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物流風向標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深入推進中歐班列建設、不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強“兩新”資金全鏈條監管……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巨大

  1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11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指出,1—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97個,總投資9160億元,其中審批63個、核準34個,主要集中在高技術、能源、交通運輸等行業。

  此外,李超還著重介紹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兩新”、民營經濟、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中歐班列等方面的取得的成績及2025年發力重點。物流時代周刊記者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加強“兩新”資金全鏈條監管

  李超表示,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推動各方面出臺實施細則近300項,持續發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努力以“兩新”政策激發品質新生活、產業新動能、市場新活力。

  更好地服務了群眾消費需要。消費品以舊換新包括汽車、家電、家居等3大類重點產品,我們推動各地用好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實實在在地支持消費者對更優質、更智能、更環保產品的需求,實際操作中家電最高可補20%、汽車最高可補2萬元,家居方面,不少地方專門對適老化改造予以支持。從數據看,“換新”政策推動家電銷售不斷回暖,10月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銷售額同比增長近40%;消費者更青睞節能產品,初步統計,在“換新”活動中一級能效家電銷售額占比高達90%。

  加大助力產業轉型升級。設備更新政策聚焦工業、農業、建筑、教育、交通、文旅、醫療等7個重點領域,拿出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直接安排到項目,同時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發布112項標準,支持企業開展工藝更新、數字賦能、綠色轉型,促進產業向“新”向“綠”發展,有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支撐經濟回升向好。“兩新”政策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一方面,支持企業通過“更新”增強產品迭代升級能力、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同時,也支持居民通過“換新”增加消費、帶動企業投資擴產,從而推動投資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比如,前10個月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1%,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李超表示,下一步,在“兩新”工作推進過程中,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持續加強資金全鏈條監管,推動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持續優化消費市場環境,依法嚴查“先提價后打折”“虛假折扣”等行為;持續做好回收循環利用工作,指導新成立的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加快布局設立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利用平臺,開展廢棄電器電子非法拆解專項檢查。

  李超透露,“兩新”政策下一步安排將兩手抓:一方面,將開展加力支持“兩新”政策效果評估,總結延續好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將研究提出未來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的政策舉措,待履行相關程序后適時公開發布,持續以“兩新”政策推動群眾受益、企業獲利、經濟向好。

  不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一方面,持續完善法律政策。加快民營經濟立法進程并公開征求意見,推動各地方各部門聚焦民間投資、公平準入、融資支持等,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

  另一方面,推動解決問題訴求。解決民營企業的問題,一直是我們的工作方向。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召開6次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充分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建議;截至10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各種渠道收到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訴求1234項、已辦結696項,協調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同時,大力推動有關方面持續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持續增多。從投資看,前10個月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1.4%,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增速高2.1個百分點,實體經濟領域民間投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從外貿看,前10個月以人民幣計價的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9.3%。從市場活力看,市場消費潛能正在加速釋放,比如,民營經濟占比較高的網絡零售增長明顯加快,前10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3%,增速比前9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

  李超表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需要持續不懈的努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將繼續會同有關方面采取更多務實舉措,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積極營造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同時,繼續充分發揮多層次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作用,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努力讓民營企業有感有得,不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盡早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統計核算,是指對二氧化碳排放進行計量、統計和分析的過程,簡單理解就是核算生產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摸清碳排放底數。”李超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摸清了底數,才能更好推進落實碳排放雙控制度、實施碳減排政策、進行國際談判履約。

  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但這項工作涉及多個層級、多類主體、多種維度,目前在數據質量和時效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間。為支撐“十五五”期間開展碳排放雙控,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聚焦破解當前碳排放統計核算面臨的關鍵短板制約,著力推動各層級、各領域、各行業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水平。

  《方案》針對區域、行業、企業、項目、產品等五個核算場景,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務。

  區域方面,重點是建立全國及省級地區碳排放數據年報、快報制度,為碳考核等工作提供基礎。行業方面,重點是聚焦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工業行業,以及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開展碳排放核算工作,解決行業間碳排放核算范圍不明確問題。企業方面,重點是健全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有序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同時研究非化石能源電力碳排放計算方法,以及碳捕集利用封存、碳匯等抵扣方法,加強和完善企業碳排放管理。項目方面,重點是構建項目碳排放和碳減排核算評價體系,研究設定重點行業投資項目碳排放準入水平,從項目源頭控制碳排放水平。產品方面,重點是建立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也就是要跟蹤產品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等各環節碳排放的情況,為核算產品碳排放提供基礎支撐。

  此外,《方案》還明確了建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推進先進技術應用和新型方法學研究、加強國際合作等重點任務,為碳排放統計核算提供技術支持。

  李超透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工作統籌,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協調機制,指導各地出臺碳排放核算工作指引和方法指南,推動有關部門抓好任務落實,盡早構建形成系統完備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深入推進中歐班列“四大體系”建設

  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放合作、互惠互利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深入推進重點鐵路口岸、主要樞紐節點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在鞏固和穩定傳統入歐線路的同時,積極拓展南通道,與沿線國家進一步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著力打通制約班列運行的堵點和卡點,持續提升班列運行的品質和效率,推動中歐班列“量質齊升”。

  11月15日,第10萬列中歐班列裝載著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零配件、日用百貨等多種貨物,從重慶團結村站開出,駛向德國杜伊斯堡。

  “中歐班列構建了一條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的新通道,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李超表示,從市場選擇看,中歐班列運輸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穩定性較高,價格是航空的1/5,運行時間是海運的1/4,受到不少客戶青睞。從服務范圍看,中歐班列聯通境內125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亞洲11個國家超過100個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歐大陸全境。從貿易合作看,中歐班列運輸貨品達5萬多種,涉及汽車整車、機械設備、電子產品、防疫物資等53大門類,2023年運送貨物貨值占中歐貨物貿易比重超過7%,截至目前累計發送貨物超過1100萬標箱、貨值超過4200億美元,為中外數萬家企業帶來了商機,為沿線數億民眾送去了實惠。

  李超指出,10萬列只是開端,未來中歐班列將越跑越好。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國鐵集團等部門單位,深入推進中歐班列高效運輸、安全治理、多元通道、創新發展“四大體系”建設,加快拓展國際合作網絡,積極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繼續辦好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絡”運行格局,打造產運貿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物流,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