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Temu正式上線了巴西站,并試圖通過最高90%的購物折扣和免費送貨到門服務吸引當地消費者。
但最新消息顯示,巴西眾議院和參議院都批準了終止對金額不超過50美元的國際采購訂單的免稅政策,并決定對這類商品征收20%的進口稅。如果法令最終生效,對Shopee、Shein、速賣通和最新加入巴西市場的Temu可能都會造成影響。
2024年伊始,馬來西亞的低價值稅就已正式生效。根據規定,所有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馬來的商品,售價低于500令吉的都必須繳納10%的低價商品稅。這也使得Shopee等電商平臺上的商品價格出現了上漲。
而前段時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一系列海關整頓措施,就如同突如其來的風暴,給中國跨境電商在美國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年之間,似乎全球都在對低價進口商品做出限制,對中國跨境電商行業來說不算是個好消息。
盡管如此,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出海的腳步仍在加速。5月27日,速賣通宣布簽約足球巨星大衛·貝克漢姆為全球代言人。在萬眾矚目的2024歐洲杯賽事中,速賣通成為了官方合作伙伴,阿里國際站則是官方B2B電商合作伙伴。而Temu已在全球開通了70個國家站點,囊括了亞洲、歐洲、北美、拉美、非洲以及大洋洲等眾多國家和地區。
國家也在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就在6月11日,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聚焦本地產業,建設產業帶展示選品中心,與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合作,設立產業帶“線上專區”。
01
“小額豁免”帶動跨境電商發展
這次美國海關的整頓風暴波及了多家美國清關公司,迫使它們暫停“小額豁免”(T86)清關業務,其中甚至包括了Seko Logistics這樣的大型國際貨運代理商。
據報道,Seko Logistics每月處理數百萬件“小額豁免”包裹。不過目前Seko Logistics已經恢復了清關業務。
“小額豁免”政策規定,凡是通過直郵交付給個人買家的包裹,只要價值低于800美元就可以免稅進入美國。入境審查也相對寬松,這給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在美國市場開展業務,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
對于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來說,“小額豁免”有多重要?
從2000年阿里國際站出海開始,價格優勢明顯的郵政小包就迅速成為了跨境電商賣家的首選物流配送模式。郵政小包非常適用于較輕、體積較小的商品配送,不僅物流性價比高,且清關便利、查驗率低,利用好相關政策還能免除關稅。
而800美元“小額豁免”政策,源自2015年春天奧巴馬簽署的《貿易便利化和貿易執法法案》,將原先的“最低限度條款”限額從200美元大幅提升至800美元,這一跳躍,無疑為跨境電商打開了一扇更廣闊的大門。
那時“小額豁免”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亞馬遜和美國買家。2015年前后正值亞馬遜大力引入第三方賣家,無數跨境小包如同潮水般從世界各地涌向美國,其中很大一部分商品來自中國工廠。
來自深圳的跨境商家Grace告訴品牌工廠,她所售賣的手機殼全部通過跨境小包的形式運送到海外消費者手中,“我們的產品很輕,用小包運輸是最合適的,也不需要在海外倉囤貨,很方便。”
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出口的小包越來越多,因此針對于熱門國家推出的專線小包物流業務也隨之增長。根據2023年曉生排行榜披露的數據,小包專線占跨境物流企業業態營收比重高達45%,幾乎占據了跨境電商物流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而Temu和SHEIN在美國市場的迅猛發展,更是將“小額豁免”政策發揮到了極致。它們的品類以服裝和輕小件為主,客單價遠低于800美金的門檻,因此小包直郵是首選物流方式。
美國國會委員會在去年的一項調查中發現,Temu和SHEIN賣家加起來占了從中國進入美國的最低限度包裹的近一半。
這也使得進入美國的“小額豁免”包裹的數量持續攀升。在2023年10月1日到2024年3月31日的183天里,美國海關共處理了7.05億件通過“小額豁免”政策進入美國市場的小包裹。換算下來,在2024財年美國海關平均每日要處理385萬件小包,而這一數據,在2023財年約為288萬件,在2018年時大概是100萬件左右。
02
“多重監管”之際,9部門發文支持出海
不止美國市場,自5月起,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似乎就面臨著“多重監管”。
先是越南正式宣布計劃取消小額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將對所有售價低于200萬越南盾的進口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增值稅,也就是大概78美元的商品。
然后是韓國。5月13日,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KFTC)表示,韓國政府與速賣通、Temu簽署了一項協議,以促進產品安全。
這一審查與速賣通、Temu在韓國的飛奔有著莫大的關系。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人從包括全球速賣通和Temu在內的中國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總額,同比增長了驚人的121%,達到了3.3萬億韓元(約合24.8億美元),占其海外電商購買總額的近一半。截至2024年3月,速賣通和Temu在韓國的用戶數量已分別激增至887萬和829萬,而2008年就已成立的韓國本土電商平臺11st卻僅有740萬用戶。
隨后,在5月3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Temu因其用戶數量超過4500萬,正式被指定為超大型在線平臺(VLOP)。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明確指出,Temu作為超大型在線平臺,在收到通知后的四個月內,即2024年9月底之前,必須全面遵守《數字服務法》的規定。
自2023年4月進入歐盟市場以來,Temu在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新西蘭、西班牙等27個歐盟國家間實現了快速擴張。截至2024年3月31日,Temu在當地的月均活躍用戶約為7500萬。因此Temu被列為了超大型在線平臺,此前,TikTok、速賣通、Shein等中國平臺均被認定為超大型在線平臺。
與此同時,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17個成員國組織也控訴Temu違反DSA法案的一系列要求,包括未提供交易商的追溯信息、存在操縱性商業行為以及產品推薦算法不透明等。
另一邊,在南美地區的巴西,其眾議院在5月底通過了一項新提案,給Shopee、速賣通等海外電商平臺帶來了新的挑戰。這項提案決定對價值50美元以下的商品征收20%的關稅,這標志著巴西對當前免稅政策的重大調整。而最新消息,巴西參議院也通過了該提案。
這一政策變動不僅會影響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也可能對巴西消費者的購物選擇產生影響,因為增加的關稅可能會提高商品的最終售價,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意愿。
最新的關稅政策調整則來自南非。據悉,2024年7月1日起,南非將對Shein和Temu等外來的電商服裝零售商征收45%的進口關稅和15%增值稅,原因是此前當地服裝零售商指責Shein和Temu的低價進口貨物影響市場。
盡管中國跨境電商商家在海外面臨著多重監管,但中國政府在6月11日給跨境電商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據報道,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了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指導地方依托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優勢產業集群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培育“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模式發展標桿。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聚焦本地產業,建設產業帶展示選品中心,與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合作,設立產業帶“線上專區”。其中的要點有:
支持依法合規引入數字人等新技術,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帶動更多優勢產品出口。鼓勵地方立足特色優勢支持傳統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的營銷服務體系。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借展出海”。支持跨境電商平臺、出口、支付、物流、海外倉等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等重點展會。支持按市場化原則提升現有地方性跨境電商展會辦展水平,針對重點產品、重點市場舉辦海外專場推介、對接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企業赴境外參展,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多展示對接平臺。
03
“轉向”,中國制造擁抱世界
事實上,“小額豁免”政策的調整,早已有之。
在2021年7月,歐盟就取消了跨境商品和服務增值稅免稅政策。自那時起,歐盟的稅務“紅利期”就已經結束了。
在過去,由于歐盟規定價值低于22歐元的小包直郵商品不需要繳納稅費,免稅的低價商品自然而然地具有價格優勢。然而,隨著政策調整,所有的貨物都得繳納增值稅,將使得絕大多數瞄準歐洲市場的跨境賣家面臨約20%的運營成本提升。
歐盟政策調整,在2021年、2022年間給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們帶來了陣痛,但經歷過調整目前還在深耕歐洲市場的跨境商家Arron直言,“稅務合規是必然的,長期來看會凈化市場環境,減少惡性競爭。”
Arron的經驗告訴我們,跨境電商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一旦小包直發的業務模式難以走通,海外倉、本土店就會提上日程。
從平臺層面來看,2021年時的亞馬遜選擇直接通過代扣代繳VAT增值稅來遵守歐盟的規定。而面對多國“小額豁免”政策的調整,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則試圖通過提升“半托管”模式的戰略地位,以期減少小包物流的壓力。
多位賣家向品牌工廠反應,在多家美國清關公司被暫停“小額豁免”(T86)清關業務后,Temu全托管買手群內官方就已經發布了“首單暫時暫停”的通知,“其實今年年初Temu的核心團隊就已經押寶在半托管業務上了。”
5年來一直從事跨境貨代業務的Woody表示,去年速賣通、Temu、Shein都在發力全托管,國內倉儲以及跨境小包運輸能力就已經很緊張了,到了旺季問題更多,“在去年圣誕季的時候,Temu包裹量激增,最后交付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所以在今年不管是速賣通還是Temu,都在做半托管。”
品牌工廠了解到,Temu的半托管模式主要瞄準那些擁有海外倉、已在海外備貨等具備本土發貨能力的賣家。這可以看做是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在面對與亞馬遜的競爭時,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勇往直前。它的背后,是中國千萬產業帶工廠的強大制造能力,這一深厚的底蘊,為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電子產品到家居用品,從時尚服飾到機械設備,中國制造以其卓越的品質和競爭力,伴隨著跨境電商的巨輪走進了全球消費者的生活。
可以肯定的是,跨境電商的發展,不是外國打壓就不成長了。面對外部環境的挑戰和壓力,中國跨境電商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無限的潛力。跨境電商平臺和商家們以靈活的策略、創新的模式,不斷適應變化,在全球市場中穩步前行。
同時,中國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行業組織的積極引導,為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從稅收優惠到資金扶持,從市場準入到知識產權保護,一系列措施的出臺,為中國跨境電商的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中,中國跨境電商正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本文來源于品牌工廠BrandsFactory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