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是圓通速遞成立24周年。“圓通今天的成績是大家同舟共濟一起創造的,圓通未來的發展更需要大家攜手并肩一起努力。”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對全網員工發出勉勵,這一刻,作為公司的掌舵人,他的聲音擲地有聲。生日當天,圓通還在總部舉行了“家人日”主題活動、全網抽獎及豐富多彩的節目表演。
全網100多組家庭,近300名員工代表及家人走進圓通總部,先后參觀了公司展示館、辦公大樓和集運中心,感受企業文化、了解公司發展。當然,一次周年慶不足以構建統一的文化,背后要做的還有很多。當一家企業擁有十幾位員工,那可能是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開端,那正是24年前的圓通,那時圓通從17名員工、借來的5萬元錢起步。
當一家企業擁有超過50萬員工,50萬員工,背后是數百萬的家庭成員,以及數千萬人的社會關系網。如何完美管理50萬人,在所有的人力資源教材上都不會有標準答案。一家50萬人的公司,也不僅僅是創造50萬個就業崗位那么簡單。50萬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背后有50萬家庭的期許。這50萬人,也有很多特別之處。
01
50萬之12600
從統計學的角度,當數據量足夠大,數據會呈現出很多必然的結果。人不僅僅是數字,人是多姿多彩的。
當你面對一個50萬人的企業,你會發現很多情況需要關注。在圓通全網50萬員工中,有近1000名聽力或言語障礙員工,這其中有超過110名一線快遞員。尤其是需要直接與消費者溝通的快遞員,他們每年為消費者派送的包裹達上千萬,如何與客戶交流是困擾他們最多的問題。“為您服務的快遞小哥是聽力或言語障礙人士,請您多多理解與包涵。助殘就業,感謝有您!”最近,不少消費者在查詢快遞信息時發現,物流信息里多了這樣的提示。是巧合也不是巧合。2024年5月19日,第34個“全國助殘日”,圓通通過不斷升級數字化系統,為殘疾員工賦能。
如果為消費者服務的是聽力或言語障礙快遞員,消費者在微信小程序上查詢包裹物流軌跡時,系統會告知當前為其服務的快遞員身份信息,以便取得理解。當客戶聯系這些快遞員時,“電話”選項會默認關閉,并建議消費者與快遞員通過短信溝通。當然,開啟該功能前,圓通已全面征求聽力或言語障礙快遞員意愿,所有的信息展示都已獲得他們本人授權。對于未同意使用該功能的快遞員,客戶看到的物流信息頁面將和普通界面完全一致,消費者不會有任何察覺,完全尊重小哥的意愿。這其實是一種“無障礙溝通”體驗。
通過持續優化,“行者”(圓通快遞員專用APP)“智能外呼”功能也將于近期上線,聽力或言語障礙快遞員可一鍵向收件客戶發起外呼,電話接通后將由人工智能語音與客戶溝通,自動收集并匯總客戶的收件需求,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服務質量。除了技術,為員工能做的其實更多,自2021年與中國殘聯合作開啟“圓夢行動”項目以來,圓通已累計幫助12600余名殘疾人及家屬實現就業創業,建成近8000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和北京、浙江2個助殘基地。
02
50萬之180
開行業先河,2023年,圓通召開了首次覆蓋全網的職工代表大會。來自圓通速遞有限公司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東北、西北7個大區的180位職工代表齊聚上海總部,全國快遞行業首份同時覆蓋直營網點和加盟網點職工的《(全網)集體合同》,以及首個將直營網點和加盟網點職工納入企業民主管理體系的《(全網)職代會實施辦法》正式誕生。這樣的方式,有效維護了全網直營和加盟網點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為新就業形態領域民主協商制度建設找到了一條新的“破題”之策。合同不是虛的,《圓通速遞有限公司(全網)集體合同》涉及全網員工勞動報酬、勞動保護、福利保障、獎懲制度、技能培訓、職業發展等方面。
為了避免職代會流于形式,圓通在制度層面用硬指標進行了約束。職工代表結構,明確“職工代表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以及在各加盟網點工作的職工總數應不低于50%的比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總數不超過40%的比例”。在參與本次職代會的180名職工代表中,來自直營網點的職工代表約60余位,其余近120位均來自加盟網點,直營與加盟的職工代表比例接近1:2;從代表崗位看,180名代表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41人,占職工代表總數的22.78%,一線快遞員代表139人,占職工代表總數的77.22%,職代會的代表性得到充分體現。
職代會之前,圓通速遞工會依托七個大區組織架構,通過多場座談會、隨機訪談等不同形式,廣泛征求職工,特別是加盟網點一線快遞小哥的意見建議,在與企業行政方溝通后,最終確定了報酬支付、作業環境、保險福利、關心關愛、技能提升等五項協商議題,最大限度回應一線快遞小哥的關切。最終,經職工方與企業方幾個小時的反復溝通協商,五項議題全部達成一致。
03
以人為本,更顯從容為了把“讓員工更幸福”的理念真正落地,圓通這次出了大招。圓通宣布,在總部成立“員工質量服務委員會”,在集運中心成立“中心員工質量服務委員會”。
兩個委員會是做什么的?說白了就是解決員工的切身訴求,從住宿環境、薪酬待遇、食堂伙食、關懷活動等方面,不斷用制度抓落實,提升員工幸福感。其實二十多年來,圓通一直樹立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共建共享的核心價值觀和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追求,始終把員工的權益保障、關心關愛和職業發展等放在公司戰略的核心地位。
如今,落實以人為本,更顯從容。這次,圓通還升級了“不離不棄基金”及“助學基金”,為員工待遇、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為全網員工及其家人解決后顧之憂。升級后,兩項基金的幫扶范圍將從原本的直營體系覆蓋到全網50多萬員工,幫扶事項也將涉及醫療、返貧、就業等方方面面,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助力員工學子成才。
回過頭來看,行業經過將20多年的發展,各大物流企業,包括快遞、外賣、同城物流等,全網的人數均達到幾十萬量級,管理難度幾何級提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穩住方向,需在企業文化方面下功夫。這些領域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產生持續的影響力。當下,快遞物流行業數字化越來越高,網點越分越細,流程越來越精準,人員越來越多,員工不用面對面,靠系統就能達成供應鏈的協同,但文化理念像粘合劑一樣不可或缺,快遞企業的文化建設,看似無形,實則有形。
員工與公司之間不僅僅是雇傭關系。另外,企業高層對員工的言行舉止往往具有深遠的影響。企業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和解讀。企業在制定管理策略時,更需要考慮員工的感受和期望。企業高層在重要場合的發言,也是企業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的體現。對于中國的快遞企業來說,企業領導人不是一定要成為演說家,在關鍵時刻,在重要制度設定上,不斷倡導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氛圍,讓每個員工都能夠受到公平的對待,用善良和尊重去溫暖這個世界,更顯珍貴。
當然,快遞物流行業,無論哪個崗位,其實都是全年無休的工作性質,除了和客戶打交道最多的快遞小哥,還有操作員、駕駛員、客服等,堅守崗位,服務客戶。如果公司不關注他們,誰又能第一時間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企業社會責任,第一要務就是解決好員工的事,那就是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次,圓通帶了好頭。在這一點上,行業何不卷起來?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