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題新聞發布會召開,介紹《中國-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有關情況。會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主持。物流時代周刊記者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報告》顯示,11年來,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的轉化、從愿景到現實的轉化,形成了物暢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為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活力,為加快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支撐。非洲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持者、參與者、受益者。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透露,目前,52個非洲國家和非洲聯盟已與我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原則和目標的高度共識。在此基礎上,結合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我國陸續與多個非洲國家以及非洲聯盟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全面深入加強共建“一帶一路”與非洲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找準重點合作領域和重點合作內容,推進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三大成就
一是基礎設施“硬聯通”邁上新臺階。目前,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各國累計參與新建和改造鐵路超過1萬公里、公路近10萬公里、橋梁近千座、港口近百個、輸變電線路6.6萬公里、骨干通訊網絡15萬公里。在鐵路方面,建設了肯尼亞蒙內鐵路、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亞吉鐵路、尼日利亞阿卡鐵路等一批項目,助力非洲初步形成了鐵路骨干網。在公路方面,建設了肯尼亞內羅畢快速路(即“國門道”)、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阿爾及利亞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有效提升了非洲公路通達水平。在港口方面,建設了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喀麥隆克里比深水港、科特迪瓦阿比讓港等一批項目,有效增強了非洲國家海運和貿易發展動能。在電力方面,建設了幾內亞蘇阿皮蒂水利樞紐工程、馬里古伊那水電站、赤道幾內亞吉布勞水電站等一批項目,有效改善了非洲電力供給。這些基礎設施項目為非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穩步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是規則標準“軟聯通”邁上新臺階。在經貿規則對接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對原產于27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98%稅目產品實施零關稅,與34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21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在中非經貿規則“軟聯通”的支撐和保障下,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2024年中非貿易投資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充分顯示出中非經貿合作的強大活力和韌性。在標準互認方面,中國已與埃塞俄比亞、蘇丹、摩洛哥、尼日爾、貝寧等5個非洲國家及非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簽署了8份標準化合作文件,實現了農業、能源、礦產、交通、氣候變化等重點領域的標準互認和融合發展。在知識產權合作方面,中國已與9個非洲國家知識產權主管機構和2個非洲知識產權地區組織建立了合作機制,累計簽署25份雙邊合作文件,中非知識產權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三是中非人民“心聯通”邁上新臺階。在減貧惠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已向非洲53個國家提供援助資金,實施糧食、供水、婦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項目,受益人數超過1000萬人。在人才培養方面,中非共同實施“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計劃,設立了多個獎學金專項,成立了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實施“頭雁計劃”,目前已在非洲建成17個“魯班工坊”,為非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衛生健康方面,中國在非洲援建了130多家醫院和診所,向45個非洲國家派遣中國醫療隊,與46家非洲醫院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幫助非洲國家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在科技和人文方面,中非深入推進“中非科技伙伴計劃”,與16個非洲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已有62家非洲媒體加入“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50家非洲媒體加入“非洲伙伴”媒體朋友圈合作機制;與31個非洲國家簽署雙邊旅游合作文件,與非洲建立166對友好城市;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等社會組織在非洲積極開展人道救援、環境保護等20多個領域的合作,中非合作的紐帶日益牢固。
共同推動中非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徐建平指出,11年來,中國同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不斷深入,一體謀劃、一體建設、一體推進了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有力促進了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如,肯尼亞蒙內鐵路帶動沿線物流業和制造業快速發展,物流運輸成本大幅下降40%,對肯尼亞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了1%,成為一條助力肯尼亞繁榮發展的“幸福路”。中資企業在蒙內鐵路項目建設中注重生態環保,全線共設置14處大型野生動物通道、600處涵洞和79座橋梁,以便動物順暢通行。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共建國家一道,扎實推進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徐建平強調:“下一步,中非雙方將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這些領域的合作,不斷豐富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層次,務求取得更多更實的合作成果。”
一是持續深化中非衛生健康合作。中非將加強公共衛生領域合作,推進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和中非友好醫院建設,開展公共衛生交流和信息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能力與公共衛生水平。繼續向非洲國家派遣醫療隊,持續開展“光明行”“愛心行”“微笑行”等義診活動。根據非洲國家需求,積極推進中醫藥走進非洲,惠及非洲更多國家民眾。
二是大力推進中非綠色發展合作。中非將共同實施綠色發展行動,通過綠色信貸、環保基金、碳金融、綠色債券等多種方式支持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深化中國—非盟能源伙伴關系,積極實施“中非綠色創新計劃”。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非洲建設低碳示范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范區。開展“中非綠色使者計劃”,在環保管理、污染防治、綠色經濟等領域為非洲國家培養專業人才,激發中非氣候與環境合作活力。
三是共同推動中非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中非將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非洲高速互聯網接入,支持非洲建設“智慧城市”,推進中非以5G、大數據、云計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合作,支持建設中非聯合實驗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創新合作基地,消除“數字鴻溝”,助力非洲國家實現數字化轉型。
四是積極探索中非科技創新合作新路徑新模式。中非將建設更加緊密的創新合作伙伴關系,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建設好中非創新合作中心,繼續舉辦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中國將幫助非洲國家培養更多高科技人才,同非洲國家分享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經驗,共同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促進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非洲落地見效。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