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間,中國漲得最快的是什么?
答案或許可以是義烏的快遞單量。
2022年義烏快遞業務量累計達93億件,占金華全市總量78.8%。要知道從2012年的1.7億件,到2022年的118億件,10年間浙江金華市的快遞業務量翻了近70倍。自2020年起,更是超越廣州和深圳,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
作為全國小商品之都,每天有上千萬的包裹從義烏發往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只是,這一龐大數據的背后,是電商平臺的盈利壓力和快遞產品的嚴重同質化,導致快遞價格競爭愈發加劇。
而快遞企業想要消化這海量的業務需求、極高的時效要求,并達到拉大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的效果,其物流倉儲中心的變革成為了必然選擇。自動化、智能化物流設備的機會正由此萌發。
近期,物流指聞走進位于浙江省義烏市的中國郵政華東物流倉儲中心,深入了解這些支撐義烏走向世界的代表性物流樞紐。這背后是什么技術?有哪些功能?使義烏成為“世界超市”的錨點究竟在哪里?
01
日處理超1000萬件,技術“武裝”物流樞紐
夜晚10點,中國郵政華東物流倉儲中心內機器的旋轉聲音和包裹的傳遞聲音此起彼伏,傳送帶疾速運轉,自動分揀設備高效運作,將包裹準確地輸送到相應的格口。
作為中國郵政在華東地區最大的物流樞紐,這里主要承擔金華、衢州、麗水、義烏進出口郵件以及浙江省內部分出口郵件經轉工作,雙十一當天更是有超過1000萬件的包裹在這里完成分揀,所有快遞包裹們會被送到這里進行分類,再根據目的地省份及縣域進行分揀,最后裝車配送,據介紹最快只需要2分鐘就可以完成從卸車到裝車的整個流程。
負責人對物流指聞表示,整個轉運中心皆由中科微至參與規劃設計并負責實施,作為全球少數幾家掌握智能物流裝備系統及其核心部件研發、設計、生產一體化能力的公司,可以說中科微至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為快遞企業“武裝”物流倉儲中心。華東物流倉儲中心采用“自動矩陣+高速分揀機”模式,總包大件經自動矩陣直接經轉,小件由高速分揀機快速分揀,各種類型郵件均實現自動化處理。接卸、分剔、分揀、裝車、配發,全程流水化、無斷點,實現快進快出。讓倉庫在緩解運營壓力的同時,能夠順利承接高峰高時效分揀需求。
據介紹,華東物流倉儲中心總投資12億元,占地約300畝,總建筑面積達42萬平方米,單日處理量最高可達1200萬件,300萬袋件。
從站臺處望下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排排的擺輪分揀機,它會依據管理系統給出的指令改變輸送滾輪的運行方向,將包裹投向左、右兩側的對應位置,移送至分流的輸送機上。由于靈活組合各類自動化設備的特性,擺輪分揀機能夠適應全品類、全規格的物品分揀。特別是在處理大件和重貨時,具有明顯優勢,運行速度可達到2m/s。
擺輪分揀系統
想要實現快遞自動分揀,至關重要的一步是“讀取條形碼”。在2m/s的運行速度下,設備需要迅速讀取包裹條形碼,從而準確判斷包裹去向,要實現這一功能,離不開智能視覺系統。
中科微至的單件分離視覺系統和DWS六面讀碼系統與擺輪分揀機相連。其中,單件分離視覺系統是以WZ-GE工業相機為核心,采用灰度模式分析圖像數據,定位并均勻輸出,使快遞有序地走向流水線。
單件分離視覺系統
DWS六面讀碼系統使用不同分辨率讀碼相機組合,實現上、下、左、右、前、后面條碼穩定識別。也就是說,不論快遞面單貼在哪一個位置,都能清晰地掃描出來。作為分揀的重要的環節,該系統的相機內置高精度圖像算法及體積測量算法,可以實時輸出快件點及體積數據。與此同時,DWS六面讀碼系統的重量稱重功能還可以實時測量包裹的重量。
六面讀碼系統
中科微至曾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1]曾經國內大部分集成商核心部件都需要向外采購,不少關鍵部件還依靠進口。經過幾年攻關,中科微至在相機的核心算法、設備結構、關鍵單元等方面都實現了國產替代。不僅如此,中科微至自主研發的相機識別率比進口產品高0.5至1個百分點,能有效應對條碼污損、褶皺、變形、傾斜、模糊等問題,識別準確率達到99%以上。
向深處走,由多個連續小車組成并在固定軌道內高速運行的雙層交叉帶分揀機正在配合讀碼系統工作。該設備可連續大批次處理各類小件、箱、盒等包裹,從輕小信封件到重達30公斤的貨物均可高效分揀,運速最高可達2.5m/s。據介紹,從結果上看華東物流倉儲中心相對傳統自動化處理中心,矩陣處理能力提升了約30%,小件處理能力提升了約25%。
雙層交叉帶分揀機
交叉帶五面讀碼系統
小件包裹劃入循環袋
02
橫縱延展的想象空間
中國快遞看義烏,身處這個物流倉儲中心,筆者不禁想起那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世界超市”義烏龐大的市場帶來了海量業務的同時也帶來了極高的時效和有限的利潤空間。
這里是快遞江湖中的“兵家必爭之地”, 每隔一段時間,關于“義烏快遞價格”的話題就會引起一番熱議。對于快遞企業來說,物流倉儲中心通常只作為中轉場地使用,不存在庫存。快遞在物流中心停留的時間越短,對快遞企業越有利。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分揀效率則是降低快遞企業的中轉成本的有效手段。
義烏對于中科微至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針對特定場景的調整,也提供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檢驗環境。義烏的物流批次大、批量小,對分揀效率和準確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當然,中科微至也通過單個分揀中心雙十一超過1000萬件的包裹量證明其經受住了檢驗,并在華東物流倉儲中心形成“快遞包裹+特快專遞”的綜合集成體來應對義烏的物流場景。
不僅是義烏,全國很多智能化的物流分揀中心都有中科微至的技術身影,被應用到了三通一達、順豐、京東、德邦、郵政以及菜鳥等各大企業的物流倉儲中心中,應對各種不同的物流場景和需求。
不僅是國內,過去我們的物流裝備主要依靠國際巨頭供應,如今這一局面已經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開始實現國產化,在性價比得到了顯著提升的同時,更加有利于方案的落地。隨著這類物流裝備自動化、智能化的不斷發展,中國“智造”正在受到國內外的一致認可。
近年來,快遞企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包括順豐控股、京東物流、菜鳥物流、極兔速遞、圓通速遞等在內的快遞企業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這些企業也都帶著國內物流裝備一起漂洋出海,以性價比、可靠性、穩定性、工作效率等優秀品質贏得國際市場。可見,在這個充滿機遇的環境中,通向勝利的臺階始終在中科微至等掌握著專利核心技術,并利用技術優勢打造商業渠道的企業腳下。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