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遞價格戰不止不休
快遞行業的低價競爭遠未結束。
今年,快遞市場的戰局再一次緊張起來。隨著極兔收購豐網、菜鳥推出自營快遞業務等,新老玩家的交鋒讓快遞江湖再現刀光劍影。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快遞巨頭們的普遍做法就是價格戰。
實際上,今年快遞行業維持了良好的復蘇勢頭。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經測算,8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361.5,同比提升16.2%,其中,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發展能力指數和發展趨勢指數同比分別提升10.6%、27.1%、3.6%和1.9%。
受益于行業復蘇,今年上半年,各大快遞企業的業績也企穩回升。而與業績增長相反的是,單票收入卻集體下降。
日前,快遞公司們披露了8月經營簡報,今年8月份,順豐控股單票收入為16.54元,同比下降6.61%。
同期,圓通快遞產品單票收入為2.34元,同比下降7.27%。申通快遞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0元,同比下降13.22%。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為2.17元,也同比下降17.18%。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以來,多家快遞公司的單票就持續下滑。今年1月到8月,申通快遞單票收入分別為2.7元、2.42元、2.41元、2.34元、2.21元、2.21元、2.15元、2.1元,呈現逐月下滑態勢。
單票收入下滑的背后,是快遞公司們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各玩家們,還在重復采取著低價換取市場的手段。
搶奪市場最直觀的數據就是業務量。從8月份業務量看,順豐速運業務不含豐網的業務量達到9.10億票,同比增長11.93%;圓通速遞完成業務量17.41億票,同比增長14.51%;韻達股份完成業務量16.23億票,同比增長9.07%;申通快遞完成業務量15.21億票,同比增長24.04%。
可以看出,三通一達的業務量增速高于順豐。但營收方面,順豐依舊是一騎絕塵。不過肯定的是,三通一達正在努力追趕上順豐的步伐。
對于快遞賽道的玩家而言,價格戰背后伴隨著風險。堅持不下去的玩家,很快會被趕下牌桌。低價競爭會讓快遞網點越來越難以盈利,由此使得快遞企業的盈利空間隨之降低。也就是說,用虧損換市場的方式,極易拖累自身的經營業績。
二、卷完價格卷服務
快遞行業的價格戰陸陸續續,已經長達很多年。2012年開始,中通掀起了快遞行業第一次慘烈的價格戰,將單票價格拉低到了6元左右,甚至出現了“10元3票”、“1000元包倉”的跳樓價,盲目低價的結果就是服務質量的下滑。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行業仍然持續采取低價戰略。2018年開始,快遞行業又開啟了第二輪價格戰,呈現出了大公司收購中小快遞公司、降價搶市場的局面。誰的資金實力更強,就能更快地通過搶走對手的市場蛋糕。
2021年,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行業的“惡性價格戰”被監管部門叫停。
如今,行業的價格戰還在繼續,因為價格戰仍然是搶占市場最有效的武器。
一方面,價格能夠帶動快遞業務量增長,爭奪市場地位,縮小與頭部企業的差距,為未來的進一步競爭打好基礎。
另一方面,價格戰另外的作用就是獲得商家和消費者的注意力。誰的價格便宜,市場就會選擇誰。當企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就會積累大批用戶,最終占領市場,獲得市場主動權。
目前,雖然快遞企業仍然延續價格戰,但也越來越理性。也就是說,企業不僅僅是比拼價格,更重要的是運營效率的比拼,更講究時效和服務質量。
因此,除了卷價格,各大快遞公司同時也在卷服務,想盡辦法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而順豐、菜鳥、京東物流等玩家都在時效和服務等方面下功夫。
例如,順豐繼續擴大“同城半日達”及“跨城急件最快4小時達”的產品服務范圍,今年6月,順豐還升級了順豐特快服務,服務范圍可以覆蓋除三沙市以外的全國所有地級市,全國鄉鎮覆蓋率約93%。
而菜鳥則推出了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承諾提供送貨上門、時效最快半日達、夜間攬收等品質快遞服務。據了解,菜鳥速遞已經向部分商家開放試用。
另一邊,繼順豐和菜鳥之后,中通也宣布升級快遞服務,推出“標快送貨上門,承諾不上必賠”。申通也完成了西北地區的首個無人配送車試跑運行,而圓通持續推進“一號工程”在全網落地,多維度、全方位為分公司賦能,提質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市場客戶體驗。
極兔速遞在全國建立了智能中轉網站、末端網絡和技術網絡,推動物流服務的數字化。
以高品質著稱的京東物流,還利用大模型優化供應鏈方面的能力,今年7月,京東物流發布了基于大模型的數智化供應鏈產品“京東物流超腦”及全新升級的京慧3.0,發力大模型與數字孿生技術深度結合,驅動供應鏈全局優化。
總的來說,時效和服務也成為了勝出的關鍵因素。快遞企業要更好發展,必定少不了在價格、時效、服務質量等多方面考慮。
三、行業加速洗牌
整體來看,快遞行業正在加速洗牌。尤其是新入局者的出現,讓快遞行業的變化更加迅速。
近幾年來,順豐、京東憑借著雄厚的實力,在快遞物流行業的龍頭地位無可撼動。而三通一達中,中通也穩居首位。在“三通”都在加速奔跑的同時,韻達反而掉隊,失去行業“老二”的位置。如今,落后了的韻達,在想方設法維護自身的市場份額。
而另一邊,作為“新入局者”的極兔,也想要快速占據市場份額。例如,2020年,極兔進入中國市場,以68億元收購了百世的國內快遞業務。今年5月,極兔又繼續收購順豐“豐網”,力圖瓜分國內快遞業的市場蛋糕。6月,極兔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謀求上市。
而菜鳥推出自營快遞業務,也勢必會搶奪行業的部分訂單,成為通達系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各大快遞企業為了守住份額,并搶奪其他對手的市場,必然會將價格戰持續下去。安信交運研報分析稱,“由于頭部快遞企業產能過剩及競爭策略變化,今年價格競爭意外加劇,行業價格已再次降至較低水平。”
此外,作為快遞行業發展主要驅動力的電商行業,目前也深陷價格戰中。快遞行業自然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利潤。
綜合來看,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在電商平臺流量紅利見頂的當下,快遞要想尋求新增量也很困難。而接下來長期一段時間,通過價格戰搶奪存量市場或許仍是快遞行業的常態。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