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貨代行業普遍低迷的一年,運輸費率暴跌,貨主專注于合理調整庫存規模和降低物流成本。
Armstrong&Armstrong(A&A)報告稱,2023年全球第三方物流(3PL)市場規模為1.2萬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了18.5%,但仍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了25.3%。
國際運輸管理(ITM)第三方物流的空運和海運需求和費率急速下降,而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航空貨運運費同比下降41%。航空貨運能力和收入在連續17個月下滑后開始在2023年底復蘇。
然而,空運貨代市場仍然受到需求疲軟的影響。倫敦交通情報有限公司(Ti Ltd)的研究經理Viki Keckarovska表示:“航空貨運需求仍然比疫情前的水平低8%,并且沒有出現更快增長的催化劑。”
到目前為止,2024年并沒有顯示出太大改善。專家推測,由于一些持續的因素影響行業,包括中東政治事件、巴拿馬運河干旱以及現在巴爾的摩港的局勢造成的持續不確定性導致的海運市場波動等,貨運市場正在以新低的速度正常化;需求疲軟和宏觀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以及2024年下半年將有大量新造船進入市場。
與此同時,該行業仍受到并購浪潮帶來的影響。Mordor Intelligence分析公司物流研究主管Sai Kiran Baliji報告說:“在2024年,這種趨勢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增強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市場主導地位的競爭將會逐步加劇。”
01
貨代行業面臨多重壓力
分析人士強調,為了保持競爭優勢,貨運代理必須使自己與眾不同,并為客戶提供無與倫比的價值。這意味著要解決一系列直接影響行業的挑戰,例如:可持續性問題、法規和海關的復雜性,以及日益變化的全球供應鏈,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脆弱。
積極應對可持續性問題的需求推動著貨代采取行動。Baliji指出,他們發現在物流運營中采取減少碳排放的策略是必要的。
此外,還有錯綜復雜的法規和海關規定因地區和行業而異。許多合規規范要求嚴謹的文件記錄,確保高效和安全的數據管理對履行報告和記錄保存義務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日益復雜,貨物來自多個國家,并通過不同的渠道運輸。更復雜的是,客戶越來越多地轉向近岸戰略,這是對疫情危機造成的干擾的直接回應。
所有這些都增加了貨運代理的壓力。根據Transport Intelligence最近發布的《2024年物流狀況》調查發現,物流公司的利潤率繼續面臨壓力,其中,運營成本的增加和競爭加劇是增加壓力的主要原因。
A&A的研究還發現,在疫情期間,第三方物流客戶意識到供應鏈需要更加靈活,這意味著他們需要能夠從多個國家采購產品和組件,而不僅僅只從一個國家采購。這種結構性轉變使得供應鏈變得日趨復雜,這就需要更多地依賴技術來確保高服務水平。
02
貨代行業正在進入新時代
技術解決方案和平臺正在迅速發展,將貨代行業推向一個新時代。事實上,貨代行業如今正在經歷數字革命,分析人士推測,那些跟不上這些進步的公司可能面臨著落后的風險。
“A&A總裁Evan Armstrong表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中,貨代必須利用技術保持敏捷、靈活,有彈性,并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響應。”
Ti最近發現,在其調查的貨代中,有17.5%表示他們已經或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投資數據分析。Keckarovska說:“互聯網連接設備的普及正在為數據收集和分析創造新的可能性,貨代公司似乎已經準備好接受這項技術帶來的機遇。”
因此,貨代正在越來越多地進行實時數據和分析,以促進他們的業務與客戶之間的無縫溝通并提高透明度。DB Schenker的發言人說:“這可以更好地跟蹤貨物,提供實時更新和個性化服務,實時可視化工具為客戶提供了簡單易用的在線預訂和報價平臺。”
貨代還在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IoT)設備方面進行投資,這些設備通過實時庫存跟蹤來實現更好的規劃和優化,降低成本并確保產品可用性,從而徹底改變了庫存管理。Baliji指出:“物流行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徹底改變了最后一英里的配送方式,提供了比傳統方式更快、更經濟、更環保的替代方案。”
03
貨代巨頭如何利用新技術?
在被稱為“Roadmap 2026”的四年數字化轉型戰略計劃中,全球貨代巨頭Kuehn + Nagel正致力于更快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和客戶需求,Roadmap 2026將在預測分析、數據優化和客戶支持等多個領域利用人工智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需要擁有全天候可訪問和可操作的結構化數據。
Kuehn +Nagel還在努力開發和現代化IT環境,以便在云中構建、托管和運行其數字功能,并在構建和改進IT企業數字孿生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通過連接所有相關數據,實時呈現Kuehn +Nagel運營的端到端數字形象。
另一個貨代巨頭德鐵信可則正在研究人工智能預測分析。德鐵信可發言人表示:“德鐵信可已經實施了人工智能算法來分析歷史數據并預測未來趨勢,這有助于優化供應鏈運營并預測潛在的瓶頸。自動化和人工智能驅動的算法簡化了路線規劃、倉庫管理和庫存跟蹤等流程,從而提高了運營效率并節省了成本。”
為了提高對海關支出和風險的可見性,C.H. Robinson提供了一個美國海關分析工具,以簡化報告、及時了解法規并發現潛在的成本節約,該工具還允許托運人在線獲取報價、進行在線預訂并跟蹤他們的貨物。
Ti Insight的一項調查發現,目前,超過一半的空運和海運訂單是通過數字貨運平臺預訂的,這表明數字貨運平臺正在該行業迅速站穩腳跟。Ti調查的貨運代理商中,近三分之二表示,他們已經投資開發了數字貨運預訂平臺,其中大多數是內部開發平臺。
另外,物聯網(IoT)和基于云的解決方案在各個行業里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客戶關系管理(CRM)軟件。Keckarovska說:“物聯網允許在行業內建立不斷增長的連接群體,涵蓋了多個合作伙伴和供應鏈的上下游,在組織內部,關鍵將是以有用的方式去呈現出正確的數據,因為可用數據的數量正呈指數級增長。”
通過射頻識別(RFID),物聯網在整個供應鏈中提供了有效的貨物跟蹤。雖然本地部署的解決方案仍是一種選擇,但這些基于云的解決方案卻為物聯網和數字化開辟了嶄新的前沿。Armstrong表示,這種創新技術正在改變受到疫情影響的貨代的未來。
同樣,人工智能(AI)和先進的機器學習(ML)也適用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從自動叉車和倉庫自動化到庫存管理和用于改善客戶服務的聊天機器人,全球智能港口都在推動數字化,從而使貨代行業受益。
這些新技術中有許多是由初創公司推動的。雖然許多這些數字貨運代理公司正變得日益重要,但Armstrong強調它們往往專注于價值鏈的“輕資產”部分,且缺乏豐富的資產基礎背景。
因此,許多分析師預計,數字貨代不會對大多數大型貨代構成威脅,這些大型貨代擁有客戶門戶,匯集了大量數據,以增強訂單和貨運可見性,改善貨運計劃和庫存管理,提供預測分析以及標準化的系統和流程。這有助于托運人為供應鏈中斷和承運人供應的變化做出規劃,這些變化在疫情期間一直非常不穩定,并一直持續到現在。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