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銷售額4%計182.28億元罰款。
2020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立案調查。 據調查結果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集團濫用該市場支配地位,對平臺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平臺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臺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并借助市場力量、平臺規則和數據、算法等技術手段,采取多種獎懲措施保障“二選一”要求執行,維持、增強自身市場力量,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發出了明確的“支持”信號,同時提出“要依法規范發展,健全數字規則”,釋放了“規范”的要求。概括起來,就是支持與規范并重。平臺經濟創新發展需要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這一公共產品是市場自身無法提供的。
對于此次罰款,阿里巴巴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并表示,此次處罰,是對阿里巴巴的警醒和鞭策,是對行業發展的規范和呵護,是國家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推動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稱:“此次監管部門處罰阿里巴巴集團,對企業發展是一次規范扶正,對行業環境是一次清理凈化,對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是一次有力維護。規范是為了更好發展,‘扯袖子’也是一種愛護。”也有人表示,對于這樣巨額的罰款,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阿里的“二選一”策略無異于想要獨占鰲頭,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難以發現自身的不足,無形中降低了企業創新升級的步伐。規范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與其體驗“一枝獨秀”的孤獨,不如欣賞“百花爭鳴”的熱鬧來的更有意思。
其實,回過頭來看阿里最近幾年的發展,其過得也并沒有那么輕松。來自京東、拼多多的競爭壓力更是讓阿里有點“慌不擇路”。拼多多自2018年7月上市后,電商平臺間的競爭進入焦灼階段。以拼多多公布2019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45.452億元,較2018年同期13.846億增長228%;截至3月底,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4.433億,較2018年同期的2.949億凈增1.484億;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用戶達2.897億......短短6年,拼多多已發展成為與阿里、京東較量的又一電商增長極。這個走“農村包圍城市”模式的企業已悄然長大,時刻威脅著阿里的進一步發展。
在拼多多崛起之前的那些年,阿里與京東電商平臺領域較量已十分熱鬧。隨著拼多多的逆勢凸起,也讓國內電商形成了“三國殺”的局面。這或許也讓阿里感受到了來自市場多元化參與主體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
業績背后的競爭態勢
營收情況是貨量最直觀的表現形式。2021年2-3月,阿里、京東、拼多多相繼發布2020年財報。其三方數據也釋放出了其業績背后的秘密。
2020年,阿里巴巴集團實現季度營收2210.48億元,同比增長37%;經營利潤490.02億元,同比增長24%;經調整EBITDA 683.80億元,同比增長22%;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利潤794.27億元,同比增長52%。
再看京東,在京東發布的其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未經審計的2020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財報中顯示,京東集團2020年第四季度凈收入為2243億元,同比增長31.4%。2020年全年凈收入為7458億元,其中凈服務收入為939億元,而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為404.5億元。2020年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94億元,2019年全年為122億元。
而在拼多多發布的2020年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中顯示,拼多多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5.477億元,同比增長146%;經營虧損20.78億元,歸母凈虧損13.76億元,均同比有所收窄。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7.884億,超過阿里巴巴同期的7.79億。第四季度平均月活為7.19億,同比增長146%。拼多多由此成為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
無疑,拼多多的業務增長速度可見一斑,其營業額的增長也給阿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京東、拼多多業務量的不斷增長,時刻調動著阿里的“心弦”。此外,不斷增長的業務量也彰顯著快件增長量的不斷攀升,這正是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京東、拼多多在營收上不斷創下新高,阿里面臨的競爭局面是不容小覷的。
物流舉措不斷擴圍
物流是電商平臺不斷發展的關鍵支撐。近年來,阿里巴巴在物流領域持續加碼。2020年,阿里巴巴打造出了3個核心業務:第一,是以“淘寶+天貓”為首的電商戰場,打造一張實現“全球一張網”的快遞/快運+倉配網;第二,是以“餓了么+口碑+支付寶”主打的本地生活戰場,依托即時物流品牌“蜂鳥即配”,驅動電商平臺整體用戶活躍度的進一步提升;第三,是以“天貓超市+淘鮮達+盒馬鮮生”為首的同城零售戰場,開展同城小時、半日、次日到家等業務。此外,阿里巴巴先后增持“三通一達”以及百世,這都在無形中加重著阿里巴巴在快遞領域的地位。菜鳥網絡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1%至113.60億元,占阿里巴巴本季度收入的5%。本季度,菜鳥網絡還實現正向的經營現金流。財報稱,收入增長主要由于快速增長的跨境和國際零售業務的履約訂單量增加。
京東更是在2020年“618”實施“618物流運營舉措”,通過大數據精準預測、前置備貨、社區分鐘級配送、城市群半日達和千縣萬鎮24小時達,全力保障全國范圍內上門服務。據京東物流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大數據預測,“618”期間京東物流將繼續把商品部署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一方面通過預售模式,下單瞬間即開始終端倉儲生產,消費者數分鐘內即可完成收貨;另一方面基于爆款預測,將前置倉部署在各級各類倉儲中,幫助商品及時出庫。
拼多多早在2018年就開始推出物流電子面單系統,并迅速普及。除此之外,拼多多還電商下沉、電商扶貧、電商助農結合起來,用拼購的模式助推農產品上行,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目前已布局全國300多個城市,并處于不斷增長階段。在前段時間拼多多方面則表述稱,“四季度,拼多多在倉儲、物流及農貨源頭進行新一輪重投入,但在強勁營收的帶動下,該季經營仍基本達到盈虧平衡。”
各大佬在快遞物流領域的動作不斷,帶動著其業務量的不斷增長,與此同時各方持續增長的業務量也充分顯示了競爭給物流業帶來的發展。
用戶的選擇始終是平臺發展的風向標
用戶數是衡量電商平臺的關鍵指標。2020年12月,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達9.02億,單季增長2100萬;年度活躍消費者達7.79億,單季凈增長2200萬。其中,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個月,淘寶特價版年度活躍消費者超1億;2020年12月,淘寶特價版月活躍用戶也突破1億。
在京東發布的財報中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719億,全年凈增了近1.1億活躍用戶,超過80%的新增活躍用戶來自于下沉市場。其中,第四季度新增用戶中超過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城市;2020年12月,京東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41%。尤其京東上線的社交電商京喜,在下沉市場上為京東貢獻了不少新用戶的增長。
拼多多更是不甘落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活躍買家為7.884億,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的5.852億增長35%。其中,每位活躍買家的年度支出為2115.2元人民幣(合324.2美元),比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的1720.1元人民幣增長了23%。拼多多由此成為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阿里、京東早已通過“淘寶特價版、京喜”等開始下沉市場增加用戶,而拼多多則朝著一二線城市進軍。無論是京東的下沉市場,還是拼多多的向上發展都在無形中與阿里搶奪著用戶,不過隨著阿里對三四線城市的加速滲透,也收割了不少新的“淘寶”“天貓”用戶。
越來越高的滲透率,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也使得各領域的爭奪愈演愈烈,激烈的競爭可以帶來市場的兼并整合,但絕不意味著企業可以忘記初心地進行壟斷市場,而應當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相互提升、相互創新、相互發展,共同為各方服務。
企業間的良性競爭會帶動我國的電商、快遞物流等市場發展逐漸趨于成熟化,也將促使企業由粗放競爭的發展階段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這在阿里致客戶和公眾得一封信中表示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其將以此次罰款為新的起點,直面問題,銳意革新。政府的監管與服務,社會各界的批評、包容和支持,是阿里巴巴一路成長的關鍵。對此,阿里心懷感恩,也同時心存敬畏。客戶第一,做一家為社會不斷創造長期價值的好公司,既是阿里的初心,也是阿里存在和發展的最大意義。
阿里、京東、拼多多們,他們今天的市場地位,源于他們智和力,源于他們的初心,也源于他們團隊的服務和責任。然而,正是由于他們有了今天的市場地位,才更應該尊重用戶的選擇,更應該尊重市場的規則。平臺經濟的創新發展,在為大眾提供了最好的消費體驗的同時,已經屬于廣大消費者的平臺。未來,平臺要走的從容,可能需要在平臺協同,物流協同、基礎設施協同等方面多做些努力,讓用戶多一些選擇,就會給自己多積累一些用戶。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