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一詞源于軍事上的后勤保障策略,后來被引用到商業領域,是關于最短路徑和最低成本的運籌學工程。當下,大部分商品都通過物流來運輸,售價里都隱含物流成本,國家統計局也每年公布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
可見,無論是戰場還是商場,物流競爭的邏輯一直未變,速度、服務和成本的極致測算。
在現代企業中,后勤管理本身就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經濟活動。
因此,要想減少企業的物流費用,首先要改進企業的物流技術,其次要改進企業的物流管理。中國是全球物流服務需求最大的市場,物流服務在經濟運行中的行業地位持續提升。2023年全社會物流總額達352.4萬億元,同比增長5.2%。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更是將物流降本增效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必將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惠及更多企業。亞馬遜從2016年開始,為中國傳統企業和國內電商賣家服務,推動著整體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左手握著全球最大在線零售商業帝國,右手以高品質供應鏈物流服務,為全球用戶每天提供數以億計訂單需求的高效履約。
物流服務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控制成為物流企業必須修煉的內功。只有將所有的經營成本都考慮進去,不錯過任何一個“犄角旮旯”,實現“橫到邊、縱到底”的全方位成本控制,才能獲得持續的物流成本優勢。
據Marketplace Pulse分析,2023年亞馬遜美國站的中國頭部賣家份額已超過美國,從38%增長到了49%,而在整個亞馬遜網站上,中國新賣家的比例更是高達75%。隨著中國出海四小龍在海外嶄露頭角,原本亞馬遜一家獨大的格局被打破,刺激著跨境賣家對于物流服務的需求有了全平臺比價的更多考量。物流服務對跨境電商企業而言是重中之重,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海外市場,谷歌、臉書和亞馬遜在努力,通過地圖、社交和電商平臺在部分國家形成優勢。
美國能控制這些企業,進而影響此國,交易貨幣既非美元、歐元,而是美國控制的數字貨幣。這也是歐盟國家強調數據安全,處罰他們的安全考慮。電商方面,商流必須物流支撐,UPS、FedEx 價格太高,主要選擇是亞馬遜物流。
在物流領域,我們見證了十年間的重大轉變,最初是大型企業提供物流服務體驗;近三年則更聚焦降低成本。
物流的本質是服務,借助科技和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制造成本、庫存成本、貨損成本,是新運籌維度的降本增效。按這個思路,可以舉一反三,推動物流服務全新模式的創新。
核心導讀:1、亞馬遜的全球物流戰略:亞馬遜通過其物流服務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業務,特別是在美國、英國、印度和意大利等國家,通過提供低價物流服務來吸引更多的電商交易,從而增加其市場份額。
2、美國市場表現:2022年,美國國內快遞市場整體下降,但亞馬遜的快遞業務量微增,市占率有所提升。2023年,亞馬遜在美國的快遞業務量大幅增長,增幅領先于其他主要快遞公司,預計2024年將升至美國首位。
3、英國市場表現:英國市場與美國保持一致,亞馬遜在2022年的市占率僅次于英國皇家郵政,是亞馬遜在海外市場中市占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4、印度市場表現:印度與美國關系密切,亞馬遜在印度的市占率為10.3%,雖然不及意大利,但快遞量遠超意大利,顯示出印度市場的巨大潛力。
5、意大利市場表現:意大利的快遞市場非常分散,亞馬遜的市占率相對較低,但仍然位居第三。6、法國和德國市場挑戰:在法國和德國市場,亞馬遜面臨較大的挑戰。法國市場競爭激烈,亞馬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以提升市場份額。德國市場則因為人口分散、成本較高等因素,使得亞馬遜的物流業務面臨較大壓力。
7、亞馬遜的策略:亞馬遜通過低價物流服務來促進商流,同時也利用其物流服務來緩解在海外市場的經營壓力。此外,亞馬遜還在印度市場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以期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行業前三。
8、對中資快遞的啟示:文件最后提出了對中資快遞企業的幾點建議,包括全面研究國際市場環境、高度重視戰略規劃、通透規劃資產模式和投入產出,以及選擇合適出海人才等。
01
亞馬遜物流低價拓展:美英印意,目標法國
(一)優勢國家:美英印意
1.美國件量看,2022 年美國總體件量下降,國內四大快遞企業只有亞馬遜微增,市占率提升;2023 年,亞馬遜美國件量猛增至 59 億件增 15.7%,增幅遙遙領先于 U、F 和美國郵政三家,市占率已升至第二,預計 2024 年將升至美國首位。
2.英國英國,自來與美國統一步調。因此英國市場亞馬遜強勢也是傳統和意料之中。22 年 17.5%的市占率僅稍落后英國皇家郵政居次席,市占率也是美國本土外,亞馬遜在其他國家中的最高。3.印度印度與美英關系密切。在印外國企業,美企是少有的享受寬容的。亞馬遜在印 10.3%市占率雖不及在意大利,但件量 3.3 億件高出 0.9 億件,且印度市場潛力顯然更大。4.意大利意大利與英國一樣,快遞業極為分散,主流快遞企業數量 8 家也僅次于英國的 9 家。在如此分散的國家,亞馬遜市占率僅 0.7 個和 1 個百分點之差位居第三。(二)目標國家:法、德在法國、德國,“商流+物流”的亞馬遜,顯然無一席之地。
1.法國法國向來獨立自主。在法國市場,2022 年法郵、法鐵占66%的業務量和 51%的收入比重,且法郵價格低競爭力強,法鐵價格高服務好。外企在法拓展,并非容易。
2.德國德國市場,2022 年 DHL 占 49%、54%的量收份額。除通過驛站模式降低投遞成本的 Hermes 外,DHL 價格居中,并不很高。基于德國全球第三位的制造業實力,資源更聚焦在 DHL德國本土快遞物流企業,顯然更合適。
(三)低價可拓展回程銷售,緩解政治壓力從上述 2022 年數據看,亞馬遜在英、印、意的單價,僅有其全國件均單價的 84.7%、85.4%、87.6%,極具價格競爭力。而在美國本土,亞馬遜單價 33.2 元/件與美國郵政 31 元/件基本一致,僅有 UPS 的 94.6 元/件和 FedEx 的 106.5 元/件的三分之一。
考慮 2023 年美國郵政的巨額虧損,判斷在人工、地租、車輛等價格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亞馬遜物流同樣虧損,而由其商流來彌補。進而定性粗估判斷,亞馬遜在境外同樣也是以略虧為主,以促進商流。同時,低價的亞馬遜的快遞價格,也對落地國返至美國和他國的電商實物銷售有較大競爭力,進而協助落地國商流出海,有利于當地就業,同時有利于緩解亞馬遜在落地國的經營方面的來自本國政府的壓力。
02
力不能及,但亞馬遜在賭命式努力
(一)相比中國,商流劣勢巨大美國中低端制造業空心,亞馬遜電商平臺中來自中國的商家居多。相比中國的中低端制造業,美國制造業幾無競爭力,無論規模、種類和成本,差距巨大。同時,無論近岸還是友岸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成體系地替代中國制造業。
(二)相比中國,物流優勢仍在上述數據可知,起碼至 2023 年,中國境外的主流消費地國家,并無中資快遞進入當地國家主流快遞企業范圍。雖然中國企業業務量規模已居于世界TOP7,但 TOP7 中國快遞企業總營收之和,尚不及 UPS、DHL 和 FedEx 其中的一家。相比中國,美國快遞物流企業的優勢仍在。
(三)國家拓展:助力商流規劃,法國印度優先美國快遞企業,無力拓展中俄,散裝的歐洲市場,就成為亞馬遜物流拓展的主要目標。此外,還有人口規模領先的印度。
1.法國在英、意已拓展的情況下,歐洲二極法國、德國必然成為首要。法國國旗三色即是:自由、平等、博愛,不設障礙是法國歷來傳統。因此,拓展法國成為首要。5 月 17 日消息,亞馬遜物流投資法國約 12 億歐元合約 13 億美元。而據 2023 年數據,UPS、FedEx 每增加 1 億件快遞量,其對應資產投入約 13 億美元。13 億美元投入法國,再考慮美國、法國人均 GDP 之比 1:1.77,粗估未來約能對應 1.2— 1.6 億件之間快遞供給能力。如以 1.4 億件計,已僅次于法郵、法鐵之后居第三。
2.德國拓展德國市場并非容易。一是,不同于法國的獨立自主和寬容,德國與美國的關系更多是壓力下的被迫,未必愿意讓美國企業尤其是電商平臺企業再深度融入德國民眾生活。二是,相比美、英、法等,德國城市人口非常分散。首先,第一大人口城市柏林的人口僅有巴黎、紐約、倫敦的三分之一,無法快速形成消費人口規模效應。
其次,德國網絡組織應考慮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法蘭克福五市,也是人口規模前五的五市,但五市分列五個角。最后,五市周邊網絡組織可近距離輻射的 200 公里內的城市的人口之和,均在 300 萬-400 萬人口左右。因此總體看,德國網絡組織的成本較高。三是,Hermes 低價投遞方式的存在和 GLS 低價,給靠補貼入市場的亞馬遜物流較大壓力。
四是,2022 年,德國市場業務量前四的門檻是 4.6 億件,按 UPS、FFedEx 的數據推直營模式起網,需要大約 50 億美元以上,是法國的 5 倍。
3.印度亞馬遜在印度已有很好的基礎。一是,美企在印度,相比中資快遞,有相對寬容的經營環境。二是,2023 年美國人均 GDP 是印度的 33 倍,結合印度主要城市頭部 5 市的人口、地租、稅賦(含潛規則)等粗估,每增加 1 億件快遞,需要增加約 3 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投入,遠低于歐美各國。
三是, 2022 年亞馬遜在印度 3.3 億件相對大的業務量,位居第四,但距離第三僅有 2.1%,距離第二也僅有 2 億件、38%的差距。
5 月 16 日獲悉,亞馬遜向印度子公司新投 1.98 億美元,也是其在五個月內向印度分部投入的第二筆資金。總體粗估,最遲 2025 年,亞馬遜印度將成為印度行業量前三,或者前二也有一定概率。
03
思考借鑒
一是,中資快遞應全面視角。既不放棄研究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也不放棄研究跨境電商格局變化,在此基礎上,持續快遞研究。二是,高度重視戰略規劃。沒有全球視角,全產業鏈視角,沒有專業規劃人才,規劃難成。但規劃是繼“重視”之后的第二“須要”。三是,通透規劃資產模式和投入產出。四是,選擇合適出海人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