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平時上高速的頻率很少,但是接到大單時既興奮又焦慮的記憶尤為深刻?!彪S著同城貨運競爭愈發激烈,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貨車司機熱衷搶單價更高的跨城配送單,但高速路充電樁少,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截至今年10月,我國共有公共充電樁252.5萬臺,而國內高速公路服務區累計建成的充電樁只有2萬個,占比不足1%,這使得許多貨車司機難以獲得滿意的充電體驗。
現狀:高速路樁少等時長 配送效率大打折扣
小劉從事物流貨運2年了,由于跑同城貨運愈發激烈,轉跑單價更高的城際貨運。他告訴記者,高速路上充電車位不多,充電往往要排隊?!芭抨牥雮€小時算好的了,有的時候都要排1個多小時。而且有些高速服務區根本就沒有充電站?!?/span>
高速服務區充電車位少,除了讓司機等候時間變長外,更是讓司機沒法兒休息。一名正在排隊充電的新能源貨車司機李先生對記者說:“目前高速路充電樁的數量不夠,即便充電站邊上有休息區,我們排隊時也不敢離車休息,主要是怕被插隊的人搶走充電槍?!?/span>
“夏天的時候,那么高的溫度,一群大老爺們排隊,個個都汗流浹背?!睂τ诶钕壬鷣碚f,這種經歷至今都讓他難以忘懷。他表示,和燃油貨車相比,新能源物流車使用起來麻煩了許多。“如果不是因為國家政策,新能源物流車真的很少會有人用,先不說續航問題,僅僅只是充電的問題就能將許多用戶攔在門外?!?/span>
事實上,在二三線偏遠的城市,高速服務區還存在充電樁故障率高的問題。據充電聯盟對國內10個城市的充電樁使用情況調查,國內公共充電樁損壞率達到了20%,更是影響了司機的充電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三四線城市,不僅充電樁數量少,更是僅對乘用車開放。
高速服務區充電站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成為了“隱秘的角落”給新能源貨車司機乃至新能源乘用車司機帶來不佳體驗,這暴露出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建設點位布局、車位管理、運維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問題。
為啥高速公路充電的痛點這么多?
這主要是因為在高速公路建設充電站(充電樁)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痛點。
痛點一是建設難。一方面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盡管國家發布了許多關于高速公路充電建設的政策,但大多為鼓勵性政策,并沒有喚起地方政府和高速公路產權單位建站的熱情;另一方面是在高速公路建設充電站涉及土地使用規劃、建站后多方的配合調度以及充電站電網負荷能力管理。據了解,許多服務區并沒有事先預留建設充電站的土地,后續建設充電站(充電樁)要么就是縮減停車位建設,要么就是重新改造服務區或者直接規劃新建充電站。這樣一來,不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還涉及多部門和高速公路屬地、運營方的合作,中間牽扯到的手續也很多,從規劃到建設到最終落地要消耗許多人力、物力、財力。另外,現有充電站也難以擴容,配電能力差。
痛點二是運維難。我國有關高速公路充電樁維護的機制不健全、運營方日常監管也不到位,進而導致不少高速路充電樁損壞后無人維修。同時,由于服務區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沒有對充電車輛進行科學疏導和分流,進而導致高速公路充電等待時間長、其他區域的充電樁資源閑置。
而最后一點是,充電站建設盈利十分困難,企業無力建設更多充電樁。有不少司機表示,高速路都建充電站了,就應該多建點充電樁,一方面能夠便利新能源汽車使用者,另一方面也能推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但業內人士指出,電網很難從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中獲得回報,大量建設充電站、充電樁只會讓企業陷入“瓶頸”,投資和收入不成正比。
據了解,我國高速公路充電設施盈利的主要模式是收取充電服務費,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在以往國家補貼較高的時候還能勉強盈利,但伴隨著國家補貼的下降以及充電樁利用率低的影響,充電站建設企業出現虧損的概率很高。同時,由于高速路服務區站點分布不均、位置偏遠,與市內許多充電設施相比在租金、充電樁、運營方面的成本更高。
探討:如何破解高速公路充電難題?
如今,新能源物流車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在市場上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截至今年前10月,我國新能源物流車共銷售了201967輛(不含物流重卡、皮卡、交叉型乘用車),同比去年增長了32.40%。
而隨著網絡貨運的發展以及“雙碳”政策的推進,新能源物流車整體技術水平更成熟,城際物流配送場景需求越來越大,在高速路充電的頻次和機會也越來越高。破解高速公路充電難題才能使得新能源物流車的油電差價值更為凸顯。
整體來看,破解高速公路充電樁使用難題,需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等相關部門為高速公路充電站(樁)建設提供更多資金和土地,以提高充電樁和停車位的數量;另一方面,需要充電站運營企業/平臺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推動充電站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完善充電設施維修、運營機制,加強對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建設的維養。
從局部來看,充電站運營企業可以在節假日高峰前期對充電樁進行維修檢查,在節假日期間對車輛進行分流,并引導車輛前往利用率不高的充電站進行充電。高速公路充電站建設涉及許多相關部門、充電站建設對資金和土地資源的要求很高,破解高速公路建設并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才能解決痛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貨車司機能夠得到滿意的充電體驗,也能享受到足夠的休息時間。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