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社會熱點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大學生送外賣,是就業“最后的倔強”嗎?

  不少上海市民最近發現,外賣的配送效率似乎越來越高了。即使是用餐高峰期,剛下單就會有騎手秒接,送達時間也往往比系統顯示得要快。

  曾幾何時,一線城市的外賣騎手們可以憑借充沛的精力和積攢的經驗輕松“月入過萬”。但如今,一面是不斷涌入的大量新騎手,另一面是均攤到每個騎手的單量下降,人多單少,收入難創“新高”。大環境的變化,正在進一步改變這個職業的生存狀態。

  僧多粥少,大學生也來送外賣

  記者采訪了上海多位外賣騎手,較為一致的反饋是年后“人多單少”。有些外賣騎手甚至表示,現在普遍一天只有三十多單,而他們此前多的能接到五六十單,相比之下,減少了三四成。

  “連不少大學生都在跑單,人多了,單子當然就少了。”小張是學物流專業的大學生,3年前從外地來滬當起了外賣員。“雖然辛苦點,但比起三四千一個月的實習工資,騎手的工資還是比較高的,”小張說,“跑外賣一個月勤快點能掙一萬多,雖然如今單子變少了,一天一般三四十單,但它本質上是‘多跑多得’,還是有許多人想加入的。”

  剛做騎手兩個多月的小宋是在短視頻上刷到招聘廣告的,送外賣講究的是多勞多得,廣告上寫著能“月入一萬多”。后來他問老騎手,這些宣傳是不是假的?三五個老騎手給他看了看工資條,小宋認為數字很可觀,“我覺得自己年輕、體力好,跑外賣應該也能掙不少錢。”他的想法很簡單。

  “人實在是太多了。”“路上看得到新人,新裝備、新車。”上海某站點一位專送騎手向記者表示,從上個月底開始,自己所在的和附近的站點人滿了,每個站點的規模在100-200人,但是“招也在招”,因為離職的人也多,處于“走一個進一個”的狀態。

  “崗位就那么多,滿人就不招,人員流失就會補充,不存在一直要人,也不存在一直滿人。”

  上海某站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勞動力供應量大,有些站點前段時間一直都滿人,這段時間天氣漸熱,外賣將進入旺季,部分站點開始招聘了。“比如有些大的站要招20個人左右,一兩天就能招滿。”

  兼職騎手收入下降,接單不再“挑肥揀瘦”

  “現在單子少好多,許多單子時間緊不順路,也不好搶,而且單價比以前降了好幾毛錢。”

  騎手王師傅向記者表示,現在一天跑單十四五個小時,也就能做個四五十單,一個月下來“拼命跑”也就1萬元左右收入。

  但過去,每天只要跑10來個小時,就能賺到1萬左右,加個班一天就能有七八十單,“我覺得單子變少是疫情結束后開始的,具體什么原因說不上來……”王師傅說。

  來自同一平臺的朱師傅則表示,對專送騎手來說,現在每個訂單價格在7元左右,與過去的單價收入差不多。

  “倒是兼職外賣員變多了,疫情以后許多人跑來上海做眾包騎手,”不過他提到,對于在平臺兼職的眾包騎手來說,由于沒有站點分配單子,需要靠自己搶單,且近日出現了配送單價下降的情況,“有時候一單只有5元,整體每單收入有下降。”

  相比于專職的外賣騎手,兼職騎手的處境更為艱難。由于系統本身的算法會優先派單給全職騎手,導致兼職類訂單量明顯下降,同時被派送的外賣單質量不高,容易發生距離較遠或兩個訂單完全不順路的情況。“不過,全職騎手也在準時率、餐品完整度、有效在線時長及有效訂單量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朱師傅說。

  “現在接待不能挑肥揀瘦,距離遠的訂單也要接。”眾包騎手李師傅對記者說,“以前一些距離較遠或不順路的單我都不會接,但最近發現如果不接,一個中午可能只有四五個訂單能跑。”他說,“現在,不僅要根據時間段選擇等單的地點,還不能太挑活兒。”


  騎手群體規模呈擴大趨勢,成為熱門的就業“緩沖區”

  從長期數據來看,騎手群體規模確實呈擴大趨勢。據美團的財報顯示,2021年美團騎手的數量為527萬。2022年,美團騎手的數量變成了624萬,其中81.6%是來自縣域鄉村地區的農村轉移勞動力,平臺一年新增騎手的人數達到了97萬。

  餓了么2022年藍騎士報告顯示,有114萬騎手在平臺獲得收入。截至2022年底,發牌閃送員數量超過200萬,其中來自上班族的比例增長明顯。

  據此前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其中外賣騎手約1300萬名。國家統計局雖未有最新數據尚未公布,但2022年到2023年,因騎手注冊門檻低、時間靈活、多勞多得的特性,成為很多人就業或者過渡性就業的新選擇,多個平臺騎手數量規模都明顯擴大。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理事孟泉表示,騎手職業對于勞動者具有“就業蓄水池”的價值。該職業具有較高的職業開放性和收入公平性,能幫助一些面臨失業的勞動者重新獲得工作機會。騎手職業具備多勞多得、按天結算等特點,為亟需獲得收入的勞動者緩解生存壓力。

  事實上,“暫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是許多人成為騎手的原因之一。采訪中有多位騎手反饋,不少藍領甚至白領由于暫時工作沒著落,就選擇送外賣來“過渡”,以維持經濟來源。

  大專畢業的小郭就明確表示自己送外賣是來“過渡”的。他之前做生意虧錢了,準備做一兩個月后再找生意機會;沖著“自由度高、收入高”來的小李,真做了外賣小哥后發現,收入并沒有達到自己預期,但作為生活過渡,他認為騎手確實是一個適合的職業。目前,小李邊送外賣邊在尋找機會重操餐飲舊業。

  對這些人來說,騎手工作扮演著就業“緩沖區”的作用。

  適應新變化 為職業發展或轉型鋪路

  外賣騎手工作時間靈活、自主性強,其職業門檻相對較低,且有多勞多得的特性。這些條件下,疊加經濟和就業大環境的變化,致使最近一段時間大量勞動力涌入騎手行業。

  誠然,騎手這份職業,給予了一部分勞動力在生活發生變動時調整工作節奏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承擔家庭責任或維持本職工作的同時獲得補充收入。但不可否認的是,沒有哪個工作可以成為真正的“退路”,沒有哪個工作可以隨隨便便掙到錢。

  眼下,當好外賣員,不僅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駕駛能力,還需要靈活變通、有解決事情的技能,有吃苦耐勞的韌勁。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陸銘與其他三位學者在研究論文《靈活就業中的“學習效應”——以外賣騎手為例》中表示,以外賣騎手為例,“學習”表現為與其他騎手分享學習路線規劃,提高接單送單效率;與店員、商家建立良好關系,提高出餐效率,提升收入和工作滿意度。

  陸銘指出,以上這些技能皆有助于騎手積累人力資本與職業躍遷。許多騎手在跑單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外賣生態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包括餐飲、運營、消費洞察等,為他們轉型鋪平了道路。

  原騎手李菱就將送外賣的經驗運用于職業轉型。記者了解到,李菱在做騎手時,跑單量和好評率一直不錯,又因為熱心腸,被提拔為副站長,為騎手進行調度。很快他發現,收獲的不僅是工資,更熟知了此前未曾留意到的餐飲管理環節。

  在餐飲行業積累了人脈后,他轉型從事經營餐飲品牌,基于原來送外賣的經驗,他總結出“從店里收到單開始,到餐品出來,最多只能花15分鐘”的規矩,并培訓廚師在規定時間內把菜品做好并打包,實現“到店立取”。后來,李菱成為了網紅湘菜品牌壹盞燈的品牌運營人。

  面對外賣行業逐漸激烈的競爭,騎手應該認識到并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或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外賣平臺也應該加強自身管理,提高員工的收入保障、福利待遇和發展空間,讓愿意長期從事這個職業的騎手,能夠在競爭中獲得更加公平的待遇。讓進入這個行業的勞動者,想發展有通路、想轉行敢邁步、想過渡能兜住。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外賣,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