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拉低快遞網點的底線?是誰瘋狂試探網點底線?”
“亂下指標、亂降派費...恨不得見縫插針,搞起網點來倒是很起勁。”
“刷點單維持數據,逮到機會就罰點款,唯獨就是不好好干快遞?!?/span>
“亂象不整治,網點就是刀下韭菜。”
……
前些天,作者和幾個“酒肉”朋友小聚,期間,有位網點老鐵喝完酒后,嘴里牢騷滿腹,讓人感慨和唏噓。
上述牢騷,或許是酒后話,但回想起來,句句在理,尤其是那句“誰在拉低快遞網點的底線”,字字扎心,一下子擊中在座快遞人焦慮的心。
借此,作者也跟大家聊聊最近一段時間來的些許感想。因為想要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先得搞清楚這些問題究竟是怎么產生的。
01
價格“底線”:打成這樣,到底圖個啥?
在商業的語境里,一切生意都建立在利潤之上。
奈何,理想很胖,現實很瘦。近年來,呼吁停止無休止的價格戰,讓行業回歸理性的聲音不絕于耳,喊到現在都已經成了一個讓人尷尬的兩極話題:人人討厭,人人都打。
很多人熱衷打“價格戰”,這是快速搶占市場、爭奪客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歷來的快遞市場爭奪戰,不用明說,相互競爭的對手永遠能給出更低的單價。
但更多人談“價格”色變,似乎從2013年開始,快遞市場的“價格戰”一年慘過一年,末端網點的日子一天難過一天,平均每票快件的利潤開始以分來計算,甚至虧本的買賣也硬著頭皮干。
快遞江湖并不排斥價格競爭,但一味地以低價格來搶市場的行為,尤其是眼下這種“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價格競爭無異于一種自殘行為,既無奈又心酸。
一是“視而不見”。誰都知道打價格戰是一條不歸路。這么低,明顯是在虧損,為什么不坐下好好談談,非要爭個你死我活,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挺好的嗎?
遺憾的是,即便多數快遞網點心里清楚,但他們始終相信,價格戰之下自己會是最終活下去并賺到錢的那家。如此,無疑加劇了整個行業的惡性循環,激勵著無數人爭相模仿。
二是“見而無為”。價格戰的大幕自上而下落下,快遞江湖的各大玩家深陷其中,他們各自懷著需求,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沒有贏家,全是過客。此前,快遞網點為了扭轉虧損也曾多次在“快遞價格”上小心試探,但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很難真正落到實處。特別是在業務旺季這個時間段,網點之間本著“同行不漲我不敢漲”的原則,觀望情緒仍然濃厚,誰也不敢第一個漲價,以防其他對手在什么時候出其不意。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睘榱藸幨袌?,為了活下去,各家快遞和網點們付出的“代價”已經太多,是時候停下來深刻反思了。
02
競爭“底線”:形勢一片大好,大好一片不能是形式
快遞行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難免也泥沙俱下。
此前,作者看到這樣一個觀點——競底。
所謂競底,就是比誰更能逼近活不下去的那條線,就是比誰更能生存在更貧瘠更惡劣的環境中。通過逼近自己的底線,拉低整個行業的底線,使同行擊穿他們的底線,從而贏得競爭。
站在上述觀點來看我們快遞行業,到目前為止,也異曲同工??偸亲屇阍诮^望時看到希望,又讓你在希望中走向失望,不斷突破行業競爭的底線,甚至踐踏著約定俗成的市場規則。
比如,一些發件網點利用快遞公司的“制度漏洞”,看到打仲裁罰款比收件還來錢快,竟然樂此不疲地打仲裁,干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事,甚至有的還外包給專業客服團隊進行績效考核,天天盯著電腦卡著規則對派件網點下手,儼然已經形成一條黑色的產業鏈,這簡直就是在作惡!
再比如,隨著任務量、包倉指標越來越高,只要有量就有甚至比加盟商更低的成本的時候,有些快遞網點老板索性也干起“空手套白狼”的黃牛勾當。
更突破下限的是各類造假,最典型的就是刷單。在“微利”,甚至“無利”的逼迫下,為了避免進一步虧損,完成總部下達的任務,網點老板不得已鋌而走險,靠刷單維持數據,“賺最后一個銅板”,消耗著本就微薄的利潤。
長此以往,如是循環,無窮無盡,最后大家都深陷“囚徒困境”中,原本踏踏實實的快遞網點,都開始自我懷疑,甚至認為,為了網點生存下去、為了完成各項指標,一切都可以打破,一切都可以改變,誰膽大,誰敢越界,誰就能賺到更多的錢,甚至不惜游走在法律的邊緣。
03
服務“底線”:客戶要求越來越高,費用卻越來越少
有沒有這樣一個同感?——
快遞網點越往基層,錢越難賺,但服務要求卻越來越高,尤其是最近兩年,各大快遞在“卷價格”的同時,也紛紛將發力點轉移至“拼服務”——時效服務、送貨上門、按需配送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拼服務”當然是好事,但凡事都得有個“度”,服務一旦“過度”,也容易造成快遞服務和客戶需求之間的“脫節”——消費者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而且認為這一切要求是理所應當的。
這就帶來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誰來為客戶越來越高的服務需求買單?誰來支付所需要的費用和成本?
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為了迎合“上帝”的期望,快遞企業不斷推高客戶服務的預期,卻不斷降低投訴門檻。每當提到讓網點心疼的罰款時,多少網點老板們腦子里開始回想長長的罰款條目,客服類罰款、仲裁類罰款、分撥中心罰款,罰款制度的設計幾乎遍布了網點日常經營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只要客戶不滿意或不高興,就得拿錢賠,要不總部就罰款,簡單又粗暴,扭曲了“罰款”的初心,讓基層網點苦不堪言,自己認倒霉。
無規矩不成方圓。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最可靠的是服務和質量。所有的服務條款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做好服務,提升自身的價值。但是這些服務條款必須是合情+合理的結合,而不能單純為了提升各項數據指標,在制度設計上過度偏袒客戶,一味高舉“客戶是上帝”的大旗,適得其反。
之所以把這些紛亂的景象掰給大家看,不是為了塑造悲觀的情緒。而恰恰是讓大家看到,快遞其實很簡單,復雜的往往是人心。平心而論,網點陷入這種困局并非他們自身所能左右的,因為身陷加盟體制內的網點被太多現實的因素牽制,包括總部的嚴厲考核與同業競爭,以及各類指標導致的業績壓力等因素,共同拉低了底線。
真心希望,總部的決策層們能夠尊重行業內每個崗位,正視快遞服務的價值所在,考慮全盤發展。也希望,網點的老板們能堅持理性決策的定力與堅守底線的勇氣,三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否則,沒有底線,寸步難行!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