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家具、順德的小家電、南通的家紡、上海的汽車配件、義烏的小商品、黑龍江的大米……產業強經濟強,產業興百業興,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上百條優質產業帶,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幾年,產業帶已經成為物流行業的高頻詞匯,順豐、京東物流、德邦、安能……諸多頭部企業都在圍繞不同的專業市場,布局產業帶。
我們常說“商流決定物流”,上游的變化總是影響著供應鏈,進而影響物流,產業也一樣。作為物流企業貨源的主要來源,可以說產業帶的繁榮也是物流業務的繁榮。
現如今,物流企業對產業帶的布局明顯已不在滿足于單純的運輸服務。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以滿幫為代表的物流企業開始從數字物流的角度拓寬對產業帶的影響。那么站在物流人的視角,在這場越來越強的產業帶風潮中,數字物流的定位、態度、行動是什么?又將形成怎樣的趨勢?
01
數字物流產業帶的新引擎
近日,在滿幫數實融合暨數字物流產業帶報告發布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中國物流學會副秘書長周志成發表了一個看法。他認為,未來的物流不僅影響物流的環節,還會深入到產業鏈、供應鏈的全流程,通過流程再造去改變產業鏈、及供應鏈的競爭態勢。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對于實體經濟的影響是一場效率革命。周志成表示:“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滲透對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極大程度提高了傳統產業運行的效率,改變了傳統經濟運行模式,深刻影響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如果將數字貨運分為四個階段,從早期線下的小黑板到數字大屏,再到聯網后的獨立網站到數字貨運,傳統企業和數字平臺早已開始“雙向奔赴”,物流企業通過數字貨運平臺結合具體場景,來改變流通方式,幫助傳統企業降本增效。
上海怡黃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浩介紹,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數字化是走向現代化管理的必經之路。木業有些類似大宗商品,倉儲成本高、貨量大,長短距離加一起物流成本占比曾高達17%。在通過滿幫接入數字貨運后,目前公司短運方面費用降幅達到30%,整體物流成本下降了6%。
作為產業帶的新引擎,數字物流一方面能夠幫助產業帶優化資源配置,例如通過提前預測發貨旺季,調配資源,降低運輸需求高峰,穩定成交價格。更進一步,還能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推動整個產業帶的升級轉型。
在這樣的能力下,滿幫能透過數字物流觀察到什么?背后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我們從其新發布的這份《數字物流產業帶報告》中一窺究竟。
02
引擎作用顯現增速迅猛
產業結構優化,內陸地區物流數字化加速提升
縱觀產業帶地理分布情況,沿海地區分布得更加密集,廣東、山東、江蘇的產業帶數量尤為突出,且呈現集聚特征。可以發現,產業帶并不完全與當地的GDP等經濟發展水平掛鉤,同樣包含自然、經濟、歷史等資源因素。
此外,通過數字物流產業帶前后周期的變化,還能清晰反映出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例如,山東青島近一年來發貨量前十名中有八個都發生了變化,由22年的面粉、飼料、米類麥仁等農產品為主的產業轉變為23年的設備配件、鋼鋁結構、機械等以制造類為主的產業帶。
值得一提的是。內陸地區近幾年走上數實融合快車道,涌現出一大批數字化產業集群。具體到物流領域的數字化,增速幾乎是沿海地區的一倍,達到了27%的增速。
全行業平均運距下降,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
從空間的維度看行業變化,一方面,近一年來,全國數字物流訂單平均運距比上一周期縮短4%,大部分地區的產業帶運輸距離也有10%以內的縮短。得益于中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高度協同的地域運距均有下降,其中一體化進程較快的珠三角最為明顯,運距較去年同期整體縮短35%,其次分別為是長三角、京津冀。運距下降代表著貨主與司機兩端需求越加頻繁,更加需要一個平臺型企業在其中承擔著撮合、承擔調度的功能,而平臺型企業又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效率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特定貨物的長距離訂單在增加,例如南菜北運、西果東運,山東的蔬菜很多來自湖北,每年運送量達兩千萬噸。這意味著如湖北蔬菜、廣西香蕉等特產能更好地通過山東壽光、河北高碑店輸送到更多消費者手中。除蔬果外,由于資源分布不均衡,礦產的運輸距離同樣很長。運距變長也帶來了回程空駛的問題,有司機反饋在東三省等了3、4天都沒有找到回程貨,空駛了幾百公里。這就需要平臺更有效地調度和管理,一方面幫助產地銷運,另一方面也幫助降低司機成本,讓司機賺到錢。
03
細分領域平衡供需數字提效
近年來大熱的冷鏈運輸行業也在因數字物流而發生著變化。
運滿滿冷運總經理王玉琛舉例,在運滿滿平臺內對冷鏈數字化能力運用最為嫻熟的五個省份分別是山東、湖北、河南、河北、云南,它們分布在中國各地,季節輪轉為中國各地運送蔬果等農作物。為了賣出價格,山東等地供應全國的萵筍、青菜和胡蘿卜都需要冷鏈保鮮,冷鏈物流是保障高價值蔬菜新鮮度和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高品質果蔬、冷藏冷凍類食品的需求顯著增加,催化出大量的冷運需求。中物聯冷鏈委數據顯示,我國冷鏈運輸市場正進入蓬勃發展的快車道。2021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為4184億元,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萬億元,22年至26年的行業年復合增長率可達17.5%。
巨大的市場規模下,冷鏈的痛點也很明顯,一是多段式運輸或溫控不標準帶來“斷鏈”,二是產銷地分布不均衡導致的空駛成本高。
為解決這類痛點,運滿滿上線“果蔬咨詢早知道”產品,通過預測產地調車需求,助力果蔬產地與司機提升發貨接單效率。王玉琛介紹道,該產品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運置調節,如提前預測發貨季,及時向司機傳遞相關貨源信息,將運輸需求集中在產業帶地區,從而平衡運輸高峰,穩定運力成交價格。一方面產業帶的從業者能夠通過“早知道”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司機可以在這個時期內前往需求量大的地區運輸貨物,增加收入。未來,運滿滿冷鏈還將繼續圍繞產業帶和供需調節運營,以進一步平衡供需關系。
“果蔬資訊早知道”產品部分截圖
據介紹,運滿滿的冷運業務從2019年開始內部孵化,2021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2022年年度GTV破百億,行業增速每年保持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王玉琛表示,整個的冷藏業一年的需求量是3.5億噸,其中運滿滿冷運今年承運超過5000萬噸。
04
結語
企業行穩致遠,離不開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結合。
物流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產業帶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數字物流的手段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讓產業帶產品更好的走出去,賣出好的價格。滿幫的部署與成績,讓我們看到其如何以數實結合推進新路徑,這是其社會價值。
另一方面,我們同樣可以注意到滿幫通過與產業帶的深度合作,實現了共贏發展,這是其商業價值。滿幫為中小企業、農業產地提供多樣運力解決方案,幫助貨主端整合、管理和調度車輛、司機等運輸資源,進而提升產業鏈的效能并擴大其業務范圍。產業帶的發展也為滿幫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機會。
“產業帶”的概念離我們越來越近,也從另一層面證實當下物流企業布局產業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甚至可能成為新的發展焦點。共同期待,新的產業帶故事。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