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快遞新聞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突破1500億后:快遞企業何時擺脫“以價換量”

  11月17日,我國快遞年度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大關,再創歷史新高。快遞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后,快遞企業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近年來,快遞企業深陷“以價換量”的漩渦。而國家重磅聲明的“堅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猶如平地一聲雷,炸開了行業既有格局。隨著新政策出臺,物流行業走到了拐點,曾經依靠價格戰廝殺的快遞巨頭們,放棄低價策略后,如何取得新的競爭優勢,是未來快遞企業需要積極探索的方向。

  01

  替代:萬億藍海,“無人”快遞新常態化

  縱觀快遞物流業低價內卷多年,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過去低價所造成的增長模式,粗暴有效,可是這存在一個非常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不可持續。在此背景下,整個行業也進入由量到質轉變的關鍵階段。在今年“史上最長雙十一”的戰場下,我們就可窺見快遞公司已經開始將重心轉向服務質量的提升和技術創新。其中,最有意思的看點,也是最值得關注的,今年,“無人”送快遞了。一是無人車:末端配送正從傳統的人力配送,逐步向無人化、智能化轉型。根據《2024年末端無人配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末端配送用車市場規模已達到1334億元,預計到2030年,城市末端無人配送產值將增至977億元。這表明無人配送行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同時,隨著無人車擁有“上路權”的空間越來越大,快遞企業也開始密集規模化落地無人車的應用。目前順豐在全國范圍內已投入超800臺無人車。京東物流8年布局,在近30座城市開展智能配送車的運營,并且9月新推出第六代智能配送車將規模化布局。菜鳥已在全國400多所高校部署了超700臺無人車,并收到了來自全國7個省份客戶的快遞無人車采購訂單。同時,郵政、中通、圓通等快遞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從整個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無人配送已成為物流巨頭的爭奪焦點。

  二是無人驛站:在物流競爭更加激烈的同時,各大快遞公司將“無人化”目光轉向了快遞驛站。比如,圓通上海比亞迪園區內,設置“智能自助驛站系統”,能夠24小時為客戶提供自助取件服務;超萬家菜鳥驛站在雙11期間力推“24小時自助取”,覆蓋了200多個城市。三是無人機:低空物流概念當下可謂是大火,特別是在今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全國各地政策頻出,通過立法、資金支持,推動低空經濟迅速發展。2035年國內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有望超過6萬億元。種種跡象表明,低空經濟新賽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測算,無人機在物流業的應用市場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今年以來,無人機配送逐漸“飛入”日常生活。順豐旗下豐翼科技已實現無人機同城及跨城范圍內的即時高效快遞運輸,截至9月底,豐翼開通523條航線,飛行超百萬架次,運輸貨物超520萬件。無人機配送作為新興、高效且現代化的運輸模式,不斷加快在物流業滲透進程,逐步改變著物流格局。可以預見,不管是從效率還是從市場環境來看,無人快遞都具備前景。在需求端,隨著海量的快遞寄遞需求不斷擴大,無人技術成為科技賦能快遞業的重要手段;在供給側,萬億級市場規模、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助推無人快遞成為未來主旋律。

  02

  融合:AI+物流,筑高競爭壁壘

  事實上,無人快遞只是物流科技革命的一個小小窗口,它的背后支撐的是數字化、數治化、數智化的深度融合。我們都知道去年掀起了一波AI熱潮,相比于數字化、自動化等智能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各個產業方向并且成熟應用,AI技術的出現,無疑是給物流領域科技智能布局注入新的活力,各方的新爭斗也進入白熱化。去年以來,京東、菜鳥等企業均在物流產業側發布大模型。京東物流披露,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首次將“京東物流超腦”大模型應用到京東“618”保障工作中。去年6月,菜鳥供應鏈發布一款基于大模型的數字化供應鏈產品“天機π”。今年3月,貨拉拉CTO張浩公開透露,貨拉拉自研的貨運無憂大模型已在多場景應用,問答準確率超過90%。8月,順豐發布了自主研發的“豐知”物流決策大模型,并且時隔一個月,推出垂直領域大語言模型“豐語”,針對市場營銷、客服、收派、國際關務等業務板塊的二十余個場景落地實踐應用。

  同時,AI已經成為電商行業的重要驅動力。目前,阿里、京東、菜鳥、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已經公開發布了物流大模型。馬云曾說,“AI電商時代才剛剛開始,對于每個人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縱觀全局,不難發現,科技AI正悄然滲透到電商和物流的每一個環節,數字化、自動化及AI技術的深度融合正進入爆發期,助推企業構建起一個更加高效、智能、協同的全球化物流生態系統。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智能、數字化布局是大勢所趨,以AI大模型引領的新一輪技術變革為物流業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或許在未來5-10年,誰能利用AI技術打出差異化的物流服務,誰就能筑高科技競爭壁壘。正如順豐王衛所說,“科技高速發展的進程里,需要借助新事物、新工具,做到不落后。我們在這個時代,都是被科技或者創新的老虎分分鐘吃掉,而不是被同行干掉的”。企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以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和發展需求。

  03

  新的增長曲線:左手下沉,右手出海

  快遞物流領域,不可否認的是過去的第一增長曲線,其實某種程度上,都已經越過了頂點,開始慢慢下行。那么從現在開始,如果還要繼續保持增長,就得找到屬于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首先,就是下沉市場。整體來看,逆城市化的趨勢是無法逆轉的。如果能抓住機會,在供給不足的地方提供優質的供給,做低價但高質量的服務,那么將會擁有一個很廣闊的市場,這就是我們國內非常大的優勢,大縱深。今年第1500億件快遞正是一箱甘肅天水花牛蘋果,這背后是下鄉進村、助農的縮影。其實很多快遞企業,他們在下沉市場的表現已經凸顯出來了。中通去年完成了300億件的快遞量,其中農村快遞就達到了109億件,超過了1/3的量,農村上行件同比增幅超33%。今年夏天,各大快遞爭相涌入農產品寄遞市場,順豐、京東、菜鳥紛紛布局各個農產品產業帶,更甚直接下場拉橫幅打價格戰,各家已經深入下沉市場撕咬開了。

  今年是“快遞下鄉”工程推出十周年,下沉市場、鄉村振興的商業潛力正在全面爆發。當前,國內快遞市場競爭激烈,在存量市場中,“快遞進村”或將成為另一個增量發力點。另一方面,海外市場成為快遞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在國內市場同質化內卷是沒有出路的,價格戰就算打贏了,其實也算是供給側的優化,但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需求側增量的問題,而全球各個國家更大的市場才是需求。事實上,同下沉一樣,出海已不再是新鮮事,各大快遞企業早已搶灘布局海外市場。從布局來看,順豐今年遞表港交所謀求“A+H”二次上市,一個明確動機便是“加強順豐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與“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菜鳥已啟動第二批全球eHub建設,在全球運營超80萬平方米海外倉,今年內正式推出“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京東物流剛剛宣布全面升級出海戰略“全球織網計劃”,計劃至2025年底全球海外倉面積將實現超100%增長。今年內,京東快遞國際的服務范圍將進一步拓展至全球近80個主要國家和地區。極兔、百世等出海老兵在東南亞、中東等地切入本土市場,加速形成本土快遞網絡。

  盡管各大企業已經布局多年,各家的“打造出海第二增長曲線“的口號也是打的響亮,但為什么目前看來,影響和成果有限?1、國外市場規模需求大,同樣競爭也大。在海外,中企既要直面UPS、DHL、FedEx腹地,也常出現在海外與老熟人再次交手的現象。2、出海需要過硬的基建、技術、航空運輸等資源能力,搭建配套的跨境和海外供應鏈體系是關鍵成功因素。3、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政策法規和運營模式,對外不論是在資源側、客戶側,還是運營、談判等方面,都需要因地制宜。電商、快遞企業加強合作,整合抱團出海,或許是個有效的選擇。可以預見的是,快遞企業出海是長遠布局。現在跨境快遞仍處于跑馬占地階段,能否順利啃下這塊“硬骨頭”成為新的增量還有待商榷,任重而道遠。

  04

  結語

  總而言之,經歷過種種變局,快遞“價格戰”已走到臨界點,企業需要通過技術升級、產業融合等方式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和創新,利用技術賦能在下沉、出海等需求市場打出新的增長點,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不是單個業務、單個領域的競爭,是產業生態的競爭。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快遞,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