滿減”下的訂單,還沒收到貨就開始退貨…退貨的理由五花八門。
此外,在運費險越來越普及(強制運費險)以及各種VIP會員權益的保障下,也進一步拉升了商品的退貨率。
另根據不同調查機構數據來源,電商平臺雙11平均退貨率范圍在10%到30%之間,直播電商平均退貨率最高可達60%。
今年618大促期間,有網友爆料稱,自己朋友的女裝網店在618期間創下了近1000萬元的營業額,但扣掉僅退款的350萬元、退貨退款的380萬元,再刨除各項成本開支,預計虧損50萬元到60萬元。退貨率也從最初預計的50%以下,最終飆到了80%。居高不下,甚至節節攀升的退貨率,有人歡喜有人憂。就平臺商家來說,當然是越低越好,所以老鐵們經常會在大促期間看到有關“雙11/618還未完,商家已經被退貨逼瘋了”等類似新聞。
對快遞公司來說,退貨所帶來的“逆向物流”則是其業務增量上不斷做大的“蛋糕”,直接拉動了快遞大盤高速增長。
02
爆款業務——“國際件”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港澳臺郵件快件業務量增速超過50%。大盤方面“國際件”持續井噴,反饋到市場端,就是快遞出海提速。
2024年,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各大快遞巨頭都鉚足了勁,紛紛提速出海的進程。重點關注6大玩家——順豐(花湖機場、嘉里物流),極兔(深耕東南亞;發力新五國;不排除再開新國家新網絡),菜鳥(持續完善全球網絡;搭建并深化本地網,如西班牙;攜手速賣通+全球5日達),京東物流(“三年計劃”提速,即未來三年建設覆蓋全球主要國家的供應鏈物流網絡,構建包括海外倉網、國際轉運樞紐、海外國家本土配送網絡及跨國運輸網絡在內的供應鏈體系)、圓通(圓通國際+圓通航空+“東方天地港”)、中通(背靠速達非,重點在非洲)。
與以往“出海”最大的不同是,2024年的“出海大戰”將更多的聚焦在業務之爭,是真正的搶市場、做業務,不再是務虛式的“說說而已”,而是真刀真槍的干、真金白銀的投,全力以赴而為之??梢灶A見的事,“國際件”的高速增長狀態不會停,會一直延續下去。在這個過程中,誰能獲取更多的市場,贏得更多的客戶,誰就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
反之,則有可能掉隊。綜上來看,大家也能明顯感知到,似乎,沒有一個行業,像快遞一樣長年跨越式發展后,可預期內仍將持續快速增長;也沒有一個行業,與每個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成為新技術落地最深的場景。
當下,快遞不但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與消費的方方面面,在產業端的觸達范圍也越來越廣——快遞進廠鏈接和服務制造業,已經成為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快遞下鄉/進村助力農產品進城,也早已成為暢通城鄉雙向循環的核心橋梁與紐帶;
快遞出海在打造安全自主可控的國際供應鏈網絡,助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和價值也越來越大。小包裹,大民生;小快件,大循環??爝f行業的前景依然廣闊,新的機遇正乘風而起,新的趨勢也在應時而生。下半年,在快遞江湖的大舞臺上,擼起袖子加油干吧!
本文來源于驛站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