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罐車在卸完煤制油后未清洗直接裝食用油一事持續引發關注。涉事企業之一——中儲糧7月6日公開回應稱,已經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另一涉事企業——匯福糧油集團工作人員于7月8日回應稱,官方已介入調查,并稱涉事產品為客戶自提的散裝油。
8日下午,中儲糧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被指在官方旗艦店下架,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當晚10點,記者在品牌方旗艦店搜索發現,相關產品可正常下單購買,客服稱該品牌產品均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用煤制油罐車運輸的食用油,可能流向了哪里?涉事企業又如何回應問詢?一起來看。
01
中儲糧金鼎食用油下架又上架
此次被媒體曝光的兩家食用油企業分別為中儲糧全資子公司——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以及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7月6日,中儲糧官方回應稱,對此高度重視,已經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7月8日,匯福糧油集團工作人員回應稱,政府官方已介入調查,并稱企業的成品灌裝油質量是過關的,而且公司沒有自主的油罐車,是客戶派車來自提產品的,“我們公司以匯福牌出廠的油,全都是在本公司壓榨生產、即時通過管道運輸直接灌裝,運輸車輛賣出去的都是散裝的油,都是客戶自提的”。
公開資料顯示,中儲糧旗下有金鼎、鼎皇、華鼎、俏廚等食用油品牌。天眼查顯示,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匯福、金匯福、全匯福、福滿盈、福香等多個食品類別的注冊商標。但記者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只有金鼎這一品牌有官方旗艦店,其他品牌雖然沒有旗艦店,但在電商平臺中依舊有產品在售。
7月8日下午,有網友發出截圖稱,金鼎官方旗艦店產品均下架,這一情況也被網友擔憂稱產品是否不安全。同日晚間,記者搜索發現,旗艦店產品均可正常購買,金鼎客服回應稱,如果產品下架,代表當前產品已售罄,金鼎食用油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準。
02
煤油罐車混裝的食用油流向哪里據界面新聞報道,涉事兩家企業(匯福糧油集團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為食用油的生產加工企業,屬于整條產業鏈的中游位置,向上對接進口油料作物與油料種植的上游公司,向下便是包裝運輸、銷售等下游環節。
它們的油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流通到消費端。一種是以散裝油形式賣給客戶,這些客戶通常是中小型的食用油分裝工廠,生產桶裝食用油再賣給消費者;或者是需求量較大的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服務企業。另一種則是直接包裝成桶裝食用油,以自有品牌通過渠道和經銷商賣給個人或企業消費者。例如匯福糧油官網顯示,其主要品牌為金匯福和匯福。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隸屬的中儲糧集團則擁有品牌金鼎食用油。
目前,針對上述事件,兩家公司都表示自己品牌的食用油是安全的。7月8日,涉事的匯福糧油集團回應稱,賣出的散油都是客戶自提的油,可以以任何形式流向市場,不清楚客戶渠道流向是餐飲為主還是零售為主,唯獨不是“匯福”牌的。此外,前來運輸的油罐車為客戶自聘,匯福糧油公司對其資質有相應檢查流程。
匯福糧油稱,“涉及我們公司‘匯福’品牌的油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而金鼎食用油的客服則表示,“金鼎包裝油產品均采用廠內全自動一體化生產線灌裝,產品質量沒有任何問題,出廠前就已經包裝好。”
那么,用煤制油罐車運輸的食用油可能流向了哪里?在匯福糧油官方公眾號一則推文中,記者看到部分被匯福糧油稱為散油銷售客戶的名單中,包括了三河亞王食品、上海浦耀農產品、上海楷燁糧油、北京世紀悅福、眾和裕豐糧油、天津華科科技、保定宏海糧油、方順聯合糧油、沈陽中城供應鏈。檢索公開信息看到,上述公司中,有不少做的是餐飲供應鏈的生意。
例如世紀悅福,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農副食品加工業為主,公開招標信息中,其生意涉及高校食堂,曾在2017年、2021年與2022年分別為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食堂供應食用油等原材料。三河亞王食品有限公司的官方簡介中則稱其客戶包含下級代理商與各大農貿市場、食堂飯店和食品廠。
世紀悅福負責人回應表示,世紀悅福確為匯福的客戶,但世紀悅福所用車隊為自有車隊,一切操作流程皆符合國家食用油運輸相關安全規定。上海楷燁糧油則稱:“我們做的是大宗生意,不是匯福的客戶,匯福要向我們買貨。”目前,中儲糧油脂(天津)與匯福兩家公司尚未公布涉事食用油所流向的企業名單,而匯福相關工作人員則稱公司積極配合調查,目前相關監管部門對公司的調查已經結束,一切以之后的官方通報為準。在食用油產業鏈,實際上越往后延伸越難發現混裝運輸的問題。“從中游過來的油,一般送到食用油分裝工廠,再用生產桶裝食用調和油。
但在技術層面,由于主要是食品油量大,稀釋了附著的煤油,這類油產出的產品則很難監控,在檢測層面也很難檢查出來。”一下游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相關人員表示。據其介紹,食品生產企業卻很難規避這種現象。“食品生產企業主要是采購桶裝油為主,但主要認的是品牌,對品牌產品上游的生產鏈路無法獲悉。”上述人員表示。
而要入口的話,在食品加工領域,由于煤油跟食用油混合后只是作為少量配料,因此大多數人也無法察覺,除非嗅覺特別敏感。
03
要警惕“重過輕罰”根據記者暗訪調查所披露的罐裝車“混用不清洗漸成常態”情況,一到了部分涉事企業那里,似乎都在試圖“大事化小”,比如匯福糧油就強調自家成品罐裝油品質依然過硬,而報道所涉運輸車輛都是“客戶自提”。到底是罐裝車行業普遍亂象,還是企業描繪的個別情況,第三方監管部門的調查必須給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結論,不能再和稀泥,把水攪渾了。
首先必須理清的是,媒體報道所示罐裝車混裝運輸的情況,問題之一在于罐裝車運輸企業為所謂“節約成本”,對不同運裝產品的無區別裝載,以及在此背后暴露出的食品運輸安全規范,“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車或容器運輸”長期缺乏強制性要求。其二則在于起碼報道所指的涉事企業在罐裝食用油過程中,缺乏嚴格的驗罐標準和制度性把關。
從目前兩家涉事企業的回應看,食用油廠家對驗罐環節的程序和標準,曖昧不清、模棱兩可。在《新京報》的報道中,涉事中儲糧油脂(天津)公司有負責人曾聲稱“罐體只要有‘食用油專用’字樣就行”,而匯福糧油則被指“先看看泄油口,把那里擦干凈就行”。對于這一尤為關鍵的驗罐環節,兩家涉事企業的執行尺度究竟如何?
中儲糧回應稱,對于直屬企業及員工違反操作規程和工作紀律的,將從嚴從快嚴肅處理,匯福糧油則到目前為止依然堅持“都是會做檢查的”。車主口中“一般都不下到罐里去驗,就看看兩個口”的驗罐標準,是否真的是行業普遍現象,而非只是媒體報道所涉的車輛、所指的時間?究竟是個別企業、個別員工的問題,還是企業管理、行業運行的整個流程存在疏漏?
媒體報道中混亂不堪的驗罐環節,現在看來似乎沒有一家食用油企業嚴格執行了標準,特別是對將“客戶自提”的散裝油與自家成品罐裝油質量第一時間做切割的匯福糧油,粗疏無序的食用油散裝場景,如何能讓消費者對其油品質量保有信心?“窺一斑而見全豹”,現在幾乎擺到公眾眼前的某一段工序,既然已經是漏洞百出,那其他沒有被看到的部分又究竟如何?
而令人心理極度不適的是,煤油罐車混裝食用油,可能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據報道,有長期從事罐裝車運輸業務的司機透露,包括工業廢水、塑化劑、廢機油、減水劑這樣的非危化品液體,都可能與食用油共用普貨罐車。作為疑似的行業普遍現象,試圖用快速斷尾、切割的方式“丟車保帥”,似乎是熱點事件中常見的危機公關思路,但卻絕對不應該成為執法監管介入后的調查邏輯。
7月8日,最高檢在強調行政處罰應當“過罰相當”時表示,既要避免“小過重罰”,也要避免“重過輕罰”,應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確保“過罰相當”。避免“重過輕罰”,對于肩負執法監管職責的地方有關部門而言,就是要在面臨已經引發輿論關注的熱點案件中,避免行業性的嚴重問題被個案化處理,用另一種“大事化小”來幫助問題企業過關。“食品安全大于天”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要讓公眾看到行動,要在發現問題后不護短、不猶豫,讓突破紅線的問題企業有切膚之痛。
本文來源于央視網、綜合新京報、界面新聞、南方都市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