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正式登陸港股,成快遞物流行業首家A+H上市企業,在敲鐘現場,除了創始人王衛以外,還有另外兩位也特別顯眼,機長汪勤金和COO黃偲海。
七年前順豐A股借殼上市,國內快運業務迅速發展成為營收和貨量雙第一,如今再次在H股上市,作為跳板國際業務也成為下一步做大做強的戰略發展重心。
那么,快運和國際業務會成為順豐未來雙增長引擎嗎?今天一起來看下吧!
01
雙重上市 敲鐘合照都有誰?
11月27日,順豐控股在香港聯交所正式上市,成為快遞物流行業首家“A+H”上市企業,在上午9點半的敲鑼現場,順豐總裁王衛、貨航機長汪勤金、首席運營官黃偲海等相關人員一同出現在這張大合照里,也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首先是王衛在敲鐘儀式上的講話迅速在社交媒體傳播,其中提到順豐已經經營31年,七年前在A股上市后雖面臨諸多困難,但團隊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有豐富經驗應對不可預控因素。
而在講話結尾更是引用經典港樂《獅子山下》的歌詞:“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中國)香江名句”。
如果說王衛在“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一句中,特意加上了“中國”二字,體現的是家國情懷,那么這首代表著“香港精神”的歌曲,其實也是幾十萬快遞小哥乃至整個順豐“勤奮拼搏、刻苦耐勞、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順豐文化。
這或許也是王衛這兩次上市都會帶著一線員工一起敲鐘的原因,七年前在A股上市帶的是因剮蹭被掌摑的快遞員,這次又帶了從一線倉管員做起到的貨航機長汪勤金。
汪勤金,2009年7月本科畢業后入職順豐成為一名倉管員,入職8個月就晉升為儲備主管,順豐航空成立內招飛行員,報名參加后順豐將其送到國內外航校進行兩年多培訓,2012年11月正式開啟飛行生涯,2019年成為責任機長帶隊飛行,目前已安全飛行近6000個小時。
這位貨航機長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和總裁共同敲鑼的人生“高光時刻”,可以說是幾十萬順豐一線員工的最好縮影,順豐也一直親切地稱他們為“小哥”,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辛勤奔波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小哥”,才造就了如今的順豐成為快遞“一哥”。
當然,除了一線的基層員工,還少不了核心的管理團隊,雖然媒體鮮少去報道,但這次站在香港上市儀式現場的,是業內都知道的快運風云人物-黃偲海。
02
A股借殼 國內增長靠快運?
據了解:黃偲海目前的崗位已是順豐速運集團首席運營官,也是今年近期剛剛任命的,此次順豐港股上市,也是作為高層管理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翻開黃偲海的個人履歷,早期是作為麥肯錫的咨詢顧問參與到德邦咨詢項目當中,2004年加入德邦先后擔任華南區域負責人及其他核心管理崗位,在德邦工作11年后還曾短暫在壹米滴答擔任高級副總裁兩年,有著豐富的物流行業經驗。
2017年正式加入順豐,操盤當時剛剛起步的重貨業務,2018年順豐以17億元收購新邦物流成立了加盟品牌順心捷達,至此順豐快運和順心捷達雙品牌運營,快運業務營收從2016年的2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31億元,連續五年蟬聯零擔行業第一。
這對于整個順豐集團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從開始快運業務占集團營收比重只有4.3%,提升至如今的13%左右,這也是在黃偲海的操盤下,成為近幾年整個順豐集團發展最穩最快的業務。
僅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也是順豐首次借殼完成在A股上市的時間,也正如王衛所言,這七年也走了一些彎路,2019年內部孵化了加盟快遞豐網速運,這也導致了2021年利潤虧損業績爆雷,后來2023年才不得已將其賣給極兔,中低端的路難以成行。
如果要說順豐第一次的上市融資后的發展,回過頭來看這七年的得與失,想要發展小件電商快遞的中低端加盟網絡豐網可能是“失敗”的,而處于快運零擔賽道的大件業務無疑又是最“成功的”。
而快運操盤手黃偲海也是這么多職業經理人中發展最好的,2022年順豐推行四網融通進行降低本增效,快運融合更名為大件組織,黃偲海就升任集團助理COO兼任大件組織負責人,而今作為COO站在敲鑼現場,也算功德圓滿,繼續開啟下一篇章。
當然,快運業務也依舊還是順豐國內物流行業的增長點,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雖然順豐快運貨量和營收都位居國內第一名,但只占整個零擔快運市場份額的1.7%,也足以見得未來的發展潛力。
03
H股跳板 戰略重心在國際?
倘若說第一次在國內借殼上市是成就了快運的崛起,那么這次的港股上市就是作為跳板去發展國際業務,正如王衛在上市儀式的講話一樣,此次在港上市對順豐意義重大,集團可依托香港平臺更好發展國際市場。
這也是王衛對于國際業務的期許,順豐曾定下目標2025年業務規模和公司價值要做到亞洲第一、全球第三,但2023年營收384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0.7%,排名第四,距離第三名DHL的890億美元(份額1.6%),差距依舊不小。
但不同于國內快運業務,順豐的國際業務從2010年成立至今,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雖然收入占集團比重不斷提高,但發展的卻有些差強人意,主要體現在溢價收購嘉里物流、組織架構頻繁調整及國際業務CEO頻繁更換等方面。
首先是溢價收購嘉里物流,2021年順豐為大力發展東南亞業務,以總對價約146億元收購嘉里物流,但這筆高溢價收購并未給順豐原本的國際業務起到1+1>2的效果,反倒是資產負載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順豐的償債壓力。
然后是組織架構頻繁調整,據雷峰網了解,順豐國際組織架構幾乎每年一大變,沒收購嘉里之前,內部還叫順豐集團海外大區,2020年成立國際事業部,而后又在泰國設立國際快遞業務委員會,2022年國際事業部又更名為國際電商快遞事業部,2023年又新成立一個專門管東南亞快遞的組織,國際業務被劃到順豐集團的市場營銷部。?
再有就是國際CEO頻繁更換,2020年之前David William Adams、葉浩霖先后短暫任職國際事業部CEO,2020年-2022年更換為有著海外法務背景的孫遜,2022年-2023年又更換為有著一線業務管理經驗的何斌,以至于被員工調侃成“鐵打的出海,流水的CEO”。
如今,順豐再次在香港上市,融資超56億港元,這將有助于順豐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而未來隨著鄂州國際貨運機場的投入運營,在資本的加持下可繼續強化網絡及海外底盤實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助力成為全球前三。
04
寫在后面的話
人生不免崎嶇,同舟人無畏無懼。
這句經典歌詞,對于企業及個人發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而順豐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目標,也將會在這次雙重上市融資以后變得越來越近,這或許不僅是物流業的驕傲,更是整個中國企業出海浪潮中的驕傲,大家覺得呢?
本文來源于致快遞出自物流指聞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